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1/2)
再者,天子只是夺其爵位、食邑,并没有赶尽杀绝,保留了他们的产业。那些人现在经营工商,日子过得不比以前差,只不过这样的消息不符合某些人的观点,绝口不提罢了。
桓阶随即将自己从文书中了解的情况介绍给众人听。
天子提到,有人建议建都江陵,他这次南下也有考察江陵的任务,并非空穴来风。
具体到提这个建议的人,就是司徒府的左长史张松,以及南长史郑度。
这两人都是蜀郡人,是益州称臣后入朝的。张松除了是司徒府左长史,还是天子信任的年轻一辈,期望甚高。他的观点被司徒府否了,却得到了天子认可。
只不过天子实地考察后,觉得江陵暂时还不具备为都的条件而已。
然而,天子开发江南的决心却是确凿无疑的,这一点可以从多个方面验证。他要在洞庭湖建船官的态度毋庸置疑,想让诸位参与合作也绝非虚言,大家可以相信他,就像你们相信我一样。
桓阶虽然年纪不大,却是长沙士林中的领袖,堪比荀彧在汝颍人中的地位,深得众人信任。既然他说了这样的话,众人就算心有疑虑,也可以暂时放下了。
他们随即讨论起了具体的细节。
桓阶拿出了几个规模不等的方案,供众人一起讨论。
其实长沙、武陵诸郡本来就有船官,只不过这些船官的规模太小,只负责官船的管理、修缮,或者造一些小船,没有造大船的能力。这次他们在建的船官更强调造船,而且是造大船,以便于长途运输通商。
天子重工商,又派遣精兵强将开拓海外。荆州、益州的商船沿着长江出海,直抵辽东、中山,获利颇丰。长沙人看在眼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他们也想造大船出海,去做大生意,赚取丰厚的利润。
一开始,他们的想法是仿造海船,规模不算大,投资也有限。如果能以太守府的名义,可以无偿得到豫章船官的技术,大概投二三万金就够了。如果得不到太守府的名义,只能去买一艘船来仿造,开支就要大得多,他们未必承担得起。
现在天子愿意与他们合作,而且是以司徒府的名义,规模自然可以大一些,而他们的投资也相应的扩大一些,超出了他们之前的计划。
长沙虽然不穷,却也没有巨富,能拿出五六千万现钱的都算有钱人,很多人只能出几百万钱。要想筹集五六万金,需要在座的所有人全力以赴。
“有天子的承诺,你们还犹豫什么?”桓阶振臂高呼。“这是长沙建郡以来,等了几百年的机会,能不能在十年内一跃成为天下大郡,就在今日。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少年有为
刘协很快就收到了桓阶的回复。
临湘本地的大户愿意出资,与朝廷共建船官,但是他们想多投一些,手头的现钱又不太够,就想拉更多的人入股,想联络周边各县,需要一些时间。
具体到参股的数额,桓阶给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十万金。
这是刘协几个方案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如果长沙本地人能筹集十万金入股,加上司徒府能提供的技术和资金,再加上刘协以皇后伏寿身份出资,总共可以筹集二十万金左右,可以建一个与豫章船官差不多规模的大船官,包括一个三百人规模的船政学堂。
刘协听完,笑了一声。“伯绪振臂一呼,响者云集啊。”
他很清楚,仅从资金规模而言,长沙民间出资接近一半,显然是要占据相当话语权。如果不是桓阶出面,取得长沙人的信任,他们是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的。
桓阶有些不安。
天子这话听着,怎么有点像是功高震主的味道?
刘协瞅了他一眼,笑得更加灿烂。“伯绪不必紧张。你有如此影响力,正说明我用对了人。开发江南意义深远,困难也不小,正需要像你这样的才智之士为朝廷效力。说到底,天下安与不安,还在人心嘛。”
桓阶躬身受教。
虽然他的理解未必与天子说的完全一致——天子嘛,不可能什么话都说得那么直白,总会有点言外之意——但他相信天子的态度是真诚的。
至少眼下,江南诸郡还没有威胁朝廷的实力,他这样的人还需要朝廷的支持,才能与中原实力雄厚的世家抗衡,才能在朝堂上立足。
在此之前,中原世家占据了朝堂,中原以外的士子如果得不到他们的赏识,仕途往往很艰难。
他的祖父桓超、父亲桓胜都是才智之士,可是仕途一直不顺,总在千石以下徘徊,无法跨过二千石那个关键性的门槛。
相比之下,苍梧人士燮因为师从颍川人刘陶,进入了中原士林的圈子,年纪轻轻就成为交阯太守。苍梧士家从家一跃成为当地的大族,兄弟并列州郡,甚至得以割据交州,偏安一隅。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士燮从此就成了刘陶的门生,也就成了汝颍人的附庸。
他痛恨这种风气,不肯走这条路,拒绝了刘表的辟除,却一直找不到更好的选择。
如今天子来到他的面门,他自然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哪怕有相当的风险。
伴君如伴虎,
桓阶随即将自己从文书中了解的情况介绍给众人听。
天子提到,有人建议建都江陵,他这次南下也有考察江陵的任务,并非空穴来风。
具体到提这个建议的人,就是司徒府的左长史张松,以及南长史郑度。
这两人都是蜀郡人,是益州称臣后入朝的。张松除了是司徒府左长史,还是天子信任的年轻一辈,期望甚高。他的观点被司徒府否了,却得到了天子认可。
只不过天子实地考察后,觉得江陵暂时还不具备为都的条件而已。
然而,天子开发江南的决心却是确凿无疑的,这一点可以从多个方面验证。他要在洞庭湖建船官的态度毋庸置疑,想让诸位参与合作也绝非虚言,大家可以相信他,就像你们相信我一样。
桓阶虽然年纪不大,却是长沙士林中的领袖,堪比荀彧在汝颍人中的地位,深得众人信任。既然他说了这样的话,众人就算心有疑虑,也可以暂时放下了。
他们随即讨论起了具体的细节。
桓阶拿出了几个规模不等的方案,供众人一起讨论。
其实长沙、武陵诸郡本来就有船官,只不过这些船官的规模太小,只负责官船的管理、修缮,或者造一些小船,没有造大船的能力。这次他们在建的船官更强调造船,而且是造大船,以便于长途运输通商。
天子重工商,又派遣精兵强将开拓海外。荆州、益州的商船沿着长江出海,直抵辽东、中山,获利颇丰。长沙人看在眼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他们也想造大船出海,去做大生意,赚取丰厚的利润。
一开始,他们的想法是仿造海船,规模不算大,投资也有限。如果能以太守府的名义,可以无偿得到豫章船官的技术,大概投二三万金就够了。如果得不到太守府的名义,只能去买一艘船来仿造,开支就要大得多,他们未必承担得起。
现在天子愿意与他们合作,而且是以司徒府的名义,规模自然可以大一些,而他们的投资也相应的扩大一些,超出了他们之前的计划。
长沙虽然不穷,却也没有巨富,能拿出五六千万现钱的都算有钱人,很多人只能出几百万钱。要想筹集五六万金,需要在座的所有人全力以赴。
“有天子的承诺,你们还犹豫什么?”桓阶振臂高呼。“这是长沙建郡以来,等了几百年的机会,能不能在十年内一跃成为天下大郡,就在今日。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少年有为
刘协很快就收到了桓阶的回复。
临湘本地的大户愿意出资,与朝廷共建船官,但是他们想多投一些,手头的现钱又不太够,就想拉更多的人入股,想联络周边各县,需要一些时间。
具体到参股的数额,桓阶给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十万金。
这是刘协几个方案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如果长沙本地人能筹集十万金入股,加上司徒府能提供的技术和资金,再加上刘协以皇后伏寿身份出资,总共可以筹集二十万金左右,可以建一个与豫章船官差不多规模的大船官,包括一个三百人规模的船政学堂。
刘协听完,笑了一声。“伯绪振臂一呼,响者云集啊。”
他很清楚,仅从资金规模而言,长沙民间出资接近一半,显然是要占据相当话语权。如果不是桓阶出面,取得长沙人的信任,他们是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的。
桓阶有些不安。
天子这话听着,怎么有点像是功高震主的味道?
刘协瞅了他一眼,笑得更加灿烂。“伯绪不必紧张。你有如此影响力,正说明我用对了人。开发江南意义深远,困难也不小,正需要像你这样的才智之士为朝廷效力。说到底,天下安与不安,还在人心嘛。”
桓阶躬身受教。
虽然他的理解未必与天子说的完全一致——天子嘛,不可能什么话都说得那么直白,总会有点言外之意——但他相信天子的态度是真诚的。
至少眼下,江南诸郡还没有威胁朝廷的实力,他这样的人还需要朝廷的支持,才能与中原实力雄厚的世家抗衡,才能在朝堂上立足。
在此之前,中原世家占据了朝堂,中原以外的士子如果得不到他们的赏识,仕途往往很艰难。
他的祖父桓超、父亲桓胜都是才智之士,可是仕途一直不顺,总在千石以下徘徊,无法跨过二千石那个关键性的门槛。
相比之下,苍梧人士燮因为师从颍川人刘陶,进入了中原士林的圈子,年纪轻轻就成为交阯太守。苍梧士家从家一跃成为当地的大族,兄弟并列州郡,甚至得以割据交州,偏安一隅。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士燮从此就成了刘陶的门生,也就成了汝颍人的附庸。
他痛恨这种风气,不肯走这条路,拒绝了刘表的辟除,却一直找不到更好的选择。
如今天子来到他的面门,他自然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哪怕有相当的风险。
伴君如伴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