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468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发展;如果不是真的,那么姚广孝赢,六经都是假的你跟我说什么周礼是天理?
    你家天理是人造的?
    事实上,只要【六经皆史】这个论点得到证明,那么理学的道统论的根基就会被动摇。
    之前介绍过理学的道统论,是从先王一直延续到孟子,由中唐韩愈进行古文运动时提出,继而被北宋五子发扬光大。
    那么,其实有个问题没说透,为啥要把儒家道统从先秦孟子直接跨过汉唐,跳到理学这里?
    因为汉儒以来内法外儒宋儒觉得不纯,所以直接给开除儒籍了。
    “我们宋儒的道统不从你们汉唐继承,直接找孟子他老人家去。”
    这就是北宋五子的想法,也是孟子地位被一路抬高到“亚圣”的原因。
    但问题是,你们理学,可以把汉儒唐儒给开除儒籍,可如果道统这种东西追根溯源到了三代君师那里就是错的,你们能不能把三代君师都给开除儒籍啊?
    不能,因为刚才说了,朱熹已经明确了孔子的地位低于三代君师,在道统传承顺序上也是如此,根子上烂了,那可就真烂了。
    而姚广孝这手最后的杀招,自然也是姜星火研究出来的。
    【六经皆史】这个论点,一直都有,但直到清末,才逐渐发挥了影响力,继而对理学造成了重创,这是有历史经验证明确实管用的招数。
    因为一旦这个命题成立,就说明六经的本来面目只是上古王官所记官书,是有曲笔和文过饰非的,权威不够绝对。
    权威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权威。
    一开始【六经皆史】还认为六经是“信史”,或者说还是待“证而后信”的可靠史料,但即便如此,就已经动摇了理学道统,因为这在观念上将其与其他著作平等看待,抹杀了其神圣性,从而松动了六经高踞理学意识形态权威的地位而在此以后,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三代的文物、墓葬、史料逐渐增多,胡适、钱玄同、顾颉刚等人发起了“古史辨”运动,通过对六经所载古史的考辨,揭示出“古史层累造成”的真相。
    当然了,眼下如果只有姜星火给出的【六经皆史】的论点,虽然超前,但如果无法证明,那么依旧不能动摇理学的道统。
    可现在,姚广孝手里偏偏捏着能证明【六经皆史】的东西。
    曹端并不清楚这点,他还在尽自己最后的努力。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承载天地之道、圣王之法。”
    “六经虽为人着,然乃天地至理之化身,与后世史书,不可概一而论也。”
    事实上,统治了汉儒的经学,从那时候起,经就不是一般的权威性文献,而是被看作记载古代圣人之法的经典,这个定义从这里就出来了,经不是一般的古典学术文化,而是一切天地至理的渊源所在,自汉武帝时代,“六经之道”就是华夏封建王朝官方认可的正统意识形态,传统学术皆依附于经学,“六经载道”也成为历代经、史学家的共识。
    这是绝对不容动摇的。
    姚广孝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来一个.龟甲。
    “龙骨?”
    曹端微微蹙眉,不晓得对方是什么意思,拿个药材上来干嘛?
    “认得这里面的字吗?”
    姚广孝手里的龟甲被递了过来,曹端在上午的日头下,认真地端详着,思考姚广孝到底有何用意。
    事实上,龙骨这味药材也仅仅是他听说过,曹端又不是做医生的,根本没见过几块龙骨,上面有字的更是听都没听过。
    龟甲上镌刻着古朴的字迹,字体苍劲浑厚,但绝大部分内容有些难以辨认,不像现在的楷体,倒好似秦汉时期的篆书但也只是有一点点像,应该是上古时期的文字,这不禁让他心生疑惑,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认得。”曹端诚实地摇了摇头。
    姚广孝提示道:“旁边用朱砂标点的四个字,可还能辨认?”
    “王、人、无法辨认(看起来像是鸟形状的字)、无法辨认(看起来像是向左开刃的斧头的字)。”
    姚广孝并没有任何意外,淡淡地说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