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13节(2/4)
仍旧很重,并且,越穷的地方百姓生计越艰难。虽然有一座最繁荣富庶的开封城,却难以掩盖各道州仍有大量处在温饱线以下的百姓。
刘皇帝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南平诸国,北逐契丹,屡次对外征伐,使得战争成为了乾祐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支撑这些军事行动?谈及本质,还是靠对黎民百姓的压榨……
刘皇帝所领导的大汉朝廷,聪明的地方,在于始终有一个度,维持着一个底线,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合理的国家社会管理体系。当发现国力、民力跟不上时,也果断停下脚步,做好休养恢复。
整个过程中,虽然大汉在不断前进,社会活力也在增长,但是,若让大汉百姓谈一谈“幸福指数”,没有多少人会觉得满意。
皇城司与武德司有针对京内外民情的调查关注,刘皇帝得到的反馈是,税收太重,负担太重。在经历了十五年相对和平安定的生活之后,大汉百姓已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不受战乱祸害的安定环境就能满足得了的了。
北方的百姓尚且如此,而况于承平已久的南方黎民。就如刘承祐此前就意识到的那般,到如今这个阶段,新一代的民众逐渐成长,成为大汉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至少,原本还可以接受的税收、徭役,如今也显得过时,显得过重了。
乾祐十五年间,灾害也算频繁,虽然在刘承祐的督导下,每次都全力应付,积极救治。但是,即便到乾祐十五年了,只要发生规模大一点的灾害,就有流民,就有饥荒,就需要朝廷去救助,为何,家无余粮罢了……
因此,在了解过大汉的实际国情、民情后,刘皇帝也就知道,下一步的治国方向了,不管什么手段、政策,目的只有一个,减轻百姓的负担。
然而,这又会带来财税的问题,民众负担减轻了,朝廷的收入定然减少。这必定给国家带来财政上的压力,然后,又如何将国家的税收维持在一个合格的水平,又如何减轻财政压力,这或许又将带来朝廷内部的改革,制度的完善,国策的更新……
可以想见,问题会一个套一个,一个接一个,但是,大的方向,刘承祐心里坚定了的。
毕竟,时代不同了。
第3章 姐夫的汇报
“过往谈起蜀中,往往以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来形容,臣在成都这些年,也确感如此。不过,在臣看来,蜀中之大利,主要有三,其一盐,其二茶,其三蚕!这几年,臣等治蜀,养息民生,所用之政,大都与此三者相关!”崇政殿内,赶了数千里路返返回东京的驸马宋延渥向刘皇帝侃侃而谈:
“张美非止有调度补给、供馈军需之能,更有理财才干。孟蜀时期,为事奢侈,加强军备,除了增加赋税之外,更重征于盐、茶,以此获利颇多,然境内盐户、茶农,生计艰苦,怨气甚众。
经张美一番整顿,废除苛敛之法,惩治不良墨吏,打击不法奸商,提高购入价钱,制定合理出价,到如今,盐、茶售卖气象,已焕然一新,一切进入正轨,民怨已消,而感朝廷恩德,生民归心。
往者贫富之不均,于蜀中尤为突出,矛盾尖锐,蜀乱之后,豪强外迁,无地之民,因之授田,穷困之家,生计有望。臣与赵普所为,不过明令强纪,严于治吏,宽以治民,虽不敢自夸,却也敢说无负于陛下所托……”
看着自信的姐夫,刘承祐心中暗赞,都是快满四十的人了,还是这般风度翩翩,气度折人。嘴里则轻笑道:“姐夫与赵普、张美等臣工的成绩,朕也是有所耳闻的,能在四年之内,就使蜀中大治,人心依附,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这都是在陛下与朝廷的教导下,循制而行事!”宋延渥又谦虚道。
见状,刘承祐摆了摆手,呵呵轻笑道:“都是一家人,姐夫也不必如此拘束!”
显然,宋延渥虽然在刘承祐面前保持着他的风度风采,但实际上,还是很小心的,举止很矜持,不敢真的把刘皇帝当小舅子看待。外戚之中,论及政治智慧,宋延渥是排得上号的。
在平定孟蜀之后,治蜀功臣主要有五个人,宋延渥、赵普、张美、边光范、王明,宋延渥是剑南道布政使,张美是主管整个川蜀财政大权的转运使,赵普则以巡抚之职,协调诸事,可以说,是在这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方才在这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到如今,每年川蜀地区给朝廷的输送的税收,折合铜钱已达五百万贯,这与孟昶时期的最高收入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然而若考虑到那些年蜀地经受的祸乱与折腾,再算上那些急征繁赋,苛捐杂税,就可知道,能在四年之后达到现在的成就,有多不容易。
刘承祐琢磨了下,问道:“依你之见,朝廷对川蜀的两税税额,可能再增加?”
闻言,宋延渥露出了一抹意外之色,但注意到刘皇帝认真的表情,想了想道:“陛下,恕臣直言,川蜀当今之局面,已趋于稳定良好,但川蜀百姓所承受的负担并不轻松,照此趋势,若再得一定时间的恢复,无灾害相祸,则朝廷可逐步进行调整,但此时,臣不建议增加税额,以免生差池!”
见状,刘承祐
刘皇帝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南平诸国,北逐契丹,屡次对外征伐,使得战争成为了乾祐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支撑这些军事行动?谈及本质,还是靠对黎民百姓的压榨……
刘皇帝所领导的大汉朝廷,聪明的地方,在于始终有一个度,维持着一个底线,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合理的国家社会管理体系。当发现国力、民力跟不上时,也果断停下脚步,做好休养恢复。
整个过程中,虽然大汉在不断前进,社会活力也在增长,但是,若让大汉百姓谈一谈“幸福指数”,没有多少人会觉得满意。
皇城司与武德司有针对京内外民情的调查关注,刘皇帝得到的反馈是,税收太重,负担太重。在经历了十五年相对和平安定的生活之后,大汉百姓已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不受战乱祸害的安定环境就能满足得了的了。
北方的百姓尚且如此,而况于承平已久的南方黎民。就如刘承祐此前就意识到的那般,到如今这个阶段,新一代的民众逐渐成长,成为大汉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至少,原本还可以接受的税收、徭役,如今也显得过时,显得过重了。
乾祐十五年间,灾害也算频繁,虽然在刘承祐的督导下,每次都全力应付,积极救治。但是,即便到乾祐十五年了,只要发生规模大一点的灾害,就有流民,就有饥荒,就需要朝廷去救助,为何,家无余粮罢了……
因此,在了解过大汉的实际国情、民情后,刘皇帝也就知道,下一步的治国方向了,不管什么手段、政策,目的只有一个,减轻百姓的负担。
然而,这又会带来财税的问题,民众负担减轻了,朝廷的收入定然减少。这必定给国家带来财政上的压力,然后,又如何将国家的税收维持在一个合格的水平,又如何减轻财政压力,这或许又将带来朝廷内部的改革,制度的完善,国策的更新……
可以想见,问题会一个套一个,一个接一个,但是,大的方向,刘承祐心里坚定了的。
毕竟,时代不同了。
第3章 姐夫的汇报
“过往谈起蜀中,往往以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来形容,臣在成都这些年,也确感如此。不过,在臣看来,蜀中之大利,主要有三,其一盐,其二茶,其三蚕!这几年,臣等治蜀,养息民生,所用之政,大都与此三者相关!”崇政殿内,赶了数千里路返返回东京的驸马宋延渥向刘皇帝侃侃而谈:
“张美非止有调度补给、供馈军需之能,更有理财才干。孟蜀时期,为事奢侈,加强军备,除了增加赋税之外,更重征于盐、茶,以此获利颇多,然境内盐户、茶农,生计艰苦,怨气甚众。
经张美一番整顿,废除苛敛之法,惩治不良墨吏,打击不法奸商,提高购入价钱,制定合理出价,到如今,盐、茶售卖气象,已焕然一新,一切进入正轨,民怨已消,而感朝廷恩德,生民归心。
往者贫富之不均,于蜀中尤为突出,矛盾尖锐,蜀乱之后,豪强外迁,无地之民,因之授田,穷困之家,生计有望。臣与赵普所为,不过明令强纪,严于治吏,宽以治民,虽不敢自夸,却也敢说无负于陛下所托……”
看着自信的姐夫,刘承祐心中暗赞,都是快满四十的人了,还是这般风度翩翩,气度折人。嘴里则轻笑道:“姐夫与赵普、张美等臣工的成绩,朕也是有所耳闻的,能在四年之内,就使蜀中大治,人心依附,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这都是在陛下与朝廷的教导下,循制而行事!”宋延渥又谦虚道。
见状,刘承祐摆了摆手,呵呵轻笑道:“都是一家人,姐夫也不必如此拘束!”
显然,宋延渥虽然在刘承祐面前保持着他的风度风采,但实际上,还是很小心的,举止很矜持,不敢真的把刘皇帝当小舅子看待。外戚之中,论及政治智慧,宋延渥是排得上号的。
在平定孟蜀之后,治蜀功臣主要有五个人,宋延渥、赵普、张美、边光范、王明,宋延渥是剑南道布政使,张美是主管整个川蜀财政大权的转运使,赵普则以巡抚之职,协调诸事,可以说,是在这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方才在这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到如今,每年川蜀地区给朝廷的输送的税收,折合铜钱已达五百万贯,这与孟昶时期的最高收入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然而若考虑到那些年蜀地经受的祸乱与折腾,再算上那些急征繁赋,苛捐杂税,就可知道,能在四年之后达到现在的成就,有多不容易。
刘承祐琢磨了下,问道:“依你之见,朝廷对川蜀的两税税额,可能再增加?”
闻言,宋延渥露出了一抹意外之色,但注意到刘皇帝认真的表情,想了想道:“陛下,恕臣直言,川蜀当今之局面,已趋于稳定良好,但川蜀百姓所承受的负担并不轻松,照此趋势,若再得一定时间的恢复,无灾害相祸,则朝廷可逐步进行调整,但此时,臣不建议增加税额,以免生差池!”
见状,刘承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