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56节(1/2)
他只是计算,朝廷能不能在满足这些条件下,腊月前凑足剩下的四百余门火炮。
至于这些条件,只要自己说可以完成任务,那么剩下的要求朝廷也自然会满足。
朱允熥笑着点点头:“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具体需要什么,只管和内阁提,便说是孤的意思。”
京师这边涉及钢铁行业的工厂,早晚是要搬迁走的。
总不能让大明朝的京师应天城,日后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再也不见蓝天白云。
将重污染的产业转移走,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产业和污染,是必然存在的事情,没道理一棍子全都打死,就不做这些事情了。
但应天城却是大明朝的京师所在,于情于理也不能太过埋汰人。
反倒是如将作监火器研发厂和龙江造船厂研发室,这样的存在是需要保留,并且还要进一步扩大,留在应天城范围内的。
朱尚炳这会儿功夫,也已经摸够了那门重达三千公斤的重型火炮,悄无声的走了过来。
“要是有条铁路能从应天城直达西域就好了,便是再多的火炮也能送过去。”
他只是随口嘟囔了一嘴。
朱允熥却是很赞同的点头道:“内阁已经做出了一个长达十年的计划,有关于改进京师连通边缘地区的道路问题。”
应天城地处中原以东,在计划之中,是要有三条分别连同北方、南方、西方的铁路和水泥路的。
至少是要有这三条大动脉,途径各处要紧地方。
朱尚炳颇是有些意外,默默的冲着朱高炽使了使眼色。
大有一副,我一言而中的意思。
朱高炽默不作声。
内阁有十年计划,同样的税署也有诸多计划。
只是朱尚炳这个憨憨一直在上直亲军卫当差,所以才会不知道罢了。
而这边,让将作监为西征做准备的事情已经敲定,朱允熥便转身带着两人离去。
至于说军中所需的火铳。
大都督府那边自然会和工部、将作监敲定细节的。
明军更大批量的换装火器,已经不是一个争议的问题,而是一个必然要做的事情。
等朱允熥离开将作监在应天外城的试验厂,自朝阳门回到内城。
就发现了城中的不一样。
东城区域的各部司衙门,已然有不少人是等候在这里的。
很显然,有人先前是关注了自己去向的。
其中有户部尚书夏元吉,还有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白玉秀,以及其他部司衙门的官员。
而在最前面的,却是皇城东墙根下书报局里做管事的孙青书。
他当初因为岁数大了,已经没了入仕从政的念头,便一直在书报局做着文报的事情,连带着传播心学。
不过这两年心学也有所改进。
在理论之下,还增加了不少实践的东西。
总的来说,已经和原本该出现的心学思想,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如果再以心学而论的话,倒是有些偏颇了。
而今,更应该称之为新学。
从天下和百姓出发,一切有用的、先进的、未有的、已有的,都是值得分析、改进和利用的。
孙青书不在朝中为官,但因为书报局和文报的存在,在朝中和民间却有着不俗的身份和地位。
他站在路边,看着回城的朱允熥,满脸笑容的拱手上前。
“小人恭贺殿下,今日获封东宫太子。”
在他之后,则是夏元吉、白玉秀等人的贺喜了。
虽然现在朱允熥还没有经过册封大典,但旨意却是实实在在的下来了,皇帝也不可能再有所改变。
而如果一切都按照现在走,在大明永盛朝之后,皇帝位便是朱允熥的了。
容不得这些人不来恭贺。
朱允熥下了马,拱手还礼。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官员们,有过去支持洪武新政的,也有过去反对洪武新政的。
但随着朱标登基,自己被册封为皇太子,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现在谁还能不清楚,大明会将新政一直持续到底。
没人愿意再强硬固执的对抗新政。
那等真正顽固不化的,也早就被砍了脑袋,或是回归故里。
在朝中的,不论到底是否真心赞同新政,明面上都不可能再有什么言语了。
如今倒是要更加的注重官场吏治,防止朝中和地方上的官员们,会衍生出更多的手段去贪腐受贿、鱼肉百姓。
在与一众官员简略交谈之后,朱允熥总算是将这些希望能在自己面前拉眼缘的官员给送走。
现场,便只剩下了夏元吉、白玉秀、孙青书三人。
孙青书依旧是最先开口的。
“殿下,今日书报局已经在加急赶印这一期的文报,会着重提到洪武新政,以及各项新政对我朝的益处,并且会尝试带起民间讨论,我朝接下来的朝政国策,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朱允熥点点头:“锦衣卫那边还在一直和你们对接消息吧。”
孙青书点点头。
而朱允熥提到的锦衣卫和书报局对接消息,则是书
至于这些条件,只要自己说可以完成任务,那么剩下的要求朝廷也自然会满足。
朱允熥笑着点点头:“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具体需要什么,只管和内阁提,便说是孤的意思。”
京师这边涉及钢铁行业的工厂,早晚是要搬迁走的。
总不能让大明朝的京师应天城,日后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再也不见蓝天白云。
将重污染的产业转移走,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产业和污染,是必然存在的事情,没道理一棍子全都打死,就不做这些事情了。
但应天城却是大明朝的京师所在,于情于理也不能太过埋汰人。
反倒是如将作监火器研发厂和龙江造船厂研发室,这样的存在是需要保留,并且还要进一步扩大,留在应天城范围内的。
朱尚炳这会儿功夫,也已经摸够了那门重达三千公斤的重型火炮,悄无声的走了过来。
“要是有条铁路能从应天城直达西域就好了,便是再多的火炮也能送过去。”
他只是随口嘟囔了一嘴。
朱允熥却是很赞同的点头道:“内阁已经做出了一个长达十年的计划,有关于改进京师连通边缘地区的道路问题。”
应天城地处中原以东,在计划之中,是要有三条分别连同北方、南方、西方的铁路和水泥路的。
至少是要有这三条大动脉,途径各处要紧地方。
朱尚炳颇是有些意外,默默的冲着朱高炽使了使眼色。
大有一副,我一言而中的意思。
朱高炽默不作声。
内阁有十年计划,同样的税署也有诸多计划。
只是朱尚炳这个憨憨一直在上直亲军卫当差,所以才会不知道罢了。
而这边,让将作监为西征做准备的事情已经敲定,朱允熥便转身带着两人离去。
至于说军中所需的火铳。
大都督府那边自然会和工部、将作监敲定细节的。
明军更大批量的换装火器,已经不是一个争议的问题,而是一个必然要做的事情。
等朱允熥离开将作监在应天外城的试验厂,自朝阳门回到内城。
就发现了城中的不一样。
东城区域的各部司衙门,已然有不少人是等候在这里的。
很显然,有人先前是关注了自己去向的。
其中有户部尚书夏元吉,还有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白玉秀,以及其他部司衙门的官员。
而在最前面的,却是皇城东墙根下书报局里做管事的孙青书。
他当初因为岁数大了,已经没了入仕从政的念头,便一直在书报局做着文报的事情,连带着传播心学。
不过这两年心学也有所改进。
在理论之下,还增加了不少实践的东西。
总的来说,已经和原本该出现的心学思想,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如果再以心学而论的话,倒是有些偏颇了。
而今,更应该称之为新学。
从天下和百姓出发,一切有用的、先进的、未有的、已有的,都是值得分析、改进和利用的。
孙青书不在朝中为官,但因为书报局和文报的存在,在朝中和民间却有着不俗的身份和地位。
他站在路边,看着回城的朱允熥,满脸笑容的拱手上前。
“小人恭贺殿下,今日获封东宫太子。”
在他之后,则是夏元吉、白玉秀等人的贺喜了。
虽然现在朱允熥还没有经过册封大典,但旨意却是实实在在的下来了,皇帝也不可能再有所改变。
而如果一切都按照现在走,在大明永盛朝之后,皇帝位便是朱允熥的了。
容不得这些人不来恭贺。
朱允熥下了马,拱手还礼。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官员们,有过去支持洪武新政的,也有过去反对洪武新政的。
但随着朱标登基,自己被册封为皇太子,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现在谁还能不清楚,大明会将新政一直持续到底。
没人愿意再强硬固执的对抗新政。
那等真正顽固不化的,也早就被砍了脑袋,或是回归故里。
在朝中的,不论到底是否真心赞同新政,明面上都不可能再有什么言语了。
如今倒是要更加的注重官场吏治,防止朝中和地方上的官员们,会衍生出更多的手段去贪腐受贿、鱼肉百姓。
在与一众官员简略交谈之后,朱允熥总算是将这些希望能在自己面前拉眼缘的官员给送走。
现场,便只剩下了夏元吉、白玉秀、孙青书三人。
孙青书依旧是最先开口的。
“殿下,今日书报局已经在加急赶印这一期的文报,会着重提到洪武新政,以及各项新政对我朝的益处,并且会尝试带起民间讨论,我朝接下来的朝政国策,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朱允熥点点头:“锦衣卫那边还在一直和你们对接消息吧。”
孙青书点点头。
而朱允熥提到的锦衣卫和书报局对接消息,则是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