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557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的盐业半壁江山。
    而目前大明的外部局势确实比较恶劣,正在进行对安南的战争,同时帖木儿汗国的入侵就像是悬顶之剑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大明必须抢在这柄剑落下来之前,先把北面的蒙古人打疼,而后全力应对帖木儿。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内的变法才必须稳妥,不能冒进,不能造成大规模的变乱。
    所以,朱棣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朱棣相信,姜星火和夏原吉,是能理解他的苦心的。
    朱棣摆手道:“你先下去吧。”
    “臣告退。”夏原吉行礼,随后转身离开。
    “唉!”看着夏原吉离去的背影,朱棣轻轻叹了口气。
    夏原吉是个聪明人,也是他一步步提拔起来的,如今在朝堂上的威势甚至比蹇义、茹瑺还要盛。
    可惜,自从在诏狱里被姜星火的财政和税收学折服后,如今和姜星火是走的越来越近,这让作为皇帝的朱棣,感到了一丝警惕.这种警惕虽然还没有演变成猜忌,但终归是令人不安的。
    不过不管怎么,朱棣想要完成他的伟业,就得搞钱,而且得搞很多钱,而不管是大皇子朱高炽,还是那些迂腐的文官,都没办法帮他搞钱。
    只有姜星火、夏原吉这样他眼中的能臣干臣,才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代替他去跟士绅文官集团对着干,去撬动这些固有的利益集团的墙角,给他源源不断的搞钱。
    所以,改革不能停下脚步。
    朱棣虽然有作为皇帝再正常不过的一些对臣下的心思,但正如“君子论迹不论心”那般,必须的支持,他依旧痛快地给予了姜星火。
    很快,一道圣旨从皇宫里传出,命国师姜星火全权负责盐法改革事宜,同时都察院、锦衣卫配合继续深挖两淮盐政贪腐这道圣旨一出,一时间,又惊起满城风雨。
    第441章 反水
    “陛下同意了?”
    新组建的大明银行里,姜星火正在看着关于宝钞流通量和近几期国债回收的数据。
    “焉有不同意之理?”夏原吉反而没多少喜悦,他叹了口气。
    大明银行主要是由户部的宝钞提举司、国债提举司,以及新建立的分析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和实体银行网点组成,目前网点的营业范围还只局限在南京城。
    由于大明没有正规的银行,又面临着庞大的货币回收压力,所以目前的大明银行既承担了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和发行货币的职责,又承担了金融监督、市场监管,以及发行国债和回收兑换宝钞的职责。
    可以说,整个南京城,乃至全天下,这已经是最顶级的金融机构。
    姜星火对此并不满足。
    因为从今年年中开始,就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那便是大明国债开始卖不动了!
    一开始的版本里,大明国债是与化肥工坊的收益绑定的,后来的版本则没有了这种条件,而现在各种国债里,只有征安南的战争国债,以及绑定了玻璃工坊收益的动态国债(有上限),这两种卖的比较好,其他的基本都处于半滞销状态。
    为了卖国债回笼现在市面上依旧泛滥成灾的宝钞,刚成立的大明银行可谓是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收效依旧寥寥,百姓们已经没有一开始的热情了,手里有钱的商人、地主,也会考虑回报率的问题,在有战争或者专营商品国债的前提下,他们是不会选择购买普通国债的。
    尽管很努力,但因为朝廷一直采用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三十来年。
    好吧,根本就不是什么“过度宽松”,洪武朝那就是无节制的印钞,大水漫灌那种。
    如果再这么继续下去的话……
    “看看这些数据吧,单靠卖国债,想要控制住大明宝钞的流动过剩,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做好的数据图表上画着大明宝钞的月回收量,标注着市面上实际的铜钱-宝钞兑换比率、国债兑换价格等等详细信息。
    夏原吉仔细阅读了一遍后,又在脑海中勾勒了一番。
    “还是要加大禁止金银交易的力度。”
    这是老调重弹了,在今年四月,朝廷就诏敕西平侯沐晟及云南布政使司,命令云南地界“以钞法不通,下令禁金银交易,犯者准奸恶论,有能首捕者以所交易金银充赏,其两相交易而一人自首者免坐,赏与首捕同。若置造首饰器皿,不在禁例”,这是自洪武三十五年以来,最后一个布政使司被下令禁绝金银交易。
    禁绝金银交易的目的,自然是帮助宝钞稳定币值,因为民间使用金银等不合法货币的流通量越大,宝钞的流通量就越小。
    朝廷虽然有时候为了方便计算,会把粮食、铜钱、布匹等价值单位,折算成多少多少万两白银,但实际上大明没有这么多流通银子,白银也不是合法货币。
    可光是通过禁绝金银交易,能稳定宝钞币值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宝钞贬值的根源问题在于印得太多,而不在于被其他货币挤占市场,有句话叫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不行,就算把所有竞争对手都给人工ban了,又能改变什么呢?
    “没用的。”姜星火说道。
    夏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