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4章(1/2)
虽然后世考古界已经在一处秦国古墓中发现了一部疑似《归藏》的手抄本,但后世关于这部《归藏》的真伪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没有人能够证明这部手抄本中的内容是真的,也没人能够证明手抄本中的内容是假的,因此不可轻易相信。
不过从各方古籍中有关《归藏》的描述,有人推断这应该是一部解密万物规律与发展的后天易。
至于《周易》则成书最晚,被认为是在《连山》与《归藏》基础上推演出来的“大道”,其中虽对先天易与后天易都有涉猎,对后世人们理解此道有不小的帮助,但此书中省略了《连山》与《归藏》中最难理解、也最为精华的部分。
因此读懂《周易》的人虽可小成,但却难以真正掌握易学的真谛,时常看似差之毫厘,实则谬之千里,偏偏还不自知。
“先天易……”
想到这里,吴良再细细品味华佗方才的话,尤其是那句“万物归于太初”,心中已是若有所悟,“根据于吉的解读,太易便是先天五太之中的一个过程,而《连山》又是解密相关秘密的先天易,同时面前的这棵建木又可能正是几方小世界、包括人间的起源……貌似这些信息都能联系在一起。”
难道……
吴良忽然想到一种可能,有没有可能,那失传的《连山》与《归藏》中的内容从未形成过书籍,而是就藏在这疑似万物根源的建木果实之中?
毕竟相关于吉方才提到的“天皇氏”乃是开天辟地之后的第一位帝王。
而天朝正式形成文字则是在黄帝时期,在黄帝之前虽然不敢说没有出现过任何文字,但肯定没有行程可以传播的体系,甚至在就连这疑似与九黎国存在密切关系的秘境中,吴良也并未发现任何文字,有的只是几幅极为简易的图像。
那么更早的“天皇氏”又要如何留下《连山》与《归藏》两部书籍呢?
尤其还有一些史书中提到,《连山》有八万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那八万言哪怕放在后世的纸质书籍中,也得是厚厚的一本,若是方才没有行程文字体系,只能用图像来记录的远古时期,那恐怕搬来一座山也不够记的。
哪怕只有四千三百言的《归藏》,就算使用汉朝依旧占据主流的简牍进行抄录,最少也得使用几十卷简牍。
所以《连山》与《归藏》如果果真像传说中的那般是在远古时期成书,绝对不可能使用普通的载体,那根本就不现实。
除此之外。
还不得不考虑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就像吴良此前探寻过的“经脉发现之谜”一样,易学亦是一样的道理,这玩意儿总得有一个发现的过程与方式,那么“天皇氏”又是怎样在没有任何基础与先驱的情况下发现的呢?
而现在。
仔细拒绝这华佗的经历,吴良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经脉的发现”极有可能起源于那种寄生在人体经脉中的神秘小虫,那么“易学的发现”有没有可能与建木的果实有关?
或者说,面前这建木的果实便是《连山》与《归藏》本身,它们本来就不是书籍,只不过随着书籍逐渐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才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先入为主曲解成了所谓的书籍。
毕竟华佗在服下建木的果实之后,才过了这么一会便忽然悟出了这几方小世界的本质,并且说出了“绝地天通”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建木的果实起到了像书一样的传递知识的作用,只不过不是用眼睛去看的方式,而是用嘴巴去吃的方式?
“此事稍后再讨论。”
如此想着,吴良先是对于吉点了点头,接着又看向华佗问道,“华神医,你服下这果实已有半个时辰,可有什么不适之处?”
“我已自查了一边,如今我五脏六腑运行如常,脉搏比之前饥饿时强健了不少,肌理亦是恢复了许多。”
华佗正色说道,“依目前所见,这果实非但没有毒性,还为我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好处,要比此前的肉食更加有用。”
的确。
与肉食动物不同,人是杂食动物,只吃肉并不能很好的维持身体机能,久而久之还是会被“饿”死。
不过光吃这果实便能够带来这么大的改变,倒也可以看出这果实绝非俗物。
何况方才只是试吃,华佗也只是服下了一小块而已,那么一小块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其实与塞牙缝没有多大区别,根本无法解决饥饿的问题,更不要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令脉搏强健,令肌理恢复。
华佗的回答已经给了吴良想要的答桉。
此刻面对瓬人军众人那饥渴的目光,他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了,终是对众人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杨万里,你来负责将这果实切开分给大伙,不过还是要注意控制好份量,每人都只先服下一小块,看过反应之后再说。”
抛开剂量论毒性都是耍流氓。
有些东西虽然本身是可以食用的,但一旦超过了一定剂量,便又会给人体带来负担与伤害,因此不得不注意一些。
不过得出“无毒”结论的是华佗,华佗又刚刚得到了“扁鹊”组织的传承,已经成了神医完全体,他的
不过从各方古籍中有关《归藏》的描述,有人推断这应该是一部解密万物规律与发展的后天易。
至于《周易》则成书最晚,被认为是在《连山》与《归藏》基础上推演出来的“大道”,其中虽对先天易与后天易都有涉猎,对后世人们理解此道有不小的帮助,但此书中省略了《连山》与《归藏》中最难理解、也最为精华的部分。
因此读懂《周易》的人虽可小成,但却难以真正掌握易学的真谛,时常看似差之毫厘,实则谬之千里,偏偏还不自知。
“先天易……”
想到这里,吴良再细细品味华佗方才的话,尤其是那句“万物归于太初”,心中已是若有所悟,“根据于吉的解读,太易便是先天五太之中的一个过程,而《连山》又是解密相关秘密的先天易,同时面前的这棵建木又可能正是几方小世界、包括人间的起源……貌似这些信息都能联系在一起。”
难道……
吴良忽然想到一种可能,有没有可能,那失传的《连山》与《归藏》中的内容从未形成过书籍,而是就藏在这疑似万物根源的建木果实之中?
毕竟相关于吉方才提到的“天皇氏”乃是开天辟地之后的第一位帝王。
而天朝正式形成文字则是在黄帝时期,在黄帝之前虽然不敢说没有出现过任何文字,但肯定没有行程可以传播的体系,甚至在就连这疑似与九黎国存在密切关系的秘境中,吴良也并未发现任何文字,有的只是几幅极为简易的图像。
那么更早的“天皇氏”又要如何留下《连山》与《归藏》两部书籍呢?
尤其还有一些史书中提到,《连山》有八万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那八万言哪怕放在后世的纸质书籍中,也得是厚厚的一本,若是方才没有行程文字体系,只能用图像来记录的远古时期,那恐怕搬来一座山也不够记的。
哪怕只有四千三百言的《归藏》,就算使用汉朝依旧占据主流的简牍进行抄录,最少也得使用几十卷简牍。
所以《连山》与《归藏》如果果真像传说中的那般是在远古时期成书,绝对不可能使用普通的载体,那根本就不现实。
除此之外。
还不得不考虑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就像吴良此前探寻过的“经脉发现之谜”一样,易学亦是一样的道理,这玩意儿总得有一个发现的过程与方式,那么“天皇氏”又是怎样在没有任何基础与先驱的情况下发现的呢?
而现在。
仔细拒绝这华佗的经历,吴良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经脉的发现”极有可能起源于那种寄生在人体经脉中的神秘小虫,那么“易学的发现”有没有可能与建木的果实有关?
或者说,面前这建木的果实便是《连山》与《归藏》本身,它们本来就不是书籍,只不过随着书籍逐渐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才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先入为主曲解成了所谓的书籍。
毕竟华佗在服下建木的果实之后,才过了这么一会便忽然悟出了这几方小世界的本质,并且说出了“绝地天通”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建木的果实起到了像书一样的传递知识的作用,只不过不是用眼睛去看的方式,而是用嘴巴去吃的方式?
“此事稍后再讨论。”
如此想着,吴良先是对于吉点了点头,接着又看向华佗问道,“华神医,你服下这果实已有半个时辰,可有什么不适之处?”
“我已自查了一边,如今我五脏六腑运行如常,脉搏比之前饥饿时强健了不少,肌理亦是恢复了许多。”
华佗正色说道,“依目前所见,这果实非但没有毒性,还为我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好处,要比此前的肉食更加有用。”
的确。
与肉食动物不同,人是杂食动物,只吃肉并不能很好的维持身体机能,久而久之还是会被“饿”死。
不过光吃这果实便能够带来这么大的改变,倒也可以看出这果实绝非俗物。
何况方才只是试吃,华佗也只是服下了一小块而已,那么一小块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其实与塞牙缝没有多大区别,根本无法解决饥饿的问题,更不要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令脉搏强健,令肌理恢复。
华佗的回答已经给了吴良想要的答桉。
此刻面对瓬人军众人那饥渴的目光,他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了,终是对众人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杨万里,你来负责将这果实切开分给大伙,不过还是要注意控制好份量,每人都只先服下一小块,看过反应之后再说。”
抛开剂量论毒性都是耍流氓。
有些东西虽然本身是可以食用的,但一旦超过了一定剂量,便又会给人体带来负担与伤害,因此不得不注意一些。
不过得出“无毒”结论的是华佗,华佗又刚刚得到了“扁鹊”组织的传承,已经成了神医完全体,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