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节(1/2)
如瑾和凌慎之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或多或少的听到了一些外头的消息。这些消息自然不是市井里头的百姓布衣可以得知的,唯有官场中人才能知道一二。
对于立朝百年的大燕来说,这个正月只不过和前头一些时候一样,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官员更替。而对于本朝之人,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首辅位置上坐了许久的阁老王韦录,倒台了。
本朝皇帝登基以来,先后换过两任首辅,到这一次,是第三次更替。朝中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每一次首辅替换之后,皇帝手中的实权便更多一些,到了这一次,朝中便再无可以与皇帝对峙的人了,裕隆皇帝真正成了说一不二的一国之君。
这说起来似乎有些奇怪,天下不是皇家的么,皇帝不是一国之君么?其实并非如此,燕朝建国百年,内阁这种政治机构却已经流传了二百多年。自前朝起,皇权便时时会受到臣子的挑衅。内阁的作用和权力太大,若没有铁血君王压制,常常会出现百姓知首辅而不知皇帝的情况。离开了皇帝,内阁可以保持朝政如常运转,但是离开了内阁,皇帝一个人却无法治理国家。
皇帝要依靠内阁,可皇帝和内阁诸位重臣的斗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一次,裕隆皇帝赢了。
这种朝政之事传进内宅女子的耳朵里,早已没有了朝堂上惊涛骇浪般的汹涌,就像碧桃十分死板枯燥地转述着外头凌先生传进来的消息,那无聊的语气远不如她说起府中丫鬟婆子拌嘴时来劲。
“……凌先生说,王阁老已经称病不朝许多天了,这个消息暂时还没有传遍,但是宫里许多机灵的人已经得了信,说是皇上那边已经开始重用别人,看样子就要提拔新的首辅大臣,最近内阁里的阁老们全都卯足了劲,憋着等着,看最后花落谁家。”
如瑾现在并不只有凌慎之一个消息来源,因为吴竹春人很机灵,又因以前出身的关系,和富贵之人接触较多,对朝中的事情也略微知道一些。如瑾便让她与何刚配合着,由何刚去外头市井出没,将街上流传的关于朝堂的大事都禀报进来,再由吴竹春筛选了,挑有用的报给如瑾。何刚虽是府里地位不高的仆役,但换上了文人书生的衣服之后还真像那么回事,去到会馆茶楼之类的地方,听留驻京都的读书人闲谈,能得到不少消息。他听了什么就一股脑的复述回来,至于有用无用,那就是吴竹春和如瑾的事情了。
关于王韦录倒台的事情,如瑾听到外头的传言是首辅染病,病得十分严重,百姓们都在传说御医整天在王家府第里出入,听王家的仆役向外透露,王阁老这次怕是不行了。
待到凌慎之的消息进来,如瑾才知道,王韦录其实并没有生病,他的抱病不朝,其实是被皇帝软禁了。内卫将王韦录的宅院里外围住,听说附近还埋伏着重兵。这重兵是否真有姑且不论,但皇帝的确是对王韦录采取了措施。凌慎之的那位长辈在太医署,御医们在宫中和公卿显贵家里走动,不用太留心打听,重大的事情也能轻易得知。
“凌先生还说了什么?有没有透露王首辅为何被软禁?”如瑾问。
碧桃摇头:“没有。”
看来那位凌御医也没有再多的能力了。不过能听到不同于市井的小半真相,如瑾已经相当知足。
------题外话------
这两章过渡,情节比较慢一些,姑娘们耐心~~~
187 偷换礼物
<!--go-->
如瑾听了凌慎之传来的消息,稍微琢磨了一会,便拿定了主意。
朝堂上换不换首辅,哪位重臣会跟着王韦录一起被处置,她全然不关心。那些朝堂事她不想沾惹,不时让凌慎之送些消息进来,也只是为了规避危险。只有知道外头的动静,才有可能让蓝家躲过她前世经历过的那场变故。
譬如这次,王首辅倒台,朝中近期定然不会安稳,形势会变得非常敏感,稍微一点动静、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事情。身为闲散勋贵,襄国侯府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关门过自己的日子。
“去外头知会一声吕管事,请他将外院的小厮仆役都约束好了,谁也不许到外头惹事,没有外差的时候全都在府里待着,谁乱动乱闹,就收拾谁。”如瑾吩咐碧桃。
碧桃应了,又感叹说:“王阁老被处置了才好,上次咱们家欠债的事就和他有关系,再让他仗着地位祸害咱们,活该呢。”
如瑾沉下脸,“他再如何也是一届首辅,岂是你能议论的。再说上次的事朝上已经有了结果,是内务府大胆的内侍所为,你又牵扯首辅做什么,是怕蓝家树敌太少么?”
碧桃吓了一跳,她随口说笑一句,不想如瑾却突然变了脸色。“姑娘息怒,是奴婢无知妄言,奴婢再不敢了!”她连忙垂了手认错。
如瑾教训她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们,有些事心里明白就好,不必时时挂在嘴上,免得招来麻烦,何况你只有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你明白的那些未必就是真相。家里的事尚且如此,何况是朝堂的?我让你帮着传递消息,可不是为了让你随口议论的。咱们家不比外头那些布衣书生,他们可以高谈阔
对于立朝百年的大燕来说,这个正月只不过和前头一些时候一样,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官员更替。而对于本朝之人,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首辅位置上坐了许久的阁老王韦录,倒台了。
本朝皇帝登基以来,先后换过两任首辅,到这一次,是第三次更替。朝中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每一次首辅替换之后,皇帝手中的实权便更多一些,到了这一次,朝中便再无可以与皇帝对峙的人了,裕隆皇帝真正成了说一不二的一国之君。
这说起来似乎有些奇怪,天下不是皇家的么,皇帝不是一国之君么?其实并非如此,燕朝建国百年,内阁这种政治机构却已经流传了二百多年。自前朝起,皇权便时时会受到臣子的挑衅。内阁的作用和权力太大,若没有铁血君王压制,常常会出现百姓知首辅而不知皇帝的情况。离开了皇帝,内阁可以保持朝政如常运转,但是离开了内阁,皇帝一个人却无法治理国家。
皇帝要依靠内阁,可皇帝和内阁诸位重臣的斗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一次,裕隆皇帝赢了。
这种朝政之事传进内宅女子的耳朵里,早已没有了朝堂上惊涛骇浪般的汹涌,就像碧桃十分死板枯燥地转述着外头凌先生传进来的消息,那无聊的语气远不如她说起府中丫鬟婆子拌嘴时来劲。
“……凌先生说,王阁老已经称病不朝许多天了,这个消息暂时还没有传遍,但是宫里许多机灵的人已经得了信,说是皇上那边已经开始重用别人,看样子就要提拔新的首辅大臣,最近内阁里的阁老们全都卯足了劲,憋着等着,看最后花落谁家。”
如瑾现在并不只有凌慎之一个消息来源,因为吴竹春人很机灵,又因以前出身的关系,和富贵之人接触较多,对朝中的事情也略微知道一些。如瑾便让她与何刚配合着,由何刚去外头市井出没,将街上流传的关于朝堂的大事都禀报进来,再由吴竹春筛选了,挑有用的报给如瑾。何刚虽是府里地位不高的仆役,但换上了文人书生的衣服之后还真像那么回事,去到会馆茶楼之类的地方,听留驻京都的读书人闲谈,能得到不少消息。他听了什么就一股脑的复述回来,至于有用无用,那就是吴竹春和如瑾的事情了。
关于王韦录倒台的事情,如瑾听到外头的传言是首辅染病,病得十分严重,百姓们都在传说御医整天在王家府第里出入,听王家的仆役向外透露,王阁老这次怕是不行了。
待到凌慎之的消息进来,如瑾才知道,王韦录其实并没有生病,他的抱病不朝,其实是被皇帝软禁了。内卫将王韦录的宅院里外围住,听说附近还埋伏着重兵。这重兵是否真有姑且不论,但皇帝的确是对王韦录采取了措施。凌慎之的那位长辈在太医署,御医们在宫中和公卿显贵家里走动,不用太留心打听,重大的事情也能轻易得知。
“凌先生还说了什么?有没有透露王首辅为何被软禁?”如瑾问。
碧桃摇头:“没有。”
看来那位凌御医也没有再多的能力了。不过能听到不同于市井的小半真相,如瑾已经相当知足。
------题外话------
这两章过渡,情节比较慢一些,姑娘们耐心~~~
187 偷换礼物
<!--go-->
如瑾听了凌慎之传来的消息,稍微琢磨了一会,便拿定了主意。
朝堂上换不换首辅,哪位重臣会跟着王韦录一起被处置,她全然不关心。那些朝堂事她不想沾惹,不时让凌慎之送些消息进来,也只是为了规避危险。只有知道外头的动静,才有可能让蓝家躲过她前世经历过的那场变故。
譬如这次,王首辅倒台,朝中近期定然不会安稳,形势会变得非常敏感,稍微一点动静、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事情。身为闲散勋贵,襄国侯府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关门过自己的日子。
“去外头知会一声吕管事,请他将外院的小厮仆役都约束好了,谁也不许到外头惹事,没有外差的时候全都在府里待着,谁乱动乱闹,就收拾谁。”如瑾吩咐碧桃。
碧桃应了,又感叹说:“王阁老被处置了才好,上次咱们家欠债的事就和他有关系,再让他仗着地位祸害咱们,活该呢。”
如瑾沉下脸,“他再如何也是一届首辅,岂是你能议论的。再说上次的事朝上已经有了结果,是内务府大胆的内侍所为,你又牵扯首辅做什么,是怕蓝家树敌太少么?”
碧桃吓了一跳,她随口说笑一句,不想如瑾却突然变了脸色。“姑娘息怒,是奴婢无知妄言,奴婢再不敢了!”她连忙垂了手认错。
如瑾教训她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们,有些事心里明白就好,不必时时挂在嘴上,免得招来麻烦,何况你只有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你明白的那些未必就是真相。家里的事尚且如此,何况是朝堂的?我让你帮着传递消息,可不是为了让你随口议论的。咱们家不比外头那些布衣书生,他们可以高谈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