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201节(2/3)
转身之时,心中不由嘀咕着,这郭使君,也不是个好伺候的人,当然,也非凡人,那等气度,世间少见。
晚些的时候,刘承祐亲临诏狱,一身明黄衮袍,在光线黯淡的狱内都十分扎眼。狱长亲自作陪,引刘承祐探视郭荣,至监房前,一扫其间布置,不由瞥着狱长:“朕还不知,大汉的监狱,条件竟然如此优渥?”
一句话,说得狱长猛缩了下脖子,不敢看刘承祐,只瞥了瞥郭荣,诺诺不知如何应答。
“罪臣郭荣,叩见陛下!”隔着牢门,郭荣起身,行礼拜倒。
牢门打开,刘承祐弯身进入,越过郭荣,坐到他那方小案后,郭荣又调转方向,保持着叩拜。
“起来吧!”刘承祐叹了口气:“坐!”
郭荣这才起身,相对而跪,拱手向刘承祐:“怎劳陛下亲临。”
“自前次北巡以来,你我君臣也有一年多未见了,甚是想念!”刘承祐伸手,将案上散乱的一些纸张,拾掇起来:“不过,没想到,再见却是在这囹圄之中!不过,朕看你在此间,待得还是很自在嘛!”
“陛下说笑了。”见刘承祐动作,郭荣忙不迭地,帮忙整理。神情已然无法保持淡然,在三两年前,面对少年刘承祐,郭荣向来应付自如,而泰然处之,但如今,面对进入青年期的天子,根本无法做到了,不只是身份加成的缘故。
刘承祐坐在那边,就如一汪静潭,深不可测。
“臣,让陛下为难了!”最终,还是郭荣主动开口了。
刘承祐却一摆手:“朕今日,不是来听你解释的!
濮州之事,也没有多提的必要,朕想了解的已然了解,不想了解的也没有了解的必要。”
“你面上,倒是多了些老态。如朕所察,你在澶州,呕心沥血,以治州政,难怪有其口碑!”刘承祐目光落在郭荣脸上,观察着他的表情。
郭荣则微微一叹:“不及陛下正当年华啊!”
刘承祐来诏狱,没让张德钧随行,而是让张永德跟着伺候,朝他招了招手。见状,张永德立刻将手中提着的食盒打开,把几碟菜,摆上,酒水斟上。
这,大概是郭荣到京后,郭家的亲戚,第一次看到他。张永德与郭荣,只是对视了一眼,并未作话,并且主动地站到牢门口,守着。
“朕带了点酒菜。”刘承祐举杯,与双手局促捧杯相应的郭荣,碰了一下,语气轻松道:“许久没与你对饮了,在这监房之中,倒是别有一番趣意。”
“臣拜谢陛下款待。”郭荣道。
将注意力,放到收起的那些纸张上,刘承祐拿起浏览起来,随意地问道:“写了些什么?”
郭荣主动替刘承祐斟上酒,嘴里回答着:“都是臣在澶州治政的一些见解与总结,或可供后任之人,聊作参考。另有一些为政之道的论述。”
“连继任之事,都已经考虑到了啊!”刘承祐眼皮一抬,瞥着郭荣:“不过这为政之道,倒也颇合时局国情。”
“郭荣就是郭荣,这狱中度日,亦未荒废!”
“陛下谬赞。”
“镇宁军,朕原打算废其节度,然考虑其乃黄河重镇,京畿门户,不便轻废。”又喝了两口酒,有点气氛,刘承祐脸上没那么冷淡了,方才说道:“不过,朕打算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将各方镇支郡废除,就从镇宁军开始。趁着这场风波,将濮州析出,由朝廷直接派遣知州、转运使、镇守使,分掌控军州事!”
“这能知濮州者,郭卿可有人选?”刘承祐看着郭荣问道。
闻问,郭荣难免诧异:“陛下让臣推荐?”
“你的眼光,朕相信。”刘承祐点了下头:“此前你举荐入禁军的马仁瑀与潘美,就是难得的人才。马仁瑀孔武,已入朕的奉宸营,而潘美,朕观其,更有统帅之才!”
迎着刘承祐的目光,郭荣垂下目光,拱手:“容臣想想。”
言罢,果真陷入的沉思。当然,郭荣不是在思考举荐之人,而是在琢磨天子是否有其他用意。但是,当真想不出个所以然,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了,濮州事确定是过关了。
没让刘承祐等太久,郭荣说道:“吕胤,字余庆,幽州人,原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年纪虽轻,明理知义,有治政典事之才,臣在澶州,辟其为节度幕佐。陛下如不以其年轻,知濮州,当属其力所能及。”
“那就此人了!”刘承祐不假思索,袖摆一撩,便定下此事。
来见郭荣,当然不只是为了请他喝酒,刘承祐起身,离开前,抬指道:“一个张建雄,死不足惜!不过,其人终究是大汉州使,朝廷委命。镇宁军你待不了了,也不留你在东京,去徐州吧!”
撂下一句话,刘承祐背手而去。
郭荣则想了想,从后拜倒:“谢陛下!恭送陛下!”
第42章 李郡公一怒
夜幕下的武德司,平添几分幽冷,衙匾上的三个字,都显得张牙舞爪。衙堂之内,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两排松明火在不大的夜风中摇晃,几名武德司亲事、探事官与守备的卫士远远得避开,目光时不时地瞄向堂内。
此时,京畿都知后赞,正满面惶恐,跪在其间,抖似筛糠,
晚些的时候,刘承祐亲临诏狱,一身明黄衮袍,在光线黯淡的狱内都十分扎眼。狱长亲自作陪,引刘承祐探视郭荣,至监房前,一扫其间布置,不由瞥着狱长:“朕还不知,大汉的监狱,条件竟然如此优渥?”
一句话,说得狱长猛缩了下脖子,不敢看刘承祐,只瞥了瞥郭荣,诺诺不知如何应答。
“罪臣郭荣,叩见陛下!”隔着牢门,郭荣起身,行礼拜倒。
牢门打开,刘承祐弯身进入,越过郭荣,坐到他那方小案后,郭荣又调转方向,保持着叩拜。
“起来吧!”刘承祐叹了口气:“坐!”
郭荣这才起身,相对而跪,拱手向刘承祐:“怎劳陛下亲临。”
“自前次北巡以来,你我君臣也有一年多未见了,甚是想念!”刘承祐伸手,将案上散乱的一些纸张,拾掇起来:“不过,没想到,再见却是在这囹圄之中!不过,朕看你在此间,待得还是很自在嘛!”
“陛下说笑了。”见刘承祐动作,郭荣忙不迭地,帮忙整理。神情已然无法保持淡然,在三两年前,面对少年刘承祐,郭荣向来应付自如,而泰然处之,但如今,面对进入青年期的天子,根本无法做到了,不只是身份加成的缘故。
刘承祐坐在那边,就如一汪静潭,深不可测。
“臣,让陛下为难了!”最终,还是郭荣主动开口了。
刘承祐却一摆手:“朕今日,不是来听你解释的!
濮州之事,也没有多提的必要,朕想了解的已然了解,不想了解的也没有了解的必要。”
“你面上,倒是多了些老态。如朕所察,你在澶州,呕心沥血,以治州政,难怪有其口碑!”刘承祐目光落在郭荣脸上,观察着他的表情。
郭荣则微微一叹:“不及陛下正当年华啊!”
刘承祐来诏狱,没让张德钧随行,而是让张永德跟着伺候,朝他招了招手。见状,张永德立刻将手中提着的食盒打开,把几碟菜,摆上,酒水斟上。
这,大概是郭荣到京后,郭家的亲戚,第一次看到他。张永德与郭荣,只是对视了一眼,并未作话,并且主动地站到牢门口,守着。
“朕带了点酒菜。”刘承祐举杯,与双手局促捧杯相应的郭荣,碰了一下,语气轻松道:“许久没与你对饮了,在这监房之中,倒是别有一番趣意。”
“臣拜谢陛下款待。”郭荣道。
将注意力,放到收起的那些纸张上,刘承祐拿起浏览起来,随意地问道:“写了些什么?”
郭荣主动替刘承祐斟上酒,嘴里回答着:“都是臣在澶州治政的一些见解与总结,或可供后任之人,聊作参考。另有一些为政之道的论述。”
“连继任之事,都已经考虑到了啊!”刘承祐眼皮一抬,瞥着郭荣:“不过这为政之道,倒也颇合时局国情。”
“郭荣就是郭荣,这狱中度日,亦未荒废!”
“陛下谬赞。”
“镇宁军,朕原打算废其节度,然考虑其乃黄河重镇,京畿门户,不便轻废。”又喝了两口酒,有点气氛,刘承祐脸上没那么冷淡了,方才说道:“不过,朕打算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将各方镇支郡废除,就从镇宁军开始。趁着这场风波,将濮州析出,由朝廷直接派遣知州、转运使、镇守使,分掌控军州事!”
“这能知濮州者,郭卿可有人选?”刘承祐看着郭荣问道。
闻问,郭荣难免诧异:“陛下让臣推荐?”
“你的眼光,朕相信。”刘承祐点了下头:“此前你举荐入禁军的马仁瑀与潘美,就是难得的人才。马仁瑀孔武,已入朕的奉宸营,而潘美,朕观其,更有统帅之才!”
迎着刘承祐的目光,郭荣垂下目光,拱手:“容臣想想。”
言罢,果真陷入的沉思。当然,郭荣不是在思考举荐之人,而是在琢磨天子是否有其他用意。但是,当真想不出个所以然,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了,濮州事确定是过关了。
没让刘承祐等太久,郭荣说道:“吕胤,字余庆,幽州人,原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年纪虽轻,明理知义,有治政典事之才,臣在澶州,辟其为节度幕佐。陛下如不以其年轻,知濮州,当属其力所能及。”
“那就此人了!”刘承祐不假思索,袖摆一撩,便定下此事。
来见郭荣,当然不只是为了请他喝酒,刘承祐起身,离开前,抬指道:“一个张建雄,死不足惜!不过,其人终究是大汉州使,朝廷委命。镇宁军你待不了了,也不留你在东京,去徐州吧!”
撂下一句话,刘承祐背手而去。
郭荣则想了想,从后拜倒:“谢陛下!恭送陛下!”
第42章 李郡公一怒
夜幕下的武德司,平添几分幽冷,衙匾上的三个字,都显得张牙舞爪。衙堂之内,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两排松明火在不大的夜风中摇晃,几名武德司亲事、探事官与守备的卫士远远得避开,目光时不时地瞄向堂内。
此时,京畿都知后赞,正满面惶恐,跪在其间,抖似筛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