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400节(2/2)
,当治河之策通行大河上下,一应府县不得有误。治河治在当下,利在千秋。累今时之人,泽后世子孙。”
随着潘德善的开口解释,众人无不沉默了起来。
依着潘德善所言,哪怕是以最低的十年治河为计,朝廷也要为此支出不下三千万之资,三百万臣民用工。
“这是举国之事!事涉社稷,臣持疑虑。”
“臣附议。”
“臣亦附议。”
少顷,大多数人都统一了态度,面对朱允熥躬身作揖,发表着他们这些大明政治参与者的意见。
实则上,一直在等待着这些随行官员发表意见的朱允熥,终于是在缓缓的转过身来。
他淡淡的看了一眼众人。
随后看向潘德善,目光似有些戏谑。
朱允熥低声念叨着:“似乎,耗费颇多,牵扯颇广啊。”
潘德善心头一震,眉头不由皱紧。
难道自己的法子要被否了?
可是这河,也只有这个法子,能够根治大河了。
朱允熥哼哼了两声,看向眼前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们,眉头微微上挑,轻声道:“可大明有这个底气!”
第三百五十二章 封疆大吏
“大明有这个底气!”
朱允熥的声音很平静,却让所有听到的人,都听出了其中的强硬和坚定。
而朱允熥亦是目光平静的注视着每一个人,这些人虽不是大明朝的各部司堂官,却已经是大明官员体系里的中坚力量了。
有多少人,会在将来一一走上大明各部司堂官的位置?
道理和理想需要一遍遍的重复,才能灌输进每一个人的脑袋里。
思想的建设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朱允熥从不期望所有的官员能够与自己有着同样的思想,甚至不期望他们能够全部清廉,但至少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从而让他们能够认清现实,老老实实的不要做出拖后腿的事情来。
他注视着此刻站在眼前的随行官员们,依旧是语气平静的开口。
“只要能驯服黄河肆意泛滥,便是耗费翻倍,费工翻倍,大明也有这个底气办下去!”
“治河如潘卿所言,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累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事情。你们或许看不到,孤也可能看不到,但你们的后人,孤的后世子孙,大明的万世子孙,定然都能看到。”
朱允熥走到了潘德善的身边,伸手重重的拍在对方的肩膀上。
语气渐渐的凝重起来。
“河要修!必须要修!”
“不治黄河,大明永远走不出中原王朝国祚断续的陷阱!”
“此乃孤一家事,亦是尔等万家事。”
户部随行官员目光闪烁了一下,无声的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闭上了嘴。
这个时候,不是他们开口说出反对言论的时候。
他们不是朝廷的部堂大人们,还没有资格掌握政治话语。
朱允熥敏锐的扫过户部随行官员,眼角少有下沉,淡然开口:“累国十数年,立万世之功,保百年无虞。朝廷若是钱粮短缺,孤亲自带着大明的军马,去外面抢了钱粮回来!”
户部的随行官员,无声的低下了头,腰身也弯了下来。
皇太孙这番话,没有人能够找到反对的点。
这些年,皇太孙也如他所说的一样。
户部这两年每岁进项,已经有至少三成是从外面弄回来了。
无论镇倭大军,还是交趾道、占城道。
都在为大明源源不断的输入着钱粮。
这便是事实,是先成的例子。
是不可反驳的铁证!
忽然之间,宝船头眺望台上的随行官员们,诡异的发现,他们对于皇室的劝谏似乎已经越来越少了。
不是不能,而是没有可劝谏的地方了。
朝堂之上泰半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财税问题,而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至于现在,大明朝说要办涉及数千万之资耗费的事情,都可以说出有底气的话来。
这还是数年之前的那个大明吗?
所有人的心中,悄然的浮现了一个同样的反问。
潘德善现在的心情可谓是跌宕起伏,错综复杂。
当他以为自己要被委以重任的时候,皇太孙突然话锋急转,然而又是眨眼之间,皇太孙似乎已经是下定决心要治河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随着潘德善的开口解释,众人无不沉默了起来。
依着潘德善所言,哪怕是以最低的十年治河为计,朝廷也要为此支出不下三千万之资,三百万臣民用工。
“这是举国之事!事涉社稷,臣持疑虑。”
“臣附议。”
“臣亦附议。”
少顷,大多数人都统一了态度,面对朱允熥躬身作揖,发表着他们这些大明政治参与者的意见。
实则上,一直在等待着这些随行官员发表意见的朱允熥,终于是在缓缓的转过身来。
他淡淡的看了一眼众人。
随后看向潘德善,目光似有些戏谑。
朱允熥低声念叨着:“似乎,耗费颇多,牵扯颇广啊。”
潘德善心头一震,眉头不由皱紧。
难道自己的法子要被否了?
可是这河,也只有这个法子,能够根治大河了。
朱允熥哼哼了两声,看向眼前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们,眉头微微上挑,轻声道:“可大明有这个底气!”
第三百五十二章 封疆大吏
“大明有这个底气!”
朱允熥的声音很平静,却让所有听到的人,都听出了其中的强硬和坚定。
而朱允熥亦是目光平静的注视着每一个人,这些人虽不是大明朝的各部司堂官,却已经是大明官员体系里的中坚力量了。
有多少人,会在将来一一走上大明各部司堂官的位置?
道理和理想需要一遍遍的重复,才能灌输进每一个人的脑袋里。
思想的建设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朱允熥从不期望所有的官员能够与自己有着同样的思想,甚至不期望他们能够全部清廉,但至少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从而让他们能够认清现实,老老实实的不要做出拖后腿的事情来。
他注视着此刻站在眼前的随行官员们,依旧是语气平静的开口。
“只要能驯服黄河肆意泛滥,便是耗费翻倍,费工翻倍,大明也有这个底气办下去!”
“治河如潘卿所言,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累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事情。你们或许看不到,孤也可能看不到,但你们的后人,孤的后世子孙,大明的万世子孙,定然都能看到。”
朱允熥走到了潘德善的身边,伸手重重的拍在对方的肩膀上。
语气渐渐的凝重起来。
“河要修!必须要修!”
“不治黄河,大明永远走不出中原王朝国祚断续的陷阱!”
“此乃孤一家事,亦是尔等万家事。”
户部随行官员目光闪烁了一下,无声的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闭上了嘴。
这个时候,不是他们开口说出反对言论的时候。
他们不是朝廷的部堂大人们,还没有资格掌握政治话语。
朱允熥敏锐的扫过户部随行官员,眼角少有下沉,淡然开口:“累国十数年,立万世之功,保百年无虞。朝廷若是钱粮短缺,孤亲自带着大明的军马,去外面抢了钱粮回来!”
户部的随行官员,无声的低下了头,腰身也弯了下来。
皇太孙这番话,没有人能够找到反对的点。
这些年,皇太孙也如他所说的一样。
户部这两年每岁进项,已经有至少三成是从外面弄回来了。
无论镇倭大军,还是交趾道、占城道。
都在为大明源源不断的输入着钱粮。
这便是事实,是先成的例子。
是不可反驳的铁证!
忽然之间,宝船头眺望台上的随行官员们,诡异的发现,他们对于皇室的劝谏似乎已经越来越少了。
不是不能,而是没有可劝谏的地方了。
朝堂之上泰半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财税问题,而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至于现在,大明朝说要办涉及数千万之资耗费的事情,都可以说出有底气的话来。
这还是数年之前的那个大明吗?
所有人的心中,悄然的浮现了一个同样的反问。
潘德善现在的心情可谓是跌宕起伏,错综复杂。
当他以为自己要被委以重任的时候,皇太孙突然话锋急转,然而又是眨眼之间,皇太孙似乎已经是下定决心要治河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