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1/2)
伏寿轻声笑着,为刘协理顺了衣褶。“臣妾信呢,不论是战场还是朝堂,陛下都是无敌的。”
“只是战场和朝堂吗?”
伏寿红了脸,转身躲进了帷后。
刘协嘿嘿一笑,举步出帐,来到前面的大帐。
众臣在太常王绛的指挥下起身,向刘协行礼。
刘协就坐,众臣重新入座。
刘协转头看向一旁的蔡琰。蔡琰带了两个儒生,坐在一旁的席上,做好准备了记录。
“蔡令史。”
“臣在。”蔡琰起身行礼。
“今日大议,众臣会畅所欲言,你们三人怕是来不及记录,再叫两个人来。”
蔡琰有些迟疑。“陛下,能用的就这两个。其他人或能抄写,记录却慢,怕是无济于事。”
刘协皱了皱眉,刚要说话,后将军杨定身后站起一人,攘袖而前,正是杨修。
“陛下,臣可助蔡令史一臂之力。”
裴潜也站了起来。“陛下,臣也可以。”
少府身后也站起一人,正是侍中刘艾。“陛下,臣也可助一臂之力。”
刘协看向蔡琰。“如何?”
蔡琰喜出望外,连忙命人准备坐席、书案,又送来笔墨。
趁着蔡琰准备的功夫,刘协说道:“蔡令史,此次朝会关系重大,务必记录详细,及时抄写,及时请发言之人签字。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成文,抄送各府寺。”
“唯。”蔡琰躬身领命。
众臣的脸色却有些不安。
朝议时派人记录,这是常有的事,但让发言的人当场签字,这却是第一次。
听天子这语气,不仅是准备大吵一场,还要留下记录,由后人评说啊。
沉默片刻后,周忠长身而起,躬身施礼。“陛下,臣愚昧,敢问这是何人所定制度?”
刘协面带微笑。“朕刚定的,可乎?”
“陛下为天下至尊,自然可以创立制度。只是臣不知事有何典,礼有何据?以臣所知,宫中有起居注之官,左史记言,右史记行,防人主之失,未闻有记大臣议事者。至于命进言之臣签字,更是闻所未闻。陛下欲以言罪人乎,疑大臣言不由衷乎?”
不等刘协回答,周忠又看向蔡琰。“臣闻,女子为官者古已有之,只是限于宫闱之内,何时可以见于朝堂之上,与大臣并列?”
众人神色各异,无数双眼睛看向了天子。
谁都知道周忠今天会发难,却没想到周忠这么猛,正题还没开始,就和天子杠上了。
只有贾诩面色如常,一动不动,如老僧入定。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义在我
杨修迟疑了片刻,振衣欲起。
形势复杂,有的避嫌自守,有人明哲保身,有人幸灾乐祸,只有他出面为天子解围。
天子再聪明,毕竟年幼,又常年挣扎在生死之间,经学的造诣有限。面对周忠这样的老臣,一言不当,不仅不能解围,反而会落人话柄。
想来想去,也只有他出面,打个圆场。
刘协摆摆手,示意杨修稍安勿躁。
杨修愣了片刻,看了天子一眼,确认天子的意思。
刘协嘴角轻挑,笑容不变。“杨侍郎,光禄大夫是责备朕举措不当,当由朕自答。”
杨修拱手施礼,恢复了坐姿。
刘协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打量着地图。
周忠身材高大。他坐着,周忠站着,压迫感很强。
身后传来几声叹息。
借着看地图的机会,避开周忠的眼神,虽然巧妙,终究是示弱。
刘协听得清楚,却没有做出回应。他抬起手,轻轻点了点地图上的五原郡。“光禄大夫备顾问,朕有数事不解,想请光禄大夫解惑。”
周忠拱手致意。“请陛下发问。”
“五原郡何时入我大汉版图?”
“五原本秦之九原,孝武时所改。”
“典籍中有吗?”
周忠张口欲言,想了想,却又闭上了嘴巴。
《尚书》有《禹贡》一篇,分天下为九州,为地理之书。但《禹贡》中并无并州,如今之并州之地属冀州,而且只包括一部分,绝不会包括五原等地。
刘协转身,歪着头,打量着周忠。
“没有?”
周忠咬咬牙。“没有。”
“那是否应该将五原抛弃,任由胡人牧马?”
周忠闭口不言。
刘协转身,背着双手,来回踱了几步,又道:“光禄大夫曾任太尉,敢问太尉之官从何时起?出于何典?光禄大夫,又出自何典,礼有何据?”
周忠的脸色红了又白,白了又红,额头沁出一层细汗。
刘协淡淡地说道:“光禄大夫还有疑问吗?若是没有,请归座。”
周忠拱手施礼,一声不吭的坐下。
众人如释重负。
刘协的目光扫过众人,将他们的神色尽收眼底。
周忠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高深问题,需要博学鸿儒才能回答,否则他也答不上来。
说到底,学术只是幌子,态度才是重点。
有人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有人想借周忠
“只是战场和朝堂吗?”
伏寿红了脸,转身躲进了帷后。
刘协嘿嘿一笑,举步出帐,来到前面的大帐。
众臣在太常王绛的指挥下起身,向刘协行礼。
刘协就坐,众臣重新入座。
刘协转头看向一旁的蔡琰。蔡琰带了两个儒生,坐在一旁的席上,做好准备了记录。
“蔡令史。”
“臣在。”蔡琰起身行礼。
“今日大议,众臣会畅所欲言,你们三人怕是来不及记录,再叫两个人来。”
蔡琰有些迟疑。“陛下,能用的就这两个。其他人或能抄写,记录却慢,怕是无济于事。”
刘协皱了皱眉,刚要说话,后将军杨定身后站起一人,攘袖而前,正是杨修。
“陛下,臣可助蔡令史一臂之力。”
裴潜也站了起来。“陛下,臣也可以。”
少府身后也站起一人,正是侍中刘艾。“陛下,臣也可助一臂之力。”
刘协看向蔡琰。“如何?”
蔡琰喜出望外,连忙命人准备坐席、书案,又送来笔墨。
趁着蔡琰准备的功夫,刘协说道:“蔡令史,此次朝会关系重大,务必记录详细,及时抄写,及时请发言之人签字。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成文,抄送各府寺。”
“唯。”蔡琰躬身领命。
众臣的脸色却有些不安。
朝议时派人记录,这是常有的事,但让发言的人当场签字,这却是第一次。
听天子这语气,不仅是准备大吵一场,还要留下记录,由后人评说啊。
沉默片刻后,周忠长身而起,躬身施礼。“陛下,臣愚昧,敢问这是何人所定制度?”
刘协面带微笑。“朕刚定的,可乎?”
“陛下为天下至尊,自然可以创立制度。只是臣不知事有何典,礼有何据?以臣所知,宫中有起居注之官,左史记言,右史记行,防人主之失,未闻有记大臣议事者。至于命进言之臣签字,更是闻所未闻。陛下欲以言罪人乎,疑大臣言不由衷乎?”
不等刘协回答,周忠又看向蔡琰。“臣闻,女子为官者古已有之,只是限于宫闱之内,何时可以见于朝堂之上,与大臣并列?”
众人神色各异,无数双眼睛看向了天子。
谁都知道周忠今天会发难,却没想到周忠这么猛,正题还没开始,就和天子杠上了。
只有贾诩面色如常,一动不动,如老僧入定。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义在我
杨修迟疑了片刻,振衣欲起。
形势复杂,有的避嫌自守,有人明哲保身,有人幸灾乐祸,只有他出面为天子解围。
天子再聪明,毕竟年幼,又常年挣扎在生死之间,经学的造诣有限。面对周忠这样的老臣,一言不当,不仅不能解围,反而会落人话柄。
想来想去,也只有他出面,打个圆场。
刘协摆摆手,示意杨修稍安勿躁。
杨修愣了片刻,看了天子一眼,确认天子的意思。
刘协嘴角轻挑,笑容不变。“杨侍郎,光禄大夫是责备朕举措不当,当由朕自答。”
杨修拱手施礼,恢复了坐姿。
刘协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打量着地图。
周忠身材高大。他坐着,周忠站着,压迫感很强。
身后传来几声叹息。
借着看地图的机会,避开周忠的眼神,虽然巧妙,终究是示弱。
刘协听得清楚,却没有做出回应。他抬起手,轻轻点了点地图上的五原郡。“光禄大夫备顾问,朕有数事不解,想请光禄大夫解惑。”
周忠拱手致意。“请陛下发问。”
“五原郡何时入我大汉版图?”
“五原本秦之九原,孝武时所改。”
“典籍中有吗?”
周忠张口欲言,想了想,却又闭上了嘴巴。
《尚书》有《禹贡》一篇,分天下为九州,为地理之书。但《禹贡》中并无并州,如今之并州之地属冀州,而且只包括一部分,绝不会包括五原等地。
刘协转身,歪着头,打量着周忠。
“没有?”
周忠咬咬牙。“没有。”
“那是否应该将五原抛弃,任由胡人牧马?”
周忠闭口不言。
刘协转身,背着双手,来回踱了几步,又道:“光禄大夫曾任太尉,敢问太尉之官从何时起?出于何典?光禄大夫,又出自何典,礼有何据?”
周忠的脸色红了又白,白了又红,额头沁出一层细汗。
刘协淡淡地说道:“光禄大夫还有疑问吗?若是没有,请归座。”
周忠拱手施礼,一声不吭的坐下。
众人如释重负。
刘协的目光扫过众人,将他们的神色尽收眼底。
周忠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高深问题,需要博学鸿儒才能回答,否则他也答不上来。
说到底,学术只是幌子,态度才是重点。
有人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有人想借周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