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1/2)
唯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了,那大明维新变法的大旗,才能持续的树立不倒。
看着眼前辩论的人群,崇祯皇帝的脸上流露出笑容,思想的碰撞,往往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在给维新变法蓄力谋势。
第一百六十六章 蓬勃
轰隆隆……
滚滚黑烟在西山上空盘旋,轰鸣声不绝,在西山军工厂外,聚集着大批的人群,议论声从没有停止过。
“天子召我等来西山,难道就是为了看这滚滚黑烟吗?从武备院研制的蒸汽机,开始列装军工产业,我大明的龙脉都受到惊扰,就算是能批量生产火器、火炮等,可要是这样下去的话,大明社稷必然是后患无穷啊。”
“你这等陈旧想法,早就该摒弃掉了,你可知从蒸汽机列装军工产业,对我大明带来多少好处吗?”
“不与竖子同谋!”
“现在争辩这些,难道有什么意义吗?好与坏,不是你我所能评判的,而是要看天下怎样看待。”
“大明能得到蒸汽机这等神器,对于维新变法的助力是难以评估的,当前仅在北直隶所筹蒸汽机产业,就已经出售不少蒸汽机,列装到纺织、冶炼等产业领域下,这提升的不仅是生产力啊。”
“本官现在就在想一件事情,倘若蒸汽机能够列装进海船上,这对海上航行是否能大幅提升?”
“你这不是在痴心妄想吗?像蒸汽机这等庞然大物,如何能列装到海船上,就算真的能列装上,那究竟要何等庞大的海船,才能承载蒸汽机啊……”
王承恩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眼前热议的人群。
此刻。
在这座军工厂内,崇祯皇帝领着内阁、军机处、内务府、武备院等大臣,正视察着一条条生产线。
“对我大明而言,维新变法想要持续推动,更进一步研制蒸汽机,扩宽蒸汽机的应有范畴,就是最紧迫的事情。”
看着一名名工人,娴熟的做着各自的差事,崇祯皇帝神情严肃道:“就像江南镇压平叛一事,倘若没有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处筹建的军工产业,配合武备院研制的蒸汽机,想要持续的供应火器火炮,这对国朝而言负担是沉重的。
战争,比拼的就是国力。
可是国力究竟该怎样体现?
难道就是单纯靠土地所产吗?
不。
朕从来都不这样看待。
唯有不断提升生产力,保证粮食产出的规模,明确对外的发展态势,这才能确保大明的国力,是不断向上提升的。”
“陛下说的没错。”
徐光启点头表示认可,“从天津撤卫设州,逐步开启对外海贸,我大明就在走一条全新的路。
特别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大明对外展开的海贸规模,也是在不断地提升。
对于国朝而言,明确对外海贸体系,不仅能得到稳定的税收财源,还能为大明治下万民开拓一条新路。”
内阁、军机处、内务府的一些大臣,对徐光启的话表示认可。
一直以来,大明在对外海贸一事上,就是不停地兜兜转转,这也使得大明丧失对外扩张的先机。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一批宗藩对外移藩,这使得大明尝到很多甜头,围绕军火贸易展开的对外海贸,每年都能让大明获取更多的金银。
“陛下,鉴于当前倭岛的复杂局势,国朝是否能在济州岛筹建军工产业,将成熟的蒸汽流水线,搬运到济州岛去。”
军机大臣杨嗣昌走上前,“如果能够明确这件事情,那对今后的军贸规模,必然能得到大幅提升,这样国朝也能获取更多财富。”
“不行。”
崇祯皇帝出言否决,“时下济州岛依旧是唐藩属地,并没有纳归到国朝的统治下,朕先前就一再强调。
军工产业也好,先进技术也罢。
只能在大明本土境内发展。
这是确保外部安稳的根本。
现阶段的国朝,尚不具备掌控朝鲜的底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倘若强行将朝鲜纳归中央统辖,这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对待杨嗣昌的这一提议,崇祯皇帝知道是怎么回事。
当前倭岛的相应事宜,是由杨嗣昌主抓负责的。
军机处相较于从前,已然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像对草原、朝鲜、倭岛、南洋等地,都有相应的大臣具体负责。
统御一个庞大的国度,崇祯皇帝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亲自负责,这样就算是把自己累死,也不可能做好的。
“陛下英明。”
孙传庭上前道:“就当前的国情而言,国朝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发展江南诸省,确保江南能尽快从动乱下恢复过来。
现在仅内阁这边,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多。
清查土地,清查人口,推行各项新政,桩桩件件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沉淀,倘若为了对外海贸一事,就舍本逐末的发展海外势力,这是不好的。
依着臣的见解,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国朝的重心应当放在对内发展上,保持对外开海的势头即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物色的第一
看着眼前辩论的人群,崇祯皇帝的脸上流露出笑容,思想的碰撞,往往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在给维新变法蓄力谋势。
第一百六十六章 蓬勃
轰隆隆……
滚滚黑烟在西山上空盘旋,轰鸣声不绝,在西山军工厂外,聚集着大批的人群,议论声从没有停止过。
“天子召我等来西山,难道就是为了看这滚滚黑烟吗?从武备院研制的蒸汽机,开始列装军工产业,我大明的龙脉都受到惊扰,就算是能批量生产火器、火炮等,可要是这样下去的话,大明社稷必然是后患无穷啊。”
“你这等陈旧想法,早就该摒弃掉了,你可知从蒸汽机列装军工产业,对我大明带来多少好处吗?”
“不与竖子同谋!”
“现在争辩这些,难道有什么意义吗?好与坏,不是你我所能评判的,而是要看天下怎样看待。”
“大明能得到蒸汽机这等神器,对于维新变法的助力是难以评估的,当前仅在北直隶所筹蒸汽机产业,就已经出售不少蒸汽机,列装到纺织、冶炼等产业领域下,这提升的不仅是生产力啊。”
“本官现在就在想一件事情,倘若蒸汽机能够列装进海船上,这对海上航行是否能大幅提升?”
“你这不是在痴心妄想吗?像蒸汽机这等庞然大物,如何能列装到海船上,就算真的能列装上,那究竟要何等庞大的海船,才能承载蒸汽机啊……”
王承恩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眼前热议的人群。
此刻。
在这座军工厂内,崇祯皇帝领着内阁、军机处、内务府、武备院等大臣,正视察着一条条生产线。
“对我大明而言,维新变法想要持续推动,更进一步研制蒸汽机,扩宽蒸汽机的应有范畴,就是最紧迫的事情。”
看着一名名工人,娴熟的做着各自的差事,崇祯皇帝神情严肃道:“就像江南镇压平叛一事,倘若没有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处筹建的军工产业,配合武备院研制的蒸汽机,想要持续的供应火器火炮,这对国朝而言负担是沉重的。
战争,比拼的就是国力。
可是国力究竟该怎样体现?
难道就是单纯靠土地所产吗?
不。
朕从来都不这样看待。
唯有不断提升生产力,保证粮食产出的规模,明确对外的发展态势,这才能确保大明的国力,是不断向上提升的。”
“陛下说的没错。”
徐光启点头表示认可,“从天津撤卫设州,逐步开启对外海贸,我大明就在走一条全新的路。
特别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大明对外展开的海贸规模,也是在不断地提升。
对于国朝而言,明确对外海贸体系,不仅能得到稳定的税收财源,还能为大明治下万民开拓一条新路。”
内阁、军机处、内务府的一些大臣,对徐光启的话表示认可。
一直以来,大明在对外海贸一事上,就是不停地兜兜转转,这也使得大明丧失对外扩张的先机。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一批宗藩对外移藩,这使得大明尝到很多甜头,围绕军火贸易展开的对外海贸,每年都能让大明获取更多的金银。
“陛下,鉴于当前倭岛的复杂局势,国朝是否能在济州岛筹建军工产业,将成熟的蒸汽流水线,搬运到济州岛去。”
军机大臣杨嗣昌走上前,“如果能够明确这件事情,那对今后的军贸规模,必然能得到大幅提升,这样国朝也能获取更多财富。”
“不行。”
崇祯皇帝出言否决,“时下济州岛依旧是唐藩属地,并没有纳归到国朝的统治下,朕先前就一再强调。
军工产业也好,先进技术也罢。
只能在大明本土境内发展。
这是确保外部安稳的根本。
现阶段的国朝,尚不具备掌控朝鲜的底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倘若强行将朝鲜纳归中央统辖,这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对待杨嗣昌的这一提议,崇祯皇帝知道是怎么回事。
当前倭岛的相应事宜,是由杨嗣昌主抓负责的。
军机处相较于从前,已然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像对草原、朝鲜、倭岛、南洋等地,都有相应的大臣具体负责。
统御一个庞大的国度,崇祯皇帝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亲自负责,这样就算是把自己累死,也不可能做好的。
“陛下英明。”
孙传庭上前道:“就当前的国情而言,国朝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发展江南诸省,确保江南能尽快从动乱下恢复过来。
现在仅内阁这边,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多。
清查土地,清查人口,推行各项新政,桩桩件件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沉淀,倘若为了对外海贸一事,就舍本逐末的发展海外势力,这是不好的。
依着臣的见解,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国朝的重心应当放在对内发展上,保持对外开海的势头即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物色的第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