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1/2)
通过每个社区都有的工人学习室前期筛选,再加上另一样大杀器:高工资的引诱,洪序他们好歹在工厂建成以前找来了一批学徒。
这些学徒在来到大员之前,大部分都是江南地区的伙计和织工……今年7月底发生在杭州附近的潮灾,使得江南富硕地带的大批乡下的自耕农和城市里的工人阶级破产。
而做为大明识字率最高的地区,从江南一带被抢运来的这些流民,可是好好让穿越众下属的各部门过了一把肥年。
要知道,同样是工人,从江南地区来的织户质量可是要远高于那些只会种田的泥腿子的。
这些中古时代的工人很多都识字算数,而且懂得协作,能忍受枯燥的工业流程,随便训练一下,这些人几乎都能无缝衔接到窑区下辖的各处工厂中去。
洪序他们手下的8个学徒中,有一半都是织户家的小子。
……召集工人和学徒再次强调一遍注意事项后,随着洪序一声令下,所有人都穿上了进口的橘黄色防护服,然后大家各就各位,开动设备,点火锅炉,开始了黑石沟化工厂的第一次试生产:硫酸。
硫酸的生产流程相对简单,比较适合练手。工人先是将台北火山群运来的明黄色硫磺块倒进料口,这些硫磺块就会被皮带输入进熔硫槽内。
熔硫槽会很快将硫磺加热为液体,并且输送到储存罐中。在这个过程中,全程都会有0.5mpa的蒸汽伴随,以便保持硫磺的液体形态。
液硫进入罐体后,首先会被精硫泵加压,然后通过磺枪雾化,最终被喷入焚硫炉内。
焚硫炉里要求的环境也是很苛刻的:空气首先要经过过滤,然后经过鼓风机加压,浓硫酸吸收干燥这些程序后,才会被送进炉腔。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吸收和浓缩程序。硫磺气体会在吸收塔和烟酸塔中不停循环移动,通过循环槽,循环泵,以及喷淋,浓缩等等工序后,最终进入存储罐的,就是浓度超过98%的成品硫酸了。
整套工艺流程在4个穿越众的操作下,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就完成了。穿越众毕竟来自于21世纪,即便是这套简单的硫酸生产线上,依旧存在着各种监测,温控,以及自动化管理的控制端,操作者并不需要大费周折。
成品硫酸最终被装入了一些厚玻璃罐中。这大概就是窑区现在能给予化工厂最高科技的支持了,剩余的只有那些粗黑的反应罐支架和推车。
整套工序完成后,洪序他们顿时化身为人民教师,第一时间开始给各个岗位上的工人讲起课来。
对于普通工人洪序没什么特殊要求。这些半文盲脑中没有压力,气液态,酸碱值的概念,他们其实就和后世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只要在岗位上完成固定的几个动作……一句话,老实听吆喝就好,对于他们来说,循规蹈矩就是最大的成功。
重点是那8个学徒。
这几个被当作未来的工段长,车间主任,厂长来培养的年轻人,恭敬地跟在老师身后,穿梭在阀门和管道的海洋里,听着详细无比的现场讲课。他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且得到不厌其烦的解答。
第251节 后遗症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譬如说,当化工厂制造出硫酸后,就可以用硫酸和硝石来合成硝酸了。
另外,在比较古老的方式中,盐酸也是通过硫酸和盐来反应制取的,只不过后来被改成了电解盐制取法。这就是所谓的三生万物。有了三种酸,化工厂就集齐了神龙,就可以变出无数种化工产品来。
在试生产硫酸成功后,原班人马先是总结学习,接下来又开始制备硝酸。
硝酸的制备是最简单的接触法:浓硫酸+硝石。这种方式耗酸量大,污染高,设备腐蚀严重,在后世早已停止使用。
但是穿越众没得选。前文说过,钢城一般的合成氨工艺根本不是洪序他们这几只小猫能玩转的。
事实上,即便是化工厂现有的设备,工人们都做不到全体运转。洪序眼下只能带着同一帮人来轮流操作不同的成套设备,他们连同时生产硫酸和硝酸这种简单的工艺都做不到——没有足够的成熟技工。
“古法”合成硝酸,从原理上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一样要经过很多流程。首先,从臭气熏天的硝田里采集到的硝石是含有很多杂质的,处理硝石中附带的各种杂质是很麻烦的工艺。另外,当硫酸和硝石在反应皿中相遇时,稍不注意就会产生猛烈地喷溅和酸雾,容易引起事故,合格的工业硝酸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将第一批硫酸全部和硝石反应完后,硝酸试制就算搞定了。看着被工人用小车推进库房的2吨成品,洪序不由得摇了摇头:无它,原料太少。
……修建在赤崁新区正北方的硝田区,正在以5亩为单位不断扩建。然而这种扩建是有很大限制的,必须要以“粪”定产。
尽管海对岸已经开展了官府允许下的公开移民行动,但是截止今天,穿越势力控制下的总人数也才刚刚超过15万人——运输和消化移民是需要时间的。
这15万人平时“出产”的粪尿,再加上一些臭鱼烂
这些学徒在来到大员之前,大部分都是江南地区的伙计和织工……今年7月底发生在杭州附近的潮灾,使得江南富硕地带的大批乡下的自耕农和城市里的工人阶级破产。
而做为大明识字率最高的地区,从江南一带被抢运来的这些流民,可是好好让穿越众下属的各部门过了一把肥年。
要知道,同样是工人,从江南地区来的织户质量可是要远高于那些只会种田的泥腿子的。
这些中古时代的工人很多都识字算数,而且懂得协作,能忍受枯燥的工业流程,随便训练一下,这些人几乎都能无缝衔接到窑区下辖的各处工厂中去。
洪序他们手下的8个学徒中,有一半都是织户家的小子。
……召集工人和学徒再次强调一遍注意事项后,随着洪序一声令下,所有人都穿上了进口的橘黄色防护服,然后大家各就各位,开动设备,点火锅炉,开始了黑石沟化工厂的第一次试生产:硫酸。
硫酸的生产流程相对简单,比较适合练手。工人先是将台北火山群运来的明黄色硫磺块倒进料口,这些硫磺块就会被皮带输入进熔硫槽内。
熔硫槽会很快将硫磺加热为液体,并且输送到储存罐中。在这个过程中,全程都会有0.5mpa的蒸汽伴随,以便保持硫磺的液体形态。
液硫进入罐体后,首先会被精硫泵加压,然后通过磺枪雾化,最终被喷入焚硫炉内。
焚硫炉里要求的环境也是很苛刻的:空气首先要经过过滤,然后经过鼓风机加压,浓硫酸吸收干燥这些程序后,才会被送进炉腔。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吸收和浓缩程序。硫磺气体会在吸收塔和烟酸塔中不停循环移动,通过循环槽,循环泵,以及喷淋,浓缩等等工序后,最终进入存储罐的,就是浓度超过98%的成品硫酸了。
整套工艺流程在4个穿越众的操作下,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就完成了。穿越众毕竟来自于21世纪,即便是这套简单的硫酸生产线上,依旧存在着各种监测,温控,以及自动化管理的控制端,操作者并不需要大费周折。
成品硫酸最终被装入了一些厚玻璃罐中。这大概就是窑区现在能给予化工厂最高科技的支持了,剩余的只有那些粗黑的反应罐支架和推车。
整套工序完成后,洪序他们顿时化身为人民教师,第一时间开始给各个岗位上的工人讲起课来。
对于普通工人洪序没什么特殊要求。这些半文盲脑中没有压力,气液态,酸碱值的概念,他们其实就和后世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只要在岗位上完成固定的几个动作……一句话,老实听吆喝就好,对于他们来说,循规蹈矩就是最大的成功。
重点是那8个学徒。
这几个被当作未来的工段长,车间主任,厂长来培养的年轻人,恭敬地跟在老师身后,穿梭在阀门和管道的海洋里,听着详细无比的现场讲课。他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且得到不厌其烦的解答。
第251节 后遗症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譬如说,当化工厂制造出硫酸后,就可以用硫酸和硝石来合成硝酸了。
另外,在比较古老的方式中,盐酸也是通过硫酸和盐来反应制取的,只不过后来被改成了电解盐制取法。这就是所谓的三生万物。有了三种酸,化工厂就集齐了神龙,就可以变出无数种化工产品来。
在试生产硫酸成功后,原班人马先是总结学习,接下来又开始制备硝酸。
硝酸的制备是最简单的接触法:浓硫酸+硝石。这种方式耗酸量大,污染高,设备腐蚀严重,在后世早已停止使用。
但是穿越众没得选。前文说过,钢城一般的合成氨工艺根本不是洪序他们这几只小猫能玩转的。
事实上,即便是化工厂现有的设备,工人们都做不到全体运转。洪序眼下只能带着同一帮人来轮流操作不同的成套设备,他们连同时生产硫酸和硝酸这种简单的工艺都做不到——没有足够的成熟技工。
“古法”合成硝酸,从原理上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一样要经过很多流程。首先,从臭气熏天的硝田里采集到的硝石是含有很多杂质的,处理硝石中附带的各种杂质是很麻烦的工艺。另外,当硫酸和硝石在反应皿中相遇时,稍不注意就会产生猛烈地喷溅和酸雾,容易引起事故,合格的工业硝酸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将第一批硫酸全部和硝石反应完后,硝酸试制就算搞定了。看着被工人用小车推进库房的2吨成品,洪序不由得摇了摇头:无它,原料太少。
……修建在赤崁新区正北方的硝田区,正在以5亩为单位不断扩建。然而这种扩建是有很大限制的,必须要以“粪”定产。
尽管海对岸已经开展了官府允许下的公开移民行动,但是截止今天,穿越势力控制下的总人数也才刚刚超过15万人——运输和消化移民是需要时间的。
这15万人平时“出产”的粪尿,再加上一些臭鱼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