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23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儒学深得历代君王推崇,许多帝王都曾特意为儒家圣贤君子们设立文庙以进行奉祀,而孔庙,更是在全国遍地开花。
    只要是有读书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孔庙。
    因此,从孔庙的配享从祀里,就能断定出儒家历代大儒宗师们的身后地位。
    这是最直观的判断。
    所以朱棣才会这么问自己的好大儿。
    毕竟朱棣之前从来都没有特意留意过荀子在儒家里的地位,而且朱棣好歹是皇帝,即便是没常识,也不能直接问荀子排到第几位吧?因此,朱棣就用了委婉的方法。
    伱把孔庙里配享从祀的都给朕念一遍,朕就知道荀子排在什么地位了,而且还不丢脸。
    朱高炽连忙解释道:“孔庙主祀自然是大贤至圣先师孔子,配享从祀则有三个等级,最高的‘四配’,其次是‘十二哲’,最后是东西两庑从祀的‘先贤先儒’。四配十二哲人物都在大成殿,在孔子的两侧,越靠近孔子的越尊贵。”
    “所谓‘四配’,便是孔子东侧的颜子、子思,西侧的曾子、孟子。”
    这个排位,是有大讲究的。
    东侧打头的颜子,便是颜回,这个不用说了,孔子最心爱的弟子。
    西侧打头的曾子,曾参,同样是孔子的弟子,则被认为是得孔子心传的衣钵传人,依据是《论语》里,孔子与曾子关于忠恕之道的对话具有某种心传的色彩,以及一些记载中的关于孔子传《孝经》于曾子,曾子又着《大学》.当然了,其实曾子在孔门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更主要的是对思孟学派的开创有先导之功。
    两位孔子亲传弟子在东西两侧打头,这是按照辈分来的。
    而东侧第二位的子思,则不仅是孔子的亲嫡孙,还受教于曾参。
    更重要的是,子思还是孟子的道统传承老师,便是说孔子的儒家思维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西侧第二位的孟子,是四配圣人里辈分最低的,但却获得了“亚圣”的称号,便是因为孟子振臂高呼,捍卫儒家的旗帜,完整而全面地继承了孔子思维。
    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抬回圣人该有的位置
    之所以亚圣是孟子,而不是荀子。
    便是因为孟子,同时丰富并开创性地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
    以“性善、王道、仁政”的基本理念的孟子,以其无与伦比的“浩然正气”,不但在百家雄起时为儒家赢得了尊严,同时也为孔子之后儒家的整合和此后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正因为孟子中兴,儒学从孔子之后,再次成为显学并最后经董仲舒的改造而成为独尊的正统。
    朱高炽继续给父皇介绍道。
    “在颜子、子思的东侧从北往南,分别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
    “在曾子、孟子的西侧从北往南,分别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
    除了朱熹,其他人基本都没听过吧?
    没关系,这四配十二哲共十六人,除了子思、孟子和朱熹之外,另外十三人都是孔子的入室弟子,是因为辈分在这摆着的,听没听过不重要。
    而朱熹之所以能配享从祀孔庙,那便是因为理学的缘故了。
    “等等。”
    朱棣蹙眉又回味了一遍。
    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荀子呢?”朱棣发出了灵魂疑问,“荀子不是圣人吗?为什么没有配享从祀孔庙?”
    “回父皇的话,荀子是圣人,被称为儒家后圣,现在也确实配享从祀孔庙了,只不过没在这四配十二哲里,而是在东西两庑从祀的‘先贤先儒’里(荀子从孔庙除名是明代之事,但是嘉靖年间,此时尚未发生)。”
    朱高炽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看好大儿这副模样,朱棣便晓得,其中必有隐情。
    荀子作为先秦时期的最后一位大儒、儒家思维集大成者,他不仅没能和与他并称的孟子一样获得儒家亚圣的称号,而是来了个不伦不类的“后圣”,便是连配享从祀孔庙中位列“四配十二哲”的资格都没有。
    荀子,为何会有如此待遇?
    他到底是做了什么以至于如此不受后世儒者待见呢?
    “哼,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说法?为何支支吾吾瞒着朕?”朱棣轻喝道,他确信这里面一定是有问题的,毕竟配享从祀孔庙“四配十二哲”是多少大儒梦寐以求的位置,若是其他辈分不够贡献不足的人进不去也就罢了,以荀子的地位,怎么会进不去呢?
    别说“十二哲”,就是“四配”的圣人,也足够了吧!
    朱高炽不敢说,道衍却早料到朱棣会问。
    事实上,在道衍与张宇初商议为姜星火补上这个窟窿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
    道衍淡淡笑了一声,然后抬起头望向朱棣,道:“这里面是有几个缘故的,不过老衲说的直白,还请陛下恕罪。”
    “道衍大师且说来,朕绝不怪罪。”朱棣大方道。
    “其一,便是理学兴起后,说荀子诋毁大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