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23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路大厂的黑话一样,什么颗粒度、什么用户心智、什么私域流量.说白了,就是一把能够有效区别门内外之人的钥匙。
    只有拥有了这把钥匙,才能进入到这扇有效谈话的大门里,才能被认为是同一水平或能够谈话的人。
    而不管是此时此刻还是彼时彼刻,很多人为了能够彰显自己,就喜欢掉书袋/说黑话,让其他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不明觉厉一把。
    但无论如何,这也确实是这个年代辩经避免不了的问题。
    张宇初所说的《儒效》,便是荀子曾经写了一篇题为《儒效》的文章,其中对于儒者的形象和社会作用是这样来描写的——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美俗”就要不断修身,提高道德品质,以身作则;“美政”则要“善调一天下”,为国家制订各种礼仪规范、政法制度等,以安定社会秩序和富裕百姓生活。
    这些先秦儒学的道德准则,也是后世的经学、玄学、理学所继承下来最多的东西,至于其他的,基本都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道衍点了点头道:“所以,如果想要通过辩经来找到替日心说和万有引力来解释皇权的东西,恐怕还是要从先秦的儒学下手毕竟,后来的儒学,自从经学开始,就已经跟理学走了一条路子了。”
    张宇初亦是同意了道衍的观点,他复又说道:“儒学在先秦虽为显学,但仅作为诸子百家的一派而存在,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方才取得独尊地位而这时的儒学,早已不是先秦儒学,而是经学。”
    所谓经学,便是西汉公羊学大师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用阴阳五行学说改造传统儒学,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主要特点的学术体系,经学的产生,对儒学的推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纵观两汉四百年,经学都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维体系。
    而东汉中晚期更是如此,选拔官员都是要看经学水平的,故此在当时也多了很多诸如卢植、郑玄等以经学名满天下的大儒。
    “玄学呢,有可取之处吗?”
    “.狗屎不如。”
    “理学自然更不可能,我们总不太可能从理学里找到打败理学的东西。”
    张宇初也是这般想的。
    程朱理学,说白了以一种精致的思辨的哲学体系,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论证为永恒的天经地义、世界的根源、宇宙的本体,来替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辩护。
    所以说,程朱理学跟日心说与万有引力,不说是水火不容吧,也可以说是势不两立。
    “老衲倒是有一个想法,或许可以破解姜圣面临的困局。”
    道衍忽然开口说道。
    “大师请讲。”张宇初亦是从沉思状态里中断。
    道衍转动起了手中的念珠,缓缓开口道。
    “荀子曾言: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张宇初眼眸一亮。
    他明白了道衍的意思。
    第205章 父与子
    南京皇宫,奉天殿。
    朱高炽给姜星火做的遮掩,自然没有持续太久,事实上,朱高炽还存了另一个心思,那便是先替父皇验证一下“扭秤实验”的真伪。
    而本来吃完饭有些头脑发困的朱棣,看了朱高燧传回来的《姜先生讲课记录》,马上就不困了。
    “这东西什么意思?推翻天人感应?这岂不是要戳破天?”
    朱棣在饭桌上当场便有些神情不悦,他看着记录蹙眉说道。
    对于朱棣来说,奉程朱理学为圭臬的江南士绅阶层固然可恶,朱棣固然恨不得他们全都去死,但这不代表朱棣打算让自己的皇权跟他们陪葬。
    毕竟,如果说皇权是一个人,那么士绅阶层就是从这个人身上长出来的一个硕大肿瘤,一直从皇权这个人身上汲取血液和养分。
    皇权当然想切割掉士绅阶层,或者说不让士绅阶层这个肿瘤吸太多的血,但切割也要小心翼翼,控制力度。
    姜星火的这套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就仿佛直接拿着一把大斧头,砍到肿瘤上。
    痛快是痛快了,肿瘤也解决了。
    问题是,人也跟着噶了啊!
    朱棣当然不想让皇权跟着一起噶掉,所以他本能地产生了抵触心理。
    “让老三先吃饭。”
    徐皇后瞟了朱棣一眼,拉着辛苦过来传讯的儿子坐下吃饭,随后才起身来到朱棣身后。
    朱高燧既然已经把消息送到,也知道接下来的事情跟自己无关了,也不跟父皇母后客气,拿起筷子就开始大快朵颐。
    朱棣皱了皱眉,却没阻止他,继续低头看着手里的纸张沉吟。
    徐皇后见状轻笑一声:“陛下何必为此烦恼?这位姜先生虽然有谪仙之能,但总归只是一个肉体凡胎的读书人,他说的这些话也许会对程朱理学造成威胁,也许会伤及士绅阶层利益,可若是没有陛下的支持,他终究改变不了什么,只要陛下一句话……”
    徐皇后顿了顿说道:“陛下若是真觉得为难,妾身倒是建议,把他的这些东西暂时搁置处置最好。”
    她语气温柔,带着几分劝慰,朱棣愣了愣神,抬眼看向妻子:“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