第612章(1/2)
崇祯皇帝笑了,大明财相毕自严,这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他惊喜啊。
的确。
整饬水利、整修驰道这些事情,若真能在山西、直隶、山东三地做好,那各地的士绅和大小地主等群体,也是有所获益的。
毕竟现阶段的大明,依旧以土地所产为主,不管是旱了,还是涝了,最后影响的都是土地所产。
大明治下诸多群体,谁名下土地最多?
可不就是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吗?
不过崇祯皇帝可不奢求,这些多数利己的群体,会心甘情愿的掏银子,捐粮食,毕竟这无疑是在割他们的肉。
甚至闹不好的话,会坑到各地百姓身上。
“这件事情可以试着做一下。”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道:“不过不能以各地官府为名,叫他们找那些士绅、良善等捐银纳粮。
可以让三地的赈灾行署,所外派一众吏员,在整饬水利、整修驰道等地,直接跟安歇士绅、良善交涉此事。
具体份额怎样调整,毕卿就多辛苦辛苦,尽快形成一个章程,一并呈递到御前,若朕御览后无异议,就明发各地。
诸卿对此可有异议?”
说着,崇祯皇帝看向韩爌、温体仁他们。
天子都把话讲到这份上,韩爌、温体仁他们,就算心里有些想法,也不会再说了。
“臣等无异议。”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韩爌他们忙作揖道。
崇祯皇帝摆手道:“既如此,那诸卿就佐证吧。”
“臣等告退。”
看着离去的众人,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笑容,若这件事情能做好,那就能初步掌握一批破产群体。
除了要分流到各河政协理衙门的群体,恐山西、直隶、山东三地境内,会有一批规模可观的脱产群体。
等到他们在地方赈灾行署的统筹下,将整饬水利、扩宽河道、修筑水库、整修驰道等事做好,那就能顺势在各地筹建起一批官办诸厂。
官办诸厂一事,现在阶段在北直隶境内,算是明确下来,并且摸索出相应的经验,崇祯皇帝打算扩大这一规模。
像山西治下的煤炭、铁矿等矿藏资源丰富,是否能筹建起一批煤厂、洗煤厂、冶炼厂等官办诸厂,像山东三面环海,随着天津开海通商的加速,是否能筹建起一批冶炼厂、纺织厂、造船厂等官办诸厂。
如果说这件事情能够办好,那大明生产力就能提升很多,这给盘活民间经济,将会带来较大的助力。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官办诸厂(1)
现阶段的大明,就生产这一领域来讲,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多数都属小作坊生产,连规模化生产的初阶都没摸到。
资本的积累,规模的增扩,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
或许一代,或许两代,或许更久,毕竟发展也是讲究历史周期性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无视和更改的。
想要改变大明所临境遇,就必须调整生产模式,从过去单一的土地所产,靠天吃饭,演变成多样的生产方式,解决多数没有土地的群体需求。
“皇爷,国丈他们都来了。”
王承恩低首走进东暖阁,拱手作揖道。
“宣。”
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
在山西、北直隶、山东治下,明确募工这一总体构想,让三地赈灾行署,聚拢治下流民群体,以整饬水利、整修驰道为名,实现对各自治下流民的再聚拢,代表着崇祯皇帝要出手振兴实体工商业了。
“臣……周奎,拜见陛下。”
“臣等,拜见陛下。”
“草民等,拜见陛下。”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所站十余众人,除了周奎表现还算淡定,剩下的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心里都很是紧张。
他们这些人,有川海总会的管事,有经筛选所定皇商。
能进宫觐见天子,对他们而言是不敢想象的。
当然他们这些人只是代表,还有很多人,是没有资格进紫禁城的。
“免礼吧。”
崇祯皇帝神情淡然,看向周奎他们说道:“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汇通票号和川海总会,发展势头还算迅猛。
都在北直隶、辽前两地,实现了府、州、县、卫的覆盖,也算超出了朕的预期。
朕今天召见你们进宫,就是想聊一聊建厂之事,刚好,此前经内厂核定的几名皇商代表,也跟着进宫了。
朝廷近期打算在山西、北直隶、山东三地,开始聚拢治下的流民群体,以整饬水利、整修驰道为名,叫这些流民提前适应按劳分配的新环境。”
章谨忠、吕庸葆、岳庆章、盛应武这帮川海总会的管事,刘江安、夏良玉、秦之鸿、寇熹亮这些核定的皇商,无一例外,心里都暗暗揣摩起来,眸中掠过一些精芒。
在崇祯皇帝整顿直隶境内的皇庄,除了恩养遗孤遗孀,分流灾民,将所辖多数土地,承包给这些群体种植外,还在这些皇庄的治下,先后筹建起一批规模化生产的工厂。
纺纱厂、织布厂、成衣厂、铁厂、盐厂、煤厂、琉璃厂、造船厂……
所涉
的确。
整饬水利、整修驰道这些事情,若真能在山西、直隶、山东三地做好,那各地的士绅和大小地主等群体,也是有所获益的。
毕竟现阶段的大明,依旧以土地所产为主,不管是旱了,还是涝了,最后影响的都是土地所产。
大明治下诸多群体,谁名下土地最多?
可不就是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吗?
不过崇祯皇帝可不奢求,这些多数利己的群体,会心甘情愿的掏银子,捐粮食,毕竟这无疑是在割他们的肉。
甚至闹不好的话,会坑到各地百姓身上。
“这件事情可以试着做一下。”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道:“不过不能以各地官府为名,叫他们找那些士绅、良善等捐银纳粮。
可以让三地的赈灾行署,所外派一众吏员,在整饬水利、整修驰道等地,直接跟安歇士绅、良善交涉此事。
具体份额怎样调整,毕卿就多辛苦辛苦,尽快形成一个章程,一并呈递到御前,若朕御览后无异议,就明发各地。
诸卿对此可有异议?”
说着,崇祯皇帝看向韩爌、温体仁他们。
天子都把话讲到这份上,韩爌、温体仁他们,就算心里有些想法,也不会再说了。
“臣等无异议。”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韩爌他们忙作揖道。
崇祯皇帝摆手道:“既如此,那诸卿就佐证吧。”
“臣等告退。”
看着离去的众人,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笑容,若这件事情能做好,那就能初步掌握一批破产群体。
除了要分流到各河政协理衙门的群体,恐山西、直隶、山东三地境内,会有一批规模可观的脱产群体。
等到他们在地方赈灾行署的统筹下,将整饬水利、扩宽河道、修筑水库、整修驰道等事做好,那就能顺势在各地筹建起一批官办诸厂。
官办诸厂一事,现在阶段在北直隶境内,算是明确下来,并且摸索出相应的经验,崇祯皇帝打算扩大这一规模。
像山西治下的煤炭、铁矿等矿藏资源丰富,是否能筹建起一批煤厂、洗煤厂、冶炼厂等官办诸厂,像山东三面环海,随着天津开海通商的加速,是否能筹建起一批冶炼厂、纺织厂、造船厂等官办诸厂。
如果说这件事情能够办好,那大明生产力就能提升很多,这给盘活民间经济,将会带来较大的助力。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官办诸厂(1)
现阶段的大明,就生产这一领域来讲,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多数都属小作坊生产,连规模化生产的初阶都没摸到。
资本的积累,规模的增扩,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
或许一代,或许两代,或许更久,毕竟发展也是讲究历史周期性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无视和更改的。
想要改变大明所临境遇,就必须调整生产模式,从过去单一的土地所产,靠天吃饭,演变成多样的生产方式,解决多数没有土地的群体需求。
“皇爷,国丈他们都来了。”
王承恩低首走进东暖阁,拱手作揖道。
“宣。”
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
在山西、北直隶、山东治下,明确募工这一总体构想,让三地赈灾行署,聚拢治下流民群体,以整饬水利、整修驰道为名,实现对各自治下流民的再聚拢,代表着崇祯皇帝要出手振兴实体工商业了。
“臣……周奎,拜见陛下。”
“臣等,拜见陛下。”
“草民等,拜见陛下。”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所站十余众人,除了周奎表现还算淡定,剩下的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心里都很是紧张。
他们这些人,有川海总会的管事,有经筛选所定皇商。
能进宫觐见天子,对他们而言是不敢想象的。
当然他们这些人只是代表,还有很多人,是没有资格进紫禁城的。
“免礼吧。”
崇祯皇帝神情淡然,看向周奎他们说道:“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汇通票号和川海总会,发展势头还算迅猛。
都在北直隶、辽前两地,实现了府、州、县、卫的覆盖,也算超出了朕的预期。
朕今天召见你们进宫,就是想聊一聊建厂之事,刚好,此前经内厂核定的几名皇商代表,也跟着进宫了。
朝廷近期打算在山西、北直隶、山东三地,开始聚拢治下的流民群体,以整饬水利、整修驰道为名,叫这些流民提前适应按劳分配的新环境。”
章谨忠、吕庸葆、岳庆章、盛应武这帮川海总会的管事,刘江安、夏良玉、秦之鸿、寇熹亮这些核定的皇商,无一例外,心里都暗暗揣摩起来,眸中掠过一些精芒。
在崇祯皇帝整顿直隶境内的皇庄,除了恩养遗孤遗孀,分流灾民,将所辖多数土地,承包给这些群体种植外,还在这些皇庄的治下,先后筹建起一批规模化生产的工厂。
纺纱厂、织布厂、成衣厂、铁厂、盐厂、煤厂、琉璃厂、造船厂……
所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