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47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诊所上,李敬生的经验与见识可能不如大院医生,但是诊断思维更敏捷,诊断方向也更加敏锐。
    哪怕只是一点点蛛丝马迹,他都有可能嗅出不同的味道。
    医学上对于腹泻的定义有一个标准,一天大便的次数超过三次,每日粪便量大于200克,粪便中的液体成分增加,就可以定义为腹泻。
    如果是稀水状粪便,那属于严重腹泻。
    反之,液体成分较少,腹泻的程度也就越轻微。
    这个患者一天腹泻七八次,肯定属于严重腹泻了。
    然后再从腹泻的病程来分析。
    腹泻有急性与慢性两种。
    病程短于三个星期,定义为急性腹泻。
    而不是很多患者理解的突然拉肚子就是急性腹泻。
    病程超过四个星期,可定义为慢性腹泻。
    这个患者的腹泻时间已经超过半年,可定义为慢性严重腹泻。
    这样定义之后,就能意识到患者的情况有多严重了。
    第279章 诊断中的指南针,吸收不良综合征
    也就是患者无知,不然早就应该找一家更权威的大医院诊治了。
    有些病,最怕拖。
    本来或许只是一个小病,拖着拖着,各种并发症全出来了,直接成了连专家都要皱眉的重症、大病。
    李敬生下意识的再次查看患者的几个常规检查报告。
    粪常规已经看过了,而且就连粪潜血、寄生虫这些检查项目也直接给出了答案。
    “会不会是感染性腹泻呢?”
    李敬生看向同样在努力思考的肖琳琳。
    “肖主任,咱们是不是给患者申请一个粪便的细菌培养看看?”
    这让他想起了人民医院羊主任被家属骂成只会查粪的专家。
    不过遇到这种棘手的腹泻,粪便细菌培养很有必要。
    “ok!”
    肖琳琳现在对他的意见,基本上言听计从。
    申请后,检查结果几乎是秒出。
    说明接诊医生给患者检查时也查过这个项目。
    “粪便细菌培养为阴性。”
    肖琳琳向他反馈结果。
    “那就说明不存在感染性腹泻。”
    李敬生根据这个结果,一下排除掉了很多疑似疾病。
    他的目光再次看向血液检查报告。
    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电解质、钙、磷……等多个项目皆进行了检查与测试。
    因为患者的病因确实很复杂。
    寄生虫、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腹泻原因。
    这两种都排除了。
    那就只能朝其它方向排查。
    患者的血红蛋白90g/l,血清总蛋白54g/l,白蛋白35g/l,血清钾1.4mmol/l,钠139mmol/l……
    看过后,李敬生在这些数据里面发现了多项异常。
    血检是很多病人入院后都会做的一项常规检查。
    不是必检项目,但是基本上十个患者有七个要抽血检查。
    有的患者不理解,认为这是医院在赚黑心钱。
    更有的患者听信谣言,说是医院故意抽了患者的血拿去卖钱。
    真的让人特别无语。
    偶尔遇到一些特殊病例,多抽一点血液样本用于医学研究实验确实存在。
    但是要说抽了患者的血液拿去卖,真不知道那些造谣的人怎么能开出那么大的脑洞。
    李敬生看完血检结果后,开始重新分析腹泻的类型。
    从腹泻的发病机制来分的话,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分泌性腹泻。
    这种腹泻是由于促分泌物质增加,使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过多或者吸收减弱,最终引发腹泻。
    较为常见。
    第二种,渗出性腹泻。
    肠粘膜的完整性因为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而遭受破坏,从而造成大量渗出,引发腹泻。
    最常见的就是肠炎腹泻。
    着凉了,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者刺激性食物,都有可能引发肚子痛,拉肚子。
    通常都是拉完肚子后,肚子就不痛了,病也好了。
    这种腹泻有时候在医生看来,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修复与治愈。
    它可以把有害物质、病菌等,以腹泻的方式大量排出体外,减轻身体的免疫系统负担。
    这也是为什么拉完肚子,为什么病就好了的原因。
    第三种,渗透性腹泻。
    这个很容易与渗出性腹泻搞混淆。
    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制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是因为肠道消化吸收不良,或者摄入不能吸收的溶质,从而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从肠壁被动透入肠腔内,最终引发腹泻。
    可以理解为把肠壁内的体液,强行挤压出来,进入肠腔内。
    然后引发拉肚子。
    医生们甚至根据这一制病机制,研发出了灌肠大法。
    用这个方法可以处理多种疾病。
    比如帮助肠道排出有毒有害物质。喝农药自杀的病人,有时候不仅仅只有催吐、洗胃这一种手段。其实还有灌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