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未回来。”
    典韦答道。
    “孔太守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吴良又问。
    这个孔太守乃是曹老板打下青州之后,认命的东莱郡太守孔晨。
    孔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便是孔融的亲哥,确切地说是亲哥之一,因孔融光是在史书中有确切记载的兄弟便多达四个。
    孔融让梨的故事,后世人尽皆知。
    不过此事是否属实便不一定了,因为正史中从未记载此事,故事原文乃是出自一部名为《融家传》的不属于正史范畴的书中。
    “一炷香之前,孔太守的人曾来请过公子。”
    典韦答道。
    即是说孔晨已经准备好了晚宴,也收集好了吴良请他帮忙收集的当地有关徐福的民间传说,就等着吴良前去赴宴。
    “那就走吧。”
    吴良微微颔首。
    如此向山下走了几步,吴良却又停了下来,回头看了附近的山石一眼,严谨的考古工作者难得恶趣味了一回,“还是教人将我方才那首诗刻下来吧,不过署名就不必了。”
    第七百零九章 秦朝的渣男
    东莱郡郡府并不在崂山,因此孔晨这个太守平时也并非居住于此,只不过最近恰巧南巡到了这里,便与瓬人军遇上了。
    吴良的面皮本来就够厚,再加上这次奉旨行事气壮的很,当即便将原本应该找崂山县令帮忙的事情以“请求”的方式交代给了孔晨,如此一边有官方帮忙收集信息,一边还有杨万里在民间走访,双管齐下自然更加高效。
    待吴良等人回到崂山县府。
    天色已经全暗了下来,不过府衙里面却是灯火通明,崂山县令与孔晨正在等他。
    尤其是崂山县令更是正襟危坐。
    这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唤作董三石。
    原本董三石只是乡里的三老,曹老板占领青州之后,原来的县令与部分士族州官便随当时的青州刺史田楷、刘备等人跑去了冀州投奔袁绍,于是县令的位置空缺了下来,于是在当地还算有些名望的董三石便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如今吴良这个高高在上的京官与太守孔晨一同来到这小小的县城,董三石本就没见过什么世面,心中自是难免有些紧张。
    “恭迎吴太史。”
    收到守门兵士的通报,孔晨与董三石快步从府衙里面出来迎接,见到吴良便施了一礼,孔晨则作为代表对吴良笑道,“董县令一早便命人准备好了菜肴美酒,只等吴太史归来,吴太史要是再不回来,我便要亲自上山去迎了。”
    “哈哈哈,孔太守客气了,董县令破费了。”
    吴良打着哈哈走上前去与二人过礼。
    “吴太史里面请。”
    “请!”
    简单寒暄两句之后,一行人鱼次进入府衙客堂,落座之后董三石唤来一名仆人轻声交代了两句,便有热腾的酒食陆续送了进来。
    吴良先敬了二人一杯,接着便直奔主题道:“孔太守,董县令,我请求二位帮忙查探的事情可有了结果?”
    “自然,董县令是土生土长的崂山人,此事他来查探最为合适。”
    孔晨倒也并不是个抢功的人,如此说这话便冲身旁的董三石使个了眼色,示意他给吴良展示查探的结果。
    “依照吴太史的要求,在下将崂山一带曾出现过的关于徐福的民间传说都记录了下来,全部记在这册简牍之中。”
    董三石连忙起身招了招手,便有一名仆人端着一个托盘躬身来到了吴良身前,而托盘之中则盛有三卷简牍,董三石也已经来到了旁边,一边亲手将托盘中的简牍承给吴良,一边继续说道,“除此之外,在下还找到了徐福的后人,徐福当年出海之后他们便改姓为崂或劳,如今已有三个分支,分别住在靠海的三个渔村之中,为了方便吴太史查证,在下已命他们的族长携带各自的族谱来到了府衙,吴太史可以随时唤他们进来问话。”
    “董县令办事如此面面俱到,只做个县令属实有些屈才了。”
    吴良听罢连连点头,颇为赞赏的笑道。
    这个董三石的办事能力的确挺强,不管吴良提到的没有提到的,他全都办了,而不似一些庸才打一鞭子才能动弹两下,用起来极不顺手。
    而就这么一句话的功夫,吴良也已经不动声色的给他画了一张大饼。
    与那些当官的接触的多了,他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一些官僚气息,只一句“屈才”便能够令拉拢人心,给董三石营造出一种可能受到提携的错觉。
    果然。
    “吴太史谬赞,能为吴太史帮手是在下的荣幸!”
    董三石明显激动的身子一颤,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一些,却又情商颇高的补充了一句,“其实这也不是在下的功劳,在下祖上三代都是粗人,想不了这么细致,还要多亏孔太守在旁指点。”
    “孔太守乃名门之后,我可不敢胡乱评论,心中只有敬佩。”
    吴良又笑着对孔晨施了一礼。
    孔家的确是名门之后,而且是大大的名门,因为他们是孔圣人的后代。
    到了孔晨这一代,已经是第二十世,除了孔圣人,他们的父辈祖辈亦有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