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168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隆冬雪季,召先生进宫入见,想是一路风雪,先生先烤烤火暖暖身子。”
    于谦恭敬的谢恩之后,坐了下来,这才抬起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对面的天子,眼瞧着天子脸色红润,精神良好,这才露出一丝笑意,道。
    “这御花园景色虽好,但是毕竟寒气深重,陛下身子刚好些,还是要注意一些。”
    君臣二人,默契的都没有提到,近段时间以来太子监国的事情,寒暄了几句之后,朱祁钰便说起了正事。
    “先生送来的详奏,朕看过了,这次的差事先生办的很好,孛都等人所居的草场距离适中,一旦他有图谋不轨之心,我边境官军,也可有防御整备的时间,除此之外,边贸已然正常恢复,这对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于谦这次出京,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安置孛都的部族,同时,和其他几个仍在和孛都交战的部族居中调停。
    虽然说,大明在土木一战后有衰落的趋势,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整备,也算是恢复了元气,再加上有互市的筹码在,稍微有些规模的部族,也颇有顾及,因此,这件事情还算是顺利。
    当然,草原各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大明可以居中调停,但是也有限度,更何况,无论是从朱祁钰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于谦的立场来看,草原有限度的混乱,要比一片祥和更好。
    所以,最终达成的盟约内容很简单,其一,各部同大明之间的互市正常进行,其他部族不得劫掠扰乱,否则,各部可共同出兵击之,其二,也是孛都竭力想要争取的,各部交战,并不劫掠牧民。
    事实上,后者的难度要比前者大很多,孛都一直希望,在出现这种状况时,大明可以出手干预。
    但是,于谦显然明白他的用心,草原之上,牧民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有足够的牧民在,那么假以时日,一定能培养出足够数量和战力的骑兵。
    所以,虽然答应居中调停,但是,于谦拒绝了大明在必要时候出手干预的请求,仅仅只是帮助孛都和其他几个部族之间,达成了明面上的盟约,说白了,这条盟约实际上就是看在大明的面子上,做做表面功夫而已,实际上私底下各部之间的交战,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而这一点对于大明来说,其实反而是有好处的,毕竟,孛都虽然归附,但是,他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在确定他的忠心之前,大明不可能放任他肆无忌惮的恢复自己的实力。
    允许他内迁到临近边境的草场,且开放互市,但并不真正解决他和其他各部之间的矛盾,任其继续交战,对于大明来说,是眼下最好的策略。
    不过也正因如此,要协调的部族众多,而于谦除了安排孛都归附一事外,还要考察边境重镇的状况,再加上为了安全起见,他不能长期离开大同或者宣府城,所以,光是联络各部族的使者,等待他们赶来,就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以至于绵延了一年多,才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完毕。
    面对天子的夸赞,于谦倒是平静的很,微微躬身拱手道。
    “此皆陛下圣德,威伏海内,令各部族有所忌惮,臣不过代行威权,居中协调了一番而已,并无寸功,得陛下赞誉,受之有愧。”
    闻听此言,朱祁钰倒是笑了起来,打趣道。
    “先生这是在暗讽朕就只会耍嘴皮子,真正的好处是半点不给,是吧?”
    这话要是换了别的大臣过来,非得吓个半死不可,但是,于谦却不一样,看到天子这副神情,他有些无奈,可还是认真的答道。
    “能够为社稷出力,是臣的福分,身外之物,非臣所好也!”
    话音落下,朱祁钰倒是眸光一闪,并没有接下去,思索了片刻,他又开口问道。
    “先生此次出京,一是为了孛都之事,二是为了此前提过的九边重镇,不知这一年下来,先生可有所得?”
    提起此事,于谦顿时打起了精神,思忖了一番,道。
    “陛下,臣这一年多下来,再次将边境巡视了一遍,确实颇有所得,九边之设,臣心中已有腹案,但是,臣还是要劝陛下,数年之内,不可大兴土木。”
    朱祁钰没有说话,只是示意于谦继续说下去,于是,后者轻轻叹了口气,接着道。
    “如今边境各处,关隘已经基本修复,军屯也逐渐开始走上正轨,若要兴建军镇,边军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各地近年以来灾情频频,难以抽调出大量的徭役兴建。”
    “臣亲自考察过后,若要兴建九边,首处当重延绥,此镇若成,则东起黄甫川,西至定边营,其间千二百里皆可兼顾,但是,若要将此镇建成和大同,宣府一样的坚城,非一日之功,以近几年的灾情状况来看,臣觉得,至少要三年以上的平顺年景,才可以逐步开始启动。”
    言及至此,于谦的脸上也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按理来说,三年的平顺年景,其实并不算太难,但是,谁又能想到,这几年下来,竟然连一年的安顺,都得不来呢……
    听了于谦的话,朱祁钰也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他轻轻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于谦的说法,道。
    “既然如此,那么,倒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