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236节(2/3)
了一声,不过却对自己小儿子的总结能力感到很满意。
一句话的事,直接这么说不就完了?
张宇初非要罗里吧嗦讲一大堆,听得朕脑阔疼。
“张真人。”朱棣略微警告道,“说的简练点!”
“贫道明白!”
张宇初是何等从心,知道皇帝不爱听废话,那话语马上就精炼了起来。
“荀子还说过,天道的职分便是不会因为人的努力而成功、也不会因为人的努力而获得.这也就意味着天道这种东西,跟人是没什么关系的。天道虽大,人不必因此增加思虑;天道虽妙,人也不必因此太过费心琢磨这些就就叫做人不与天争,因为毫无意义。”
“为什么毫无意义?”朱棣好奇问道。
“荀子的解释是,天有天的时令,地有地的财富,人有人的治理,这就叫作天地人三者并列。并列的意思就是互相不去干扰,而如果人舍弃人之所以能够与天并列的(也就是治理万物能力)来试图干扰天道的职能,那就是愚蠢至极了。”
朱棣:“.”
朱高燧:“.”
以前其实他们因为没有读那么多的圣贤书,尤其是关于在儒家体系里被刻意屏蔽、淡化的荀子的书,所以他们所接受的观念,就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那一套。
相当于,被人为地制造出了信息茧房。
而朱高炽比较好学,同样是跟朱高燧一块上学,朱高炽学完了教书先生布置的课业内容,还会去学其他的书籍,所以朱高炽知道这些。
但是知道,也不代表朱高炽就会去拿来说。
所以一来二去,导致了朱棣到现在才意识到,原来“天人感应”这套东西,并不是什么自古以来就天经地义的说法。
相反,比董仲舒还早好几辈的儒家圣人之一的荀子,早就提出了反驳批判的观点了!
而且最妙的是,荀子的辈分,可比董仲舒大多了!
“还有吗?接着说。”
张宇初见皇帝脸色阴晴不定了好久,心一直提着,直到皇帝让他继续说,张宇初方才小心翼翼地接着说道。
“有,而且接下来就是从《荀子》里面,直接解释姜先生的这套‘日心说’。”
“你说什么?”
朱棣大为迷惑。
在朱棣已知的信息里,‘日心说’,是姜星火刚刚提出来的说法,而且必须要通过扭秤实验来证明万有引力的存在,才能推导证明日心说。
可是张宇初却告诉他,《荀子·天论篇》竟然能够直接解释日心说?
这怎么可能?难道这世间,还真的存在一种玄之又玄的天道,并且早就被荀子所认知不成?
“陛下,臣是说《荀子》是可以解释日心说的。”张宇初忙躬身拜道。
朱棣皱了皱眉头,终究是没继续说下去,而是吩咐旁边的宦官给张宇初扶着坐下。
“伱继续说,朕想知道的更详细。”朱棣轻声道。
张宇初拱了拱手,道:“那贫道便献丑了,如有表述不当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张宇初缓缓将《荀子》中,可以用来解释‘日心说’的一句话复述说了出来。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天上群星互相跟随而旋转,日月互相交替照耀,四季轮流控制气候,阴阳变化万物,风雨普遍施予万物,万物各自得到天的和谐而出生,万物各自得到天的滋养而成长,不见天有什么特别行事.人人都知万物之所以生成要有天,而不知天是无形的,这就叫作天道。
“前面的,朕能听懂。”朱棣微微蹙眉道,“最后一句话,唯圣人为不求知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圣人不能求知于天道?”
张宇初本想说,一般的理解,便是说因为天道是不可知的,以人的理性很难了解,有节制,了解自然不如了解自身,所以荀子才会这么说。
“咳、咳。”
但道衍忽然轻咳了两声。
张宇初剎那醒悟,几乎是福至心灵地说道。
“因为圣人是人皇,人皇无需求知于天道,人皇本身就是天道的化身,是天道的一部分!”
此言一出,满室皆寂!
朱棣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面色波澜不惊,唯有一双虎目微凝,死死盯住张宇初。
朱棣从来都没往这方面想过,甚至在一瞬间都要怒斥张宇初是在胡说八道!
可张宇初的样子看起来却十分镇定,丝毫没有半点慌乱的迹象,这令朱棣的内心产生了动摇,这家伙真的是在胡说吗?
或者说,真的可以如此解释。
“哈哈!好一个人皇啊!陛下果然不愧是天道所眷!”道衍忍不住拍掌笑道。
道衍刚才一直在观察朱棣的反应,他发现朱棣虽然脸色平静如水,但实际上双拳紧握,手背青筋暴起,眼眸亦是绽放精光,显示出朱棣内心并没有像表面上那样平静。
周朝以前,无天子!
夏商乃至更古老的时代
一句话的事,直接这么说不就完了?
张宇初非要罗里吧嗦讲一大堆,听得朕脑阔疼。
“张真人。”朱棣略微警告道,“说的简练点!”
“贫道明白!”
张宇初是何等从心,知道皇帝不爱听废话,那话语马上就精炼了起来。
“荀子还说过,天道的职分便是不会因为人的努力而成功、也不会因为人的努力而获得.这也就意味着天道这种东西,跟人是没什么关系的。天道虽大,人不必因此增加思虑;天道虽妙,人也不必因此太过费心琢磨这些就就叫做人不与天争,因为毫无意义。”
“为什么毫无意义?”朱棣好奇问道。
“荀子的解释是,天有天的时令,地有地的财富,人有人的治理,这就叫作天地人三者并列。并列的意思就是互相不去干扰,而如果人舍弃人之所以能够与天并列的(也就是治理万物能力)来试图干扰天道的职能,那就是愚蠢至极了。”
朱棣:“.”
朱高燧:“.”
以前其实他们因为没有读那么多的圣贤书,尤其是关于在儒家体系里被刻意屏蔽、淡化的荀子的书,所以他们所接受的观念,就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那一套。
相当于,被人为地制造出了信息茧房。
而朱高炽比较好学,同样是跟朱高燧一块上学,朱高炽学完了教书先生布置的课业内容,还会去学其他的书籍,所以朱高炽知道这些。
但是知道,也不代表朱高炽就会去拿来说。
所以一来二去,导致了朱棣到现在才意识到,原来“天人感应”这套东西,并不是什么自古以来就天经地义的说法。
相反,比董仲舒还早好几辈的儒家圣人之一的荀子,早就提出了反驳批判的观点了!
而且最妙的是,荀子的辈分,可比董仲舒大多了!
“还有吗?接着说。”
张宇初见皇帝脸色阴晴不定了好久,心一直提着,直到皇帝让他继续说,张宇初方才小心翼翼地接着说道。
“有,而且接下来就是从《荀子》里面,直接解释姜先生的这套‘日心说’。”
“你说什么?”
朱棣大为迷惑。
在朱棣已知的信息里,‘日心说’,是姜星火刚刚提出来的说法,而且必须要通过扭秤实验来证明万有引力的存在,才能推导证明日心说。
可是张宇初却告诉他,《荀子·天论篇》竟然能够直接解释日心说?
这怎么可能?难道这世间,还真的存在一种玄之又玄的天道,并且早就被荀子所认知不成?
“陛下,臣是说《荀子》是可以解释日心说的。”张宇初忙躬身拜道。
朱棣皱了皱眉头,终究是没继续说下去,而是吩咐旁边的宦官给张宇初扶着坐下。
“伱继续说,朕想知道的更详细。”朱棣轻声道。
张宇初拱了拱手,道:“那贫道便献丑了,如有表述不当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张宇初缓缓将《荀子》中,可以用来解释‘日心说’的一句话复述说了出来。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天上群星互相跟随而旋转,日月互相交替照耀,四季轮流控制气候,阴阳变化万物,风雨普遍施予万物,万物各自得到天的和谐而出生,万物各自得到天的滋养而成长,不见天有什么特别行事.人人都知万物之所以生成要有天,而不知天是无形的,这就叫作天道。
“前面的,朕能听懂。”朱棣微微蹙眉道,“最后一句话,唯圣人为不求知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圣人不能求知于天道?”
张宇初本想说,一般的理解,便是说因为天道是不可知的,以人的理性很难了解,有节制,了解自然不如了解自身,所以荀子才会这么说。
“咳、咳。”
但道衍忽然轻咳了两声。
张宇初剎那醒悟,几乎是福至心灵地说道。
“因为圣人是人皇,人皇无需求知于天道,人皇本身就是天道的化身,是天道的一部分!”
此言一出,满室皆寂!
朱棣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面色波澜不惊,唯有一双虎目微凝,死死盯住张宇初。
朱棣从来都没往这方面想过,甚至在一瞬间都要怒斥张宇初是在胡说八道!
可张宇初的样子看起来却十分镇定,丝毫没有半点慌乱的迹象,这令朱棣的内心产生了动摇,这家伙真的是在胡说吗?
或者说,真的可以如此解释。
“哈哈!好一个人皇啊!陛下果然不愧是天道所眷!”道衍忍不住拍掌笑道。
道衍刚才一直在观察朱棣的反应,他发现朱棣虽然脸色平静如水,但实际上双拳紧握,手背青筋暴起,眼眸亦是绽放精光,显示出朱棣内心并没有像表面上那样平静。
周朝以前,无天子!
夏商乃至更古老的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