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1/2)
多好的麦子啊!
“要管饭,一天两顿就行。”
丁大柱回道。
“还要管饭?”
“还一天两顿?”
李大毛都要炸毛了,自己以前在老家做事,做一天能够有一顿饱饭吃就算满足了。
“没办法,都是这样,想要雇他们的人太多了,大毛哥,要的话,赶紧啊,不然让别人先雇走了,到时候就只能自己收了。”
丁大柱无奈的笑了笑。
朝鲜人也是真会做生意,现在有很多的朝鲜人到大明这边来做事。
单单是辽东这边就有很多的朝鲜人来这里伐木、建房子、修路、帮人收麦子、种地等等,在朝鲜这边,他们日子过的很苦,吃不饱饭,也赚不到钱。
但是到了大明这边,不仅仅可以吃饱饭,还能够有不错的工钱,反正朝鲜和大明都可以自由的往来,大明这边的钱好赚,大量的朝鲜人就到大明这里来做事。
辽东省和朝鲜相邻,来辽东就更加的方便了,坐船都不用。
“走,走,贵就贵点吧,把粮食先收了再说。”
李大毛看看自己的广袤的田野,想了想也是咬咬牙准备雇人了。
自己太累了,而且一天忙到晚都未必能够收完,没有办法了。
第767章 足够吃三年
辽东的黑土地上迎来了大丰收,粮食堆满了农人的粮仓,甚至于多到没有地方去堆放,粮食大丰收。
当然不单单是辽东,弘治十四年整个大明都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大明的大江南北都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南方的稻米,北方的麦子,还有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玉米、番薯、土豆都开始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粮食的大丰收,最高兴的其实并不是底层的农人,反而这个帝国的统治者弘治皇帝。
京城郊外的一处农田道路旁边,弘治皇帝带着太子朱厚照,内阁三阁老身穿便衣,非常悠闲的行走在田间的道路上,一边走,也是一边有说有笑。
“陛下,可喜可贺啊,大江南北,南北各省都传来了好消息,我们整个大明的粮食大丰收啊!”
内阁首辅刘健笑呵呵的对着弘治皇帝说道。
粮食大丰收在后世来说似乎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粮食大丰收对于整个朝廷来说,那都是大事,值得高兴的大事。
有粮食了,老百姓才能够吃饱饭,老百姓吃饱了饭,国家和朝廷才能够稳定。
可是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面,想要粮食大丰收都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在以往的年份,往往都是旱涝轮番上演,偶尔还来个蝗灾之类的。
每当有灾荒发生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巨大的动荡,朝廷能够赈灾及时还能够迅速的稳定下来,如果天灾再加上人祸的话,必然会烽烟四起,出现大动乱。
几年前北方三省出现了灾荒就出现了动乱,死了很多人,要不是刘晋当时通过捕鱼赈灾的话,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当然这其中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人祸的缘故,自古以来,天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祸。
“是啊,陛下,确实是可喜可贺~”
“各省各州府都汇报说今年粮食大丰收,连辽东省这里,据说弄人的粮食多到连粮仓都堆不下了,不得不在户外建一些临时粮仓。”
“还有琉球、南洋几省,虽然是以种甘蔗为主,但是粮食依然大丰收,即便是我们再往这些地方移民几百万,都已经不需要从大明本土这边运粮了,反而还可以支援大量的粮食到我们本土来。”
李东阳也是笑着说道。
“不仅仅是麦子和大米丰收,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番薯、玉米、土豆也都获得了大丰收,我们大明全国的粮价都在下跌,已经下跌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价格,在京城这边,一斤大米现在仅仅只要四文钱。”
“如果是番薯、玉米、土豆之类的杂粮,两文钱一斤都算贵了,三文钱一般都能够买到两斤。”
“怎么便宜?”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的脑海中依然还记得几年前北直隶这里发生灾荒的时候,粮价最贵的时候涨到了一百五十文一斤的天价。
“是的,粮食太多了,从黄金洲引种回来的高产作物产量非常高,而且也都比较耐旱,很多旱地用来种玉米、番薯,良田用来种水稻和麦子。”
“再加上今年我大明兴修水利,新建了很多的水库、大坝、河提、灌溉引水渠之类,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大明这几年不断开拓海外殖民地,鼓励移民,在海外开垦出大量的田地,极大的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所以这才有了今年粮食的大丰收。”
“据说在辽东这边,家家户户都开垦出几百亩田地,陛下又免去了辽东地区三年的税赋,单单是今年,辽东地区产出来的粮食足够他们吃几年都吃不完。”
“还有琉球、交趾、象林、郑和、南洋四省,这里的可以一年三熟,两年七熟,产量非常高,尽管种植园基本上都是种植甘蔗,但是粮食产量依然非常的高,仅仅是这几个省产出的粮食都足够供应我们整个大明了。”
“要管饭,一天两顿就行。”
丁大柱回道。
“还要管饭?”
“还一天两顿?”
李大毛都要炸毛了,自己以前在老家做事,做一天能够有一顿饱饭吃就算满足了。
“没办法,都是这样,想要雇他们的人太多了,大毛哥,要的话,赶紧啊,不然让别人先雇走了,到时候就只能自己收了。”
丁大柱无奈的笑了笑。
朝鲜人也是真会做生意,现在有很多的朝鲜人到大明这边来做事。
单单是辽东这边就有很多的朝鲜人来这里伐木、建房子、修路、帮人收麦子、种地等等,在朝鲜这边,他们日子过的很苦,吃不饱饭,也赚不到钱。
但是到了大明这边,不仅仅可以吃饱饭,还能够有不错的工钱,反正朝鲜和大明都可以自由的往来,大明这边的钱好赚,大量的朝鲜人就到大明这里来做事。
辽东省和朝鲜相邻,来辽东就更加的方便了,坐船都不用。
“走,走,贵就贵点吧,把粮食先收了再说。”
李大毛看看自己的广袤的田野,想了想也是咬咬牙准备雇人了。
自己太累了,而且一天忙到晚都未必能够收完,没有办法了。
第767章 足够吃三年
辽东的黑土地上迎来了大丰收,粮食堆满了农人的粮仓,甚至于多到没有地方去堆放,粮食大丰收。
当然不单单是辽东,弘治十四年整个大明都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大明的大江南北都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南方的稻米,北方的麦子,还有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玉米、番薯、土豆都开始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粮食的大丰收,最高兴的其实并不是底层的农人,反而这个帝国的统治者弘治皇帝。
京城郊外的一处农田道路旁边,弘治皇帝带着太子朱厚照,内阁三阁老身穿便衣,非常悠闲的行走在田间的道路上,一边走,也是一边有说有笑。
“陛下,可喜可贺啊,大江南北,南北各省都传来了好消息,我们整个大明的粮食大丰收啊!”
内阁首辅刘健笑呵呵的对着弘治皇帝说道。
粮食大丰收在后世来说似乎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粮食大丰收对于整个朝廷来说,那都是大事,值得高兴的大事。
有粮食了,老百姓才能够吃饱饭,老百姓吃饱了饭,国家和朝廷才能够稳定。
可是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面,想要粮食大丰收都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在以往的年份,往往都是旱涝轮番上演,偶尔还来个蝗灾之类的。
每当有灾荒发生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巨大的动荡,朝廷能够赈灾及时还能够迅速的稳定下来,如果天灾再加上人祸的话,必然会烽烟四起,出现大动乱。
几年前北方三省出现了灾荒就出现了动乱,死了很多人,要不是刘晋当时通过捕鱼赈灾的话,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当然这其中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人祸的缘故,自古以来,天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祸。
“是啊,陛下,确实是可喜可贺~”
“各省各州府都汇报说今年粮食大丰收,连辽东省这里,据说弄人的粮食多到连粮仓都堆不下了,不得不在户外建一些临时粮仓。”
“还有琉球、南洋几省,虽然是以种甘蔗为主,但是粮食依然大丰收,即便是我们再往这些地方移民几百万,都已经不需要从大明本土这边运粮了,反而还可以支援大量的粮食到我们本土来。”
李东阳也是笑着说道。
“不仅仅是麦子和大米丰收,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番薯、玉米、土豆也都获得了大丰收,我们大明全国的粮价都在下跌,已经下跌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价格,在京城这边,一斤大米现在仅仅只要四文钱。”
“如果是番薯、玉米、土豆之类的杂粮,两文钱一斤都算贵了,三文钱一般都能够买到两斤。”
“怎么便宜?”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的脑海中依然还记得几年前北直隶这里发生灾荒的时候,粮价最贵的时候涨到了一百五十文一斤的天价。
“是的,粮食太多了,从黄金洲引种回来的高产作物产量非常高,而且也都比较耐旱,很多旱地用来种玉米、番薯,良田用来种水稻和麦子。”
“再加上今年我大明兴修水利,新建了很多的水库、大坝、河提、灌溉引水渠之类,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大明这几年不断开拓海外殖民地,鼓励移民,在海外开垦出大量的田地,极大的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所以这才有了今年粮食的大丰收。”
“据说在辽东这边,家家户户都开垦出几百亩田地,陛下又免去了辽东地区三年的税赋,单单是今年,辽东地区产出来的粮食足够他们吃几年都吃不完。”
“还有琉球、交趾、象林、郑和、南洋四省,这里的可以一年三熟,两年七熟,产量非常高,尽管种植园基本上都是种植甘蔗,但是粮食产量依然非常的高,仅仅是这几个省产出的粮食都足够供应我们整个大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