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751节(2/3)
当然了,南北直隶的变法成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指标体系,北直隶的亩产量和总产量都被人为系数配平过,所以农业上南北直隶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
北直隶主要落后的地方是经济,这里除了跟蒙古人有些商贸往来以外,最多就是从天津卫跟朝鲜人、日本人有些贸易,但问题在于,走海路的话,其实朝鲜和日本的商人,更喜欢去登莱或者宁波这两个港口。
那么北直隶有没有优势的地方呢?
当然也有,而且不止一处。
北直隶相比于南直隶,最大的优势其实听起来有点魔幻,那就是“文教”。
文教方面,看的指标是府学、州学、县学、社学的数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人数,还有教师的功名水平。
而北直隶作为龙兴之地,又是文教相对落后的地方,存量虽然不行,但架不住增量猛啊!
尤其是这帮财富极其惊人的靖难勋贵,虽然嘴上瞧不起读书人,大概率也不会让自己最喜欢的继承人去读书,但都明白功名传世的意义,在发展家乡文教上,可谓是不遗余力。
就这样,靠着土豪带头砸钱的模式,北直隶在短短三四年就各种学校都建立了起来,而在永乐二年甲申科科举以后,南北分榜考试的重磅政策,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北方士子的热情。
要知道,以前北方士子无论怎么卷,都是不可能卷的过南方士子的,在进士里面的比例,连两成都不到。
在这种“怎么考都考不上”的情况下,难免让人气沮。
而南北分榜考试,对北方士子的激励是极为巨大的,因为这就相当于打游戏打不过,但是他们可以自己单开一个菜鸡服务器玩,不用跟经济文教高度发达的南方人竞争了。
就这样,北直隶由于拥有了大量新建学校且待遇较好,所以南北分榜考试的政策一出,就吸引了其他北方地区诸如山西、河南、山东的士子和教师。
在这种虹吸效应下,很快北直隶的文教从纸面数据上开始了急速膨胀。
而这几年南直隶的文教是什么水平呢?
答案是基本原地踏步,思想界的混乱导致士林里内耗严重,互相口诛笔伐,而且江南的学校早就饱和了,更是基本没有增量。
如此此消彼长之下,再乘以配平的系数,就达成了“实际没超过但在纸面上超过了”的情况。
现在南直隶在总体数据上,比北直隶要领先一小部分,但绝非是不可弥补的。
而临行前姚广孝说的是没有错的。
唯一取胜的机会,就是发展北方的工业。
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并非不可能。
北直隶有完整的工业基础,南直隶有的技术这里基本都有,炼钢、化肥、玻璃等工业部门也一应俱全.而且由于战争的缘故,北直隶有大量的军用工坊用以生产火器、火药、甲冑、弓弩等物资。
不过,姜星火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问朱高煦。
姜星火转身面对朱高煦,此刻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透人心:“我想问的是,你一直以来都以将军的身份自居,如今,你是否已经做好了成为储君的准备?”
成为储君,不代表能成为皇帝。
事实上,从储君到皇帝,尤其是在朱棣的眼皮子底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不是姜星火的胡思乱想,而是事实。
姜星火前世,朱高炽在竞争中胜出成为储君,可朱高炽的储君之位,坐的一点都不安稳。
朱棣不仅没有把封为汉王的朱高煦放到封地里,反而时刻带在身边,甚至以默许的姿态允许朱高煦在庙堂中培植势力。
就这样,汉王朱高煦及其势力在朱棣的默许和纵容下,不断攻击东宫。
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根本就不稳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即便如此,一旦犯错,身边的东宫署官也大多会被以“辅佐太子不力”的罪名打入诏狱,用来削弱朱高炽的羽翼,譬如杨溥就关了整整十年,直到朱棣驾崩才被放出来。
正因如此,在这种长期的高压下,朱高炽才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就驾崩了。
那么即便现在朱高煦优势很大,他被立为储君,当上了太子,就稳了吗?
姜星火参考前世的历史,以及他对朱棣的了解,得出的答案非常悲观。
——完全不稳。
而且跟想象中可以弹冠相庆相反的是,恐怕朱高煦会长期遭到更狠的打压。
原因并不难猜,因为对军队有极大影响力的朱高煦成为储君,对朱棣的皇位威胁更大。
储君和皇帝,除了朱标和朱元璋等少数例子以外,基本都是无法共赢的。
而在历史上,尤其是马上皇帝,别的不用说,儿子杀老子夺权,还少吗?
光是一个安史之乱,就出了安禄山和安庆绪,史思明和史朝义这两对。
故此,姜星火可以肯定,朱高煦成为储君以后,朱棣绝对会一边往死里用,一边时不时就要打压。
而且为了制衡朱高煦,朱高炽恐怕不会被派到地方或者海外成为藩王,而是依旧维持现在的格局。
这样,朱棣就可以坐在高高的皇位上,看着两个各有短板的
北直隶主要落后的地方是经济,这里除了跟蒙古人有些商贸往来以外,最多就是从天津卫跟朝鲜人、日本人有些贸易,但问题在于,走海路的话,其实朝鲜和日本的商人,更喜欢去登莱或者宁波这两个港口。
那么北直隶有没有优势的地方呢?
当然也有,而且不止一处。
北直隶相比于南直隶,最大的优势其实听起来有点魔幻,那就是“文教”。
文教方面,看的指标是府学、州学、县学、社学的数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人数,还有教师的功名水平。
而北直隶作为龙兴之地,又是文教相对落后的地方,存量虽然不行,但架不住增量猛啊!
尤其是这帮财富极其惊人的靖难勋贵,虽然嘴上瞧不起读书人,大概率也不会让自己最喜欢的继承人去读书,但都明白功名传世的意义,在发展家乡文教上,可谓是不遗余力。
就这样,靠着土豪带头砸钱的模式,北直隶在短短三四年就各种学校都建立了起来,而在永乐二年甲申科科举以后,南北分榜考试的重磅政策,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北方士子的热情。
要知道,以前北方士子无论怎么卷,都是不可能卷的过南方士子的,在进士里面的比例,连两成都不到。
在这种“怎么考都考不上”的情况下,难免让人气沮。
而南北分榜考试,对北方士子的激励是极为巨大的,因为这就相当于打游戏打不过,但是他们可以自己单开一个菜鸡服务器玩,不用跟经济文教高度发达的南方人竞争了。
就这样,北直隶由于拥有了大量新建学校且待遇较好,所以南北分榜考试的政策一出,就吸引了其他北方地区诸如山西、河南、山东的士子和教师。
在这种虹吸效应下,很快北直隶的文教从纸面数据上开始了急速膨胀。
而这几年南直隶的文教是什么水平呢?
答案是基本原地踏步,思想界的混乱导致士林里内耗严重,互相口诛笔伐,而且江南的学校早就饱和了,更是基本没有增量。
如此此消彼长之下,再乘以配平的系数,就达成了“实际没超过但在纸面上超过了”的情况。
现在南直隶在总体数据上,比北直隶要领先一小部分,但绝非是不可弥补的。
而临行前姚广孝说的是没有错的。
唯一取胜的机会,就是发展北方的工业。
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并非不可能。
北直隶有完整的工业基础,南直隶有的技术这里基本都有,炼钢、化肥、玻璃等工业部门也一应俱全.而且由于战争的缘故,北直隶有大量的军用工坊用以生产火器、火药、甲冑、弓弩等物资。
不过,姜星火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问朱高煦。
姜星火转身面对朱高煦,此刻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透人心:“我想问的是,你一直以来都以将军的身份自居,如今,你是否已经做好了成为储君的准备?”
成为储君,不代表能成为皇帝。
事实上,从储君到皇帝,尤其是在朱棣的眼皮子底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不是姜星火的胡思乱想,而是事实。
姜星火前世,朱高炽在竞争中胜出成为储君,可朱高炽的储君之位,坐的一点都不安稳。
朱棣不仅没有把封为汉王的朱高煦放到封地里,反而时刻带在身边,甚至以默许的姿态允许朱高煦在庙堂中培植势力。
就这样,汉王朱高煦及其势力在朱棣的默许和纵容下,不断攻击东宫。
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根本就不稳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即便如此,一旦犯错,身边的东宫署官也大多会被以“辅佐太子不力”的罪名打入诏狱,用来削弱朱高炽的羽翼,譬如杨溥就关了整整十年,直到朱棣驾崩才被放出来。
正因如此,在这种长期的高压下,朱高炽才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就驾崩了。
那么即便现在朱高煦优势很大,他被立为储君,当上了太子,就稳了吗?
姜星火参考前世的历史,以及他对朱棣的了解,得出的答案非常悲观。
——完全不稳。
而且跟想象中可以弹冠相庆相反的是,恐怕朱高煦会长期遭到更狠的打压。
原因并不难猜,因为对军队有极大影响力的朱高煦成为储君,对朱棣的皇位威胁更大。
储君和皇帝,除了朱标和朱元璋等少数例子以外,基本都是无法共赢的。
而在历史上,尤其是马上皇帝,别的不用说,儿子杀老子夺权,还少吗?
光是一个安史之乱,就出了安禄山和安庆绪,史思明和史朝义这两对。
故此,姜星火可以肯定,朱高煦成为储君以后,朱棣绝对会一边往死里用,一边时不时就要打压。
而且为了制衡朱高煦,朱高炽恐怕不会被派到地方或者海外成为藩王,而是依旧维持现在的格局。
这样,朱棣就可以坐在高高的皇位上,看着两个各有短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