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7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这就好比如是后世的增发货币,大量货币的增发,必然会导致钱不值钱,物价飞涨,老百姓手中的财富在无形之中就消失。
    道理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现在的大明能够从全球掠夺资源,再加上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所以大明人才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
    扯的有点远了。
    刘晋是不会骗人的,他说是好地方,那必然是好地方。
    “这西伯利亚到底该如何去运作呢。”
    刘健和李东阳都沉思起来。
    现在让他们烦恼的国事很少了。
    即便是现在江南这边发大水,北方几省干旱,但是对于大明帝国的影响似乎微乎其微。
    要粮食可以用铁路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你运过来,甚至于根本就不需要运粮食过去都可以。
    番薯、玉米在大明各地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种植面积很广,产量高,又不挑地,对水的需求又低,很容易就能够种活。
    平时都是用来喂牲畜的,又或者是当粗粮来吃,灾荒的时候靠番薯和玉米都可以轻松的度过去,再加上朝廷的赈灾,灾荒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朝局又非常的稳定,弘治皇帝自从割掉了阑尾炎之后,身体就非常好,现在也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春秋鼎盛。
    太子也是以及长大成人,还有几十个儿子,这大明的国祚绵延,传承有人。
    根本就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担心着那天弘治皇帝不在了,这太子又还年幼,贪玩,这大明风云飘摇什么的。
    至于边患问题,早就已经解决了。
    现在大家都在担心着会不会被大明给入侵,哪里还敢来招惹强大的大明帝国,大明疆土广袤无比,却是从来不用担心边患问题。
    世界上主要的国家现在都在打的水深火热,大明帝国却是可以隔岸观火,还在不断的往各方兜售军火,这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他们几个大明的顶梁柱,也都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操劳了,都有心思为自己的家族弄点产业传下去了。
    “刘公,李公~”
    “江南水患,我已经电令吕宋、琉球、交趾三省各运大米十万担前去江南救济,用的都是最新的蒸汽轮船,估计着过两天就可以运抵江南用于赈灾。”
    “河南大旱,我也已经电令辽东省这边,连夜用火车运送五十万担面粉前去赈灾,预计这明天差不多就可以运抵河南了。”
    刘晋见他们两个在沉思,想了想也是说起国家大事了。
    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江南的水灾、北方的旱灾了。
    好在水路运输都极为方便,大明产量的地区粮食产量和存储量都非常的惊人,可以轻松的调度粮食前去支援。
    “这也太快了吧?”
    刘健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叹起来。
    “刘公,有电报当然快了,两地的旱情一出,通过电报我们京城这边马上就知道了,我们再通过电报下达命令给各省,时间都不需要一天的时间。”
    “再加上现在要铁路有铁路,要公路有公路,海运和河运也是极为发达,调集粮食赈灾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刘晋笑了笑说道。
    “哦,对,对,我把那个电报给忘了。”
    “真的是老了!”
    “电报这东西还真是神奇无比,隔着遥远的距离都可以实时联系上,我大明政令就可以更加畅通了。”
    听到刘晋的话,刘健这才想起了电报。
    这要是在以前,比如河南发生旱灾,一时半会,可能河南的官员都还未必会上报给京城这边,即便是上报了。
    以传统的奏报速度,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送到京城这边,而京城的天子和大臣们还需要根据奏报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赈灾,赈灾的力度如何等等。
    这时间一拖,可能就已经是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发生旱灾的地方,老百姓可能早就已经没有粮食可以吃了,只能够吃树皮,或者是逃荒乞讨了。
    灾情蔓延到周围的地区,奏报不断上来。
    天子和朝中的大臣这才知道灾情的严重性了,赶紧去处理,又是调拨银子,又是调集粮食。
    但是等到了灾民手中的时候,可能又过了十天半个月,甚至于一个月的时间了。
    灾区这边的情况可能已经到了易子而食、饿殍满地的境地了,烽火四起、盗贼无数,朝廷这边还需要调遣大军来赈灾了。
    如果朝廷赈灾有力,粮食和银子都及时下来,老百姓能够喝上赈灾的稀粥,再停一停,灾情一过,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可是,如果遇到贪官污吏,又有粮商肆意哄抬粮价,天灾加上人祸,那情况就可能不一样了,流民动乱、烽火四起,再加上原本百姓就生活困苦的话,改朝换代都是有可能。
    这就是古代为什么帝王最怕出现灾祸的情况了,因为一旦发生了灾荒,江山就会动荡,社稷不稳,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然而现在,出现了如此重大的灾情。
    南方的洪涝和北方的旱涝同时出现,而且都非常的严重。
    可是大明却必须要担心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