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1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北半球地区的气候普遍下降的极为厉害,黑土省这边都已经零下几十度,天寒地冻,欧洲各国这边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冷气候,有大量底层百姓被冻死。”
    “唯一不受影响的地区是天竺大陆,来自北方的寒冷气候全部都被青藏高原所阻挡住了。”
    “但是天竺大陆这边正在遭遇前所有为的干旱气候,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下月了,如果一直持续到明年年初的话,天竺大陆这边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南半球这边也是遭遇了极短干旱天气,南非洲地区的殖民地、藩国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干旱气候,南黄金洲大草原草木枯黄,大火连连。”
    弘治皇帝仔细的看着,这些都和刘晋所说的一样,此时此刻全球都在遭遇极端的气候,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遭遇严寒,南半球则是遭遇了旱灾。
    看完这份资料之后,弘治皇帝又开始看起相关的史料记载了。
    “东都洛阳阳春还在降霜,河南南部地区当时还有柑和桔,但后来全部消失,魏武冬日练兵,淮河全部冻结,可以直接过马车。”
    “东汉末年瘟疫频发,几乎每隔两三年的时间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瘟疫,死伤无数。”
    “极端天气频繁,暴雪、寒潮、霜冻、冰雹导致连年颗粒无收、欠收,活不下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烽烟四起。”
    “唐朝末年,连年干旱,夏日降雨极少。”
    “唐前中期在长安城内有种植柑橘,到唐朝末年全部死亡。”
    “冬天异常寒冷,六月伏日,寒。”
    “干旱、黄河决堤、蝗灾肆虐,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易子而食!”
    弘治皇帝看着史官们寻找出来的相关一些记载,脸色都忍不住大变起来。
    如果这样的极端气候真的发生在大明朝的话,大明朝的结局会比东汉、唐朝更好吗?
    那个就真的未必了,人如果都活不下去了,哪里还会管那么多。
    连年的灾荒,饥饿的百姓什么事情都是做得出来的。
    “如果不是这些年来进行改革,大明国力强大,百姓富足,真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恐怕就真的是凶多吉少了。”
    “我大明朝怕也是难逃王朝更迭的命运了。”
    弘治皇帝放下手中的资料,整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在农业社会几乎是真的要看老天爷赏饭吃,风调雨顺,自然日子就好过。
    可是要是出现大规模的灾荒,一年两年的话,还不会出太大的事情,可是要是连年灾荒不断,各种各样的灾害轮番上阵,再加上天灾人祸的话,那就真的要出大问题,改朝换代也都就不稀奇了。
    “小冰河期!”
    弘治皇帝嘴里面念叨着刘晋给出的名词。
    “极端的寒冷,来年的干旱等等,真要是和以前一样的话,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弘治皇帝想起来弘治十一年的大雪,那年冬天极其的寒冷,北方几省遭遇大雪,冬天的时候就不知道冻死了多少人。
    到了第二年的时候直接就爆发了大饥荒,天子脚下的北直隶都到处饿殍遍野,瘦骨嶙峋,还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
    当然,当时也是有人祸的原因在里面,粮商们故意囤积粮食,哄抬粮价,还有就是和官员勾结,建朝廷粮仓里面的粮食给倒卖掉所导致的。
    后来刘晋从朝鲜这边运粮过来,以工代赈的方式,这才逐渐的稳定了局势,将这场灾荒给度过去了。
    这还仅仅只是一场大雪所引起的,如果要是各种灾害轮番上阵,连续几年都大规模干旱、蝗灾、异常寒冻的话,那后果真的就不堪设想了。
    按照大明以前的情况来说,到时候必然烽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外部敌人的入侵、骚扰,这大明朝内部的那些粮商、贪官污吏的人祸,这大明朝能挺得住吗?
    弘治皇帝发自内心的自问起来。
    “幸亏是这些年来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对外扩张,否则真的是无法去面对这样的情况。”
    弘治皇帝很快就庆幸起来,庆幸自己支持刘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对外的持续扩张,将大明庞大的人口不断的迁移出去,分散看来,极大的缓解了人地矛盾,拥有了更多的土地。
    同时工业和机械科技发展,也是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机械化的耕种方式,大量的土地得到了开垦和耕种,粮食产量暴增,现在一年的粮食产量足够大明吃上十年。
    此外就是交通的发展,大量铁路、公路以及火车、汽车的出现都极大的便捷了各地之间的往来,纵然是出现了灾荒,也可以迅速的从各地调集粮食、物资。
    而不会像以前一样,南方有大量的粮食,可是要运到北方的话,十斤粮食运过来的时候可能都剩不下一半,并且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绝对不允许大明出现这样的事情!”
    弘治皇帝想清楚了这些,也是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的景象绝对不能发生在大明身上,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大明王朝的延续与否都已经变的不重要了,或许到了那个时候,又是一场灾难,一场汉人的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