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649节(2/3)
女月明中。
玉笛奏遍江左乐,火树能禁塞北风。
惟有清光无远近,它乡故国此宵同。”
自有人在旁边一字一句给他念出来,当念道“惟有清光无远近,它乡故国此宵同”的时候,便是方才有些复杂心绪的外国王子们,此时也不由地原地怔了起来。
朱棣也是愣了愣,旋即开怀大笑道:“国师这首诗好的很!四海之内,皆是大明的子民,汝等无论来自天南地北,今日今夜,何妨度此良宵?”
众使臣轰然称是。
姜星火的这首颇有格局的诗,将整个宴会的氛围推向了最高潮。
众人开始畅饮,直到各自酩酊大醉方才出宫离去。
尽职尽责的杨士奇几乎是唯一一个没喝酒的人,他在纸上记录道。
“是夕,上设宴于宫,放灯观赏,又明诏文武臣工同观之。既夕,赐坐于鳌山之前,万灯齐举,光焰烛天,晃焉如昼。上命传宴,教坊呈百伎,同群臣乐饮至醉,既醉罢出,而月当午矣。”
放下笔,看着身前的场景,杨士奇却不由地微微蹙起了眉头。
过了今天,文官方面就要开始京察了,武臣方面也要进行三大营的军改,而他们年前策划的事情,经过了朱高炽的默许,也不知道能否实现。
显然,眼前一切美好时光都是短暂的。
第503章 京营
正月十六,民间百姓还在享受着灯节的最后两天快活,南京各部、寺衙门已经开衙上值。
因为很多年没进行过京察,经过了改朝换代,京官的人数又有些过多,吏部考功司的熊猫们正顶着熬了半个月的黑眼圈,继续在小黑屋里加班.
估摸着还得个几天的时间,而吏部没干完活,文官这边的京察就不能继续下去。
但武臣们操刀的三大营军改,却是马上就要顺利落地了。
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这一轮改革对于文官来说是贬官或丢乌纱帽,而对于武臣们来说,则是重新划分利益蛋糕,积极性自然不一样。
而且还涉及到一个事情,那就是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靖难之役以后,大明的五军都督府里,从以洪武开国勋贵为主,变成了以骤然跃居高位的靖难勋贵为主,姜星火所提议的京营三大营改制,非常符合燕军和靖难勋贵的利益倾向。
因为这样一改,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大明最核心的军权,捏在自己手上。
同样的道理,这也符合朱棣的利益。
因此,在京营三大营改制开始最后一轮高层讨论,随后就要正式形成制度落地的这一天,姜星火也作为为数不多的文官之一,被邀请了过来列席讨论。
实际上,除了姜星火和半个武臣茹瑺(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有伯爵爵位)之外,其他的涉及到的文官,哪怕是兵部的两个侍郎级别的大佬,都一样只能旁听,不能说话。
今日的五军都督府会议厅挤得是满满当当,顶盔掼甲的将军们一路排到了外面。
这些将军的军阶一般都是少将,但也偶有几个中将,都是列席旁听的,没有上桌讨论的资格。
当然了,倒也没人要求他们一定要披挂整齐,穿个大棉袄来也不是不可以,可打工人嘛,就怕内卷,就像是正式开会场合没人严格要求穿正装,但底层打工人一定会怕别人穿了自己没穿一样,那不就成了万花丛中一点绿?
这要是让皇帝一眼看到了记下来,以后前途八成就废了。
而且对于经常出塞作战雪地里厮杀的燕军悍将来说,穿着盔甲站几个时辰有什么打紧的?是一定要开年给上面留下一个好印象的。
在这种内卷之下,哪怕是已经成了绣花枕头的某些二三代勋贵,这时候也不得不强忍着寒冷和负重,穿上动辄四十斤起步的沉重甲冑。
“国师好!”
对于姜星火,勋贵们的欢迎态度都表现得很积极热烈。
因为人家国师不仅给他们谋福利,而且是真给钱啊!
但凡出钱参加了海外贸易初始投资的勋贵武臣,今年过年没有说自己家没过一个肥年的。
而随着吕宋等战役传回来,封赏给下去,这也让更多郁郁不得志的将军,开始考虑转型水师或是水师陆战部队来寻个新的发展前途了。
毕竟跟各个都是猛男,卷的要死的骑兵、步兵等兵种来说,转变赛道叠代打法考虑一下新的蓝海行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同僚们好。”
姜星火为表尊重,特意穿了一身麒麟服,身姿笔挺,徐行如林,此时一路走来,端地是惹人敬慕。
会议厅里,默默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发呆的茹瑺,羡慕地看了看姜星火。
兵部右侍郎师逵是个很著名的清官,但他为人处事比较死板,竟是真的扭头问旁边的左侍郎乔稳道:“咱怎么没这个待遇。”
“唉”
乔稳叹了口气,只说道:“不招人待见呗。”
该来的已经差不多都来了。
五军都督府这头,曹国公李景隆在安南当太上皇,魏国公徐辉祖在北京喝西北风,剩下的几位国公,按座次排序是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荣国公姚广孝、定国公徐景昌
玉笛奏遍江左乐,火树能禁塞北风。
惟有清光无远近,它乡故国此宵同。”
自有人在旁边一字一句给他念出来,当念道“惟有清光无远近,它乡故国此宵同”的时候,便是方才有些复杂心绪的外国王子们,此时也不由地原地怔了起来。
朱棣也是愣了愣,旋即开怀大笑道:“国师这首诗好的很!四海之内,皆是大明的子民,汝等无论来自天南地北,今日今夜,何妨度此良宵?”
众使臣轰然称是。
姜星火的这首颇有格局的诗,将整个宴会的氛围推向了最高潮。
众人开始畅饮,直到各自酩酊大醉方才出宫离去。
尽职尽责的杨士奇几乎是唯一一个没喝酒的人,他在纸上记录道。
“是夕,上设宴于宫,放灯观赏,又明诏文武臣工同观之。既夕,赐坐于鳌山之前,万灯齐举,光焰烛天,晃焉如昼。上命传宴,教坊呈百伎,同群臣乐饮至醉,既醉罢出,而月当午矣。”
放下笔,看着身前的场景,杨士奇却不由地微微蹙起了眉头。
过了今天,文官方面就要开始京察了,武臣方面也要进行三大营的军改,而他们年前策划的事情,经过了朱高炽的默许,也不知道能否实现。
显然,眼前一切美好时光都是短暂的。
第503章 京营
正月十六,民间百姓还在享受着灯节的最后两天快活,南京各部、寺衙门已经开衙上值。
因为很多年没进行过京察,经过了改朝换代,京官的人数又有些过多,吏部考功司的熊猫们正顶着熬了半个月的黑眼圈,继续在小黑屋里加班.
估摸着还得个几天的时间,而吏部没干完活,文官这边的京察就不能继续下去。
但武臣们操刀的三大营军改,却是马上就要顺利落地了。
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这一轮改革对于文官来说是贬官或丢乌纱帽,而对于武臣们来说,则是重新划分利益蛋糕,积极性自然不一样。
而且还涉及到一个事情,那就是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靖难之役以后,大明的五军都督府里,从以洪武开国勋贵为主,变成了以骤然跃居高位的靖难勋贵为主,姜星火所提议的京营三大营改制,非常符合燕军和靖难勋贵的利益倾向。
因为这样一改,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大明最核心的军权,捏在自己手上。
同样的道理,这也符合朱棣的利益。
因此,在京营三大营改制开始最后一轮高层讨论,随后就要正式形成制度落地的这一天,姜星火也作为为数不多的文官之一,被邀请了过来列席讨论。
实际上,除了姜星火和半个武臣茹瑺(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有伯爵爵位)之外,其他的涉及到的文官,哪怕是兵部的两个侍郎级别的大佬,都一样只能旁听,不能说话。
今日的五军都督府会议厅挤得是满满当当,顶盔掼甲的将军们一路排到了外面。
这些将军的军阶一般都是少将,但也偶有几个中将,都是列席旁听的,没有上桌讨论的资格。
当然了,倒也没人要求他们一定要披挂整齐,穿个大棉袄来也不是不可以,可打工人嘛,就怕内卷,就像是正式开会场合没人严格要求穿正装,但底层打工人一定会怕别人穿了自己没穿一样,那不就成了万花丛中一点绿?
这要是让皇帝一眼看到了记下来,以后前途八成就废了。
而且对于经常出塞作战雪地里厮杀的燕军悍将来说,穿着盔甲站几个时辰有什么打紧的?是一定要开年给上面留下一个好印象的。
在这种内卷之下,哪怕是已经成了绣花枕头的某些二三代勋贵,这时候也不得不强忍着寒冷和负重,穿上动辄四十斤起步的沉重甲冑。
“国师好!”
对于姜星火,勋贵们的欢迎态度都表现得很积极热烈。
因为人家国师不仅给他们谋福利,而且是真给钱啊!
但凡出钱参加了海外贸易初始投资的勋贵武臣,今年过年没有说自己家没过一个肥年的。
而随着吕宋等战役传回来,封赏给下去,这也让更多郁郁不得志的将军,开始考虑转型水师或是水师陆战部队来寻个新的发展前途了。
毕竟跟各个都是猛男,卷的要死的骑兵、步兵等兵种来说,转变赛道叠代打法考虑一下新的蓝海行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同僚们好。”
姜星火为表尊重,特意穿了一身麒麟服,身姿笔挺,徐行如林,此时一路走来,端地是惹人敬慕。
会议厅里,默默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发呆的茹瑺,羡慕地看了看姜星火。
兵部右侍郎师逵是个很著名的清官,但他为人处事比较死板,竟是真的扭头问旁边的左侍郎乔稳道:“咱怎么没这个待遇。”
“唉”
乔稳叹了口气,只说道:“不招人待见呗。”
该来的已经差不多都来了。
五军都督府这头,曹国公李景隆在安南当太上皇,魏国公徐辉祖在北京喝西北风,剩下的几位国公,按座次排序是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荣国公姚广孝、定国公徐景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