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832节(1/3)
随着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杜宁略显紧张的情绪明显得到了缓解,继续道。
「当初太祖皇帝设十三塞王,以镇边境,虽永乐之后,诸王内迁,但是仍有时至今日,尚有秦王,晋王,代王,庆王,肃王,沈王七位藩王,分别镇于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处。」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这几位藩王,便是侵占边境军屯的最大得利者,如今代王主动配合,和岷王一起,呈上了府中田册,此乃利国利民之举,但是是否有所隐匿,尚需查证。」
「剩下的七位藩王中,庆王在镇城,韩王镇平凉,之前金尚书到甘宁之地察查任礼一案,想来对这几位藩王侵占军屯之事如何整饬,已有策略。」
「那么,便余下秦王与晋王,沈王,肃王四府,需要说服其配合朝廷大政。」
「不过,沈王府,肃王府好说,但是秦王府和晋王府,皆是初封于洪武朝,在两地根深蒂固,寻常官员难以弹压,如今的秦王爷,又是陛下尊长,不可轻易冒犯。」
「金尚书主理边境整饬之事,须得坐镇边境,以防有变,不可擅离,故而,陕西,山西两处,需有得力大臣前往整饬,方可保朝廷大政推行无虞。」
「此臣愚见也,请陛下垂训!」
既然成了七卿预备役,那么,就得有这个觉悟,攻坚克难。
没瞧见人家于少保,已经出京去对付各地的藩王了,据说这段日子,刚刚到了河南府。
到那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伊王府抓人,消息传来的时候,可是把在京城禁足的伊王爷气的不轻,据说在府中骂了小半日才停歇。
杜宁既然接下来这个差事,自然得有这个思想准备。
要是连两个藩王都不敢面对,趁早还
是熄了自己的仕途心思吧。
听了杜宁的话,朱祁钰的脸上倒是浮起了笑容。
看来,杜宁的确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事实上,这话说得已经够委婉了,说什么「陛下尊长,不可轻易冒犯」,纯纯是给秦王留面子。
如今的这位秦王,名为朱志??,虽是第五代秦王,但是,从辈分上讲,却是初代秦王朱樉之孙,比朱祁钰的确要高一辈。
不过,辈分不是最紧要的,紧要的是,这位秦王虽然不是诸王当中最跋扈的,但是,却是底气最足的。
其原因一部分是像杜宁所说的,秦王府和晋王府,自洪武时代初封时,便在太原和西安,迄今已传承数代。
还有另一部分,就是在塞王的权力上,两座王府,尤其是秦王府,保存是最完整的。
当初太宗皇帝登基后,削诸王护卫,秦王府是寥寥无几的,并没有被削除的藩王府邸。
虽然说,在先帝登基之后,朱志??主动交出了三护卫的控制权,但是,最终先帝还是给秦府留下了一护卫的兵力。
这一点,在这么多的藩王当中,不说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十分罕见的。
朱志??本人,好古嗜学,不喜武事,所以,在诸王当中的风评还算不错,但是,因为秦府的势力庞大,他在地方上的权威也是极重。
最典型的事件便是,当初陈镒为右都御史巡抚陕西时,和秦王府发生了冲突,朱志??直接一道奏本上达朝廷,将陈镒撵回了京中待勘,虽然后来查问过后,确认是子虚乌有。
但是,朱志??这个秦王在朝廷上分量,也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肃王内迁之后,封地被改到了临洮兰州,也在陕西,也就是说,如果不算仅仅名义上归于陕西的宁夏和甘肃,那么陕西如今,一共有两位藩王。
相对而言,晋王朱钟铉年轻一些,但是,涉及到军屯的问题,只怕也是难对付的很。
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同也属于山西的范围内,这也就意味着,山西一省之地,有晋王,沈王,代王三个藩王,哪怕是代王已经松了口,可单是晋王和沈王二人,若是联起手来,只怕也不比秦王要好对付。
从如今各地藩王的反应来看,整饬军屯毋庸置疑,侵犯到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之一。
所以,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他们必然会尽全力反抗。
秦王府和晋王府,又是老牌王府,在地方的势力庞大,杜宁一出京,就要对上他们,身上所肩负的担子,实际上并不轻松……
第919章 陛辞
听了杜宁的一番话,朱祁玉微微颔首,算是表示认可。
沉吟片刻,他开口道。
“关于整饬军屯一事,于少保出京前,曾和朕仔细商谈过此事,按于少保的打算,今岁以内,当基本结束诸事。”
“如此一来,朝廷的担子,就十分重了!”
“朕之所以派于少保和金尚书两位重臣,一南一北主持此事,便是想要速战速决。”
“但是,便如你所说,边境各处情况复杂,边将,边军,塞王,乃至地方仕绅,皆牵涉其中,金尚书虽已竭尽全力,但是,仍旧难以在年前处理结束。”
“庆王,肃王皆驻甘宁之地,如你所说,这二府的整饬之事,已然有了方案。”
说着话,朱祁玉从身旁抽出一份奏疏,命人递到了杜宁面前,接着道。
「当初太祖皇帝设十三塞王,以镇边境,虽永乐之后,诸王内迁,但是仍有时至今日,尚有秦王,晋王,代王,庆王,肃王,沈王七位藩王,分别镇于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处。」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这几位藩王,便是侵占边境军屯的最大得利者,如今代王主动配合,和岷王一起,呈上了府中田册,此乃利国利民之举,但是是否有所隐匿,尚需查证。」
「剩下的七位藩王中,庆王在镇城,韩王镇平凉,之前金尚书到甘宁之地察查任礼一案,想来对这几位藩王侵占军屯之事如何整饬,已有策略。」
「那么,便余下秦王与晋王,沈王,肃王四府,需要说服其配合朝廷大政。」
「不过,沈王府,肃王府好说,但是秦王府和晋王府,皆是初封于洪武朝,在两地根深蒂固,寻常官员难以弹压,如今的秦王爷,又是陛下尊长,不可轻易冒犯。」
「金尚书主理边境整饬之事,须得坐镇边境,以防有变,不可擅离,故而,陕西,山西两处,需有得力大臣前往整饬,方可保朝廷大政推行无虞。」
「此臣愚见也,请陛下垂训!」
既然成了七卿预备役,那么,就得有这个觉悟,攻坚克难。
没瞧见人家于少保,已经出京去对付各地的藩王了,据说这段日子,刚刚到了河南府。
到那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伊王府抓人,消息传来的时候,可是把在京城禁足的伊王爷气的不轻,据说在府中骂了小半日才停歇。
杜宁既然接下来这个差事,自然得有这个思想准备。
要是连两个藩王都不敢面对,趁早还
是熄了自己的仕途心思吧。
听了杜宁的话,朱祁钰的脸上倒是浮起了笑容。
看来,杜宁的确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事实上,这话说得已经够委婉了,说什么「陛下尊长,不可轻易冒犯」,纯纯是给秦王留面子。
如今的这位秦王,名为朱志??,虽是第五代秦王,但是,从辈分上讲,却是初代秦王朱樉之孙,比朱祁钰的确要高一辈。
不过,辈分不是最紧要的,紧要的是,这位秦王虽然不是诸王当中最跋扈的,但是,却是底气最足的。
其原因一部分是像杜宁所说的,秦王府和晋王府,自洪武时代初封时,便在太原和西安,迄今已传承数代。
还有另一部分,就是在塞王的权力上,两座王府,尤其是秦王府,保存是最完整的。
当初太宗皇帝登基后,削诸王护卫,秦王府是寥寥无几的,并没有被削除的藩王府邸。
虽然说,在先帝登基之后,朱志??主动交出了三护卫的控制权,但是,最终先帝还是给秦府留下了一护卫的兵力。
这一点,在这么多的藩王当中,不说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十分罕见的。
朱志??本人,好古嗜学,不喜武事,所以,在诸王当中的风评还算不错,但是,因为秦府的势力庞大,他在地方上的权威也是极重。
最典型的事件便是,当初陈镒为右都御史巡抚陕西时,和秦王府发生了冲突,朱志??直接一道奏本上达朝廷,将陈镒撵回了京中待勘,虽然后来查问过后,确认是子虚乌有。
但是,朱志??这个秦王在朝廷上分量,也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肃王内迁之后,封地被改到了临洮兰州,也在陕西,也就是说,如果不算仅仅名义上归于陕西的宁夏和甘肃,那么陕西如今,一共有两位藩王。
相对而言,晋王朱钟铉年轻一些,但是,涉及到军屯的问题,只怕也是难对付的很。
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同也属于山西的范围内,这也就意味着,山西一省之地,有晋王,沈王,代王三个藩王,哪怕是代王已经松了口,可单是晋王和沈王二人,若是联起手来,只怕也不比秦王要好对付。
从如今各地藩王的反应来看,整饬军屯毋庸置疑,侵犯到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之一。
所以,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他们必然会尽全力反抗。
秦王府和晋王府,又是老牌王府,在地方的势力庞大,杜宁一出京,就要对上他们,身上所肩负的担子,实际上并不轻松……
第919章 陛辞
听了杜宁的一番话,朱祁玉微微颔首,算是表示认可。
沉吟片刻,他开口道。
“关于整饬军屯一事,于少保出京前,曾和朕仔细商谈过此事,按于少保的打算,今岁以内,当基本结束诸事。”
“如此一来,朝廷的担子,就十分重了!”
“朕之所以派于少保和金尚书两位重臣,一南一北主持此事,便是想要速战速决。”
“但是,便如你所说,边境各处情况复杂,边将,边军,塞王,乃至地方仕绅,皆牵涉其中,金尚书虽已竭尽全力,但是,仍旧难以在年前处理结束。”
“庆王,肃王皆驻甘宁之地,如你所说,这二府的整饬之事,已然有了方案。”
说着话,朱祁玉从身旁抽出一份奏疏,命人递到了杜宁面前,接着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