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92节(1/4)
于是,铁骑出营向西,刘皇帝亲自带着人,往设好的围场奔去。及至围场,耶律璟这个打猎狂人,早按捺不住,率先抵达了。
在两国皇帝二度会见的同时,罗彦瓌则把负责围场护卫的将领叫来,严厉地训告,务必保持高度警备,严密地盯着契丹人的动向。
对于罗彦瓌而言,两国皇帝会猎,他不管什么场面、过程、结果,只关注刘皇帝的安危,至于其他,完全不在乎。
同样,御营那边,在刘廷翰的率领下,也是兵不解甲,刀不离身,严肃以待,随时准备出击,以备不测之变。
因此,相较于昨日的故角峥嵘,争锋相对,今日会猎的气氛虽然缓和不少,但“友好”交流的背后,闪烁的是几乎不加掩饰的刀光剑影。
这样的背景下,也没有人能对此次“皇帝的会见”抱有过多和平友好的期待……
双方约千人的队伍,在方圆三十里的草场之内,纵横追逐,比拼射猎。耶律璟也把他亲军中最精悍的勇士带来了,论马上的各项技术,胡人有其先天的优势,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拼硬势力,哪怕不妄自菲薄,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大汉的骑士们并不能压过。
当年北伐之时,在幽州的几次正面骑兵会战对决中,汉军的伤亡明显大过辽军。想要仅靠骑兵胜过辽军,那时候的汉军是不如的,最终能够在对辽战争上取得胜利,还是靠着筹谋得当,也及整体上的优势,没有让辽军骑兵的优势彻底发挥出来。
当然,如今十年过去了,大汉骑兵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要拼马上作战,搏命拼杀,那考量的东西可就多了,汉骑装备上的优势也是明显的。如要论胜负,还得真正打过才知道。
与耶律璟兴冲冲的,无所顾忌地带着契丹骑是驰骋逐猎,刘皇帝自家人知自家事,表现得很佛系,为免丢脸,也并不逞强,只是骑着马在围场中溜达,闲适而自在。
“赵卿,方才看到了吧,马上功夫,不如人家的地方,还得承认,虚心学习!”刘皇帝与赵匡胤谈着话,聊的东西还是避不开两国军事。
“陛下说得是!军械再犀利,也需要将士的武勇去发挥,对骑兵的训练,还当继续强化!”赵匡胤当然是顺着刘皇帝的话说:“且臣观辽国甲械之精,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粗糙!”
“赵卿或许不知,这些年,辽国国内在冶炼、锻造上也是有技艺的,军备打造,他们可从来没有的懈怠过!”刘皇帝语气幽幽,说出一些秘闻:“过去的几十年,契丹收拢的汉人工匠、各项技艺,对其军备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汉军对辽军,在军备上的优势是存在的,但要说有压倒性的优势,那就是吹牛了。大汉更大的优势,质量上有所体现,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规模上。
“听闻辽国又重新武装起了一只重甲铁鹞子军,堪称辽军战力之巅,可惜此番并未随辽主前来,不得一窥其貌!”赵匡胤说道:“异日交战,不得不防啊!”
“根据辽国内部的密探,那支新铁鹞子军,足有五千人!”刘皇帝表情严肃了些,说道:“他要是带来了,那朕就不得不多添几分小心,怀疑其用心了!”
或许重骑有其缺陷与弱点,但这并不掩饰其强悍的攻击能力,正面对决,就是大杀器。因此,汉辽双方,在重骑的培养上,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
而大汉这边,在感受过当年那支辽军的那支铁鹞子的威力后,也大了在这上面的建设,不过还是困于战马,到如今,也只有七千骑。
“我们的重骑,仍需加强了,至少要一万人!”刘皇帝这么道。
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
夏州,都指挥司衙门。
这既是已形成常制的地方三司之一,也是偌大个榆林道的军事中心。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像榆林这样的边道,都司才是三司之首,实际的影响力要大大超过布政司。
这是特殊地域、民情导致的特殊军政情况,在诸边之中,倒也属寻常。在这些地方,军事力量的作用被明显放大了,也是保境安民,布政治安的最大保障。
西北其他几道,如河西、陇右者,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不过,河西道那边,布政使卢多逊是个强人,既是朝官,也奔走于东西,专注于西北事务十数年,资望、能耐、手腕都十分不俗,反而牢牢地把握着权力,没有负担地施展治才。
陇右道那边,布政使雷德骧也是个性烈的官员,又是曾今的计相,就这资历,布政司的权威就能得到保障。因此,在他权责范围的事情,根本容不得他人置喙。
也只有榆林道这边,担任军事主官的,还是天子股肱、大汉名将、新兴郡公杨业,一系列的光环加诸于身,也使得杨业成为当下榆林道权势最重的一个人。
不过,杨业本不是一个贪恋权位的人,人品操守素为人敬重,倒也没有倚势欺人。布政使吴廷祚,也是西北定边的功勋,文武双全,资望深厚,二者之间,配合起来还算和谐。
从刘皇帝的用人就可以看出,是费了不少心思的。在西北这种形势复杂的地区,想要做到高度的军政分离,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也只有在任官遣将方面,多加思量,尽量平衡军
在两国皇帝二度会见的同时,罗彦瓌则把负责围场护卫的将领叫来,严厉地训告,务必保持高度警备,严密地盯着契丹人的动向。
对于罗彦瓌而言,两国皇帝会猎,他不管什么场面、过程、结果,只关注刘皇帝的安危,至于其他,完全不在乎。
同样,御营那边,在刘廷翰的率领下,也是兵不解甲,刀不离身,严肃以待,随时准备出击,以备不测之变。
因此,相较于昨日的故角峥嵘,争锋相对,今日会猎的气氛虽然缓和不少,但“友好”交流的背后,闪烁的是几乎不加掩饰的刀光剑影。
这样的背景下,也没有人能对此次“皇帝的会见”抱有过多和平友好的期待……
双方约千人的队伍,在方圆三十里的草场之内,纵横追逐,比拼射猎。耶律璟也把他亲军中最精悍的勇士带来了,论马上的各项技术,胡人有其先天的优势,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拼硬势力,哪怕不妄自菲薄,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大汉的骑士们并不能压过。
当年北伐之时,在幽州的几次正面骑兵会战对决中,汉军的伤亡明显大过辽军。想要仅靠骑兵胜过辽军,那时候的汉军是不如的,最终能够在对辽战争上取得胜利,还是靠着筹谋得当,也及整体上的优势,没有让辽军骑兵的优势彻底发挥出来。
当然,如今十年过去了,大汉骑兵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要拼马上作战,搏命拼杀,那考量的东西可就多了,汉骑装备上的优势也是明显的。如要论胜负,还得真正打过才知道。
与耶律璟兴冲冲的,无所顾忌地带着契丹骑是驰骋逐猎,刘皇帝自家人知自家事,表现得很佛系,为免丢脸,也并不逞强,只是骑着马在围场中溜达,闲适而自在。
“赵卿,方才看到了吧,马上功夫,不如人家的地方,还得承认,虚心学习!”刘皇帝与赵匡胤谈着话,聊的东西还是避不开两国军事。
“陛下说得是!军械再犀利,也需要将士的武勇去发挥,对骑兵的训练,还当继续强化!”赵匡胤当然是顺着刘皇帝的话说:“且臣观辽国甲械之精,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粗糙!”
“赵卿或许不知,这些年,辽国国内在冶炼、锻造上也是有技艺的,军备打造,他们可从来没有的懈怠过!”刘皇帝语气幽幽,说出一些秘闻:“过去的几十年,契丹收拢的汉人工匠、各项技艺,对其军备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汉军对辽军,在军备上的优势是存在的,但要说有压倒性的优势,那就是吹牛了。大汉更大的优势,质量上有所体现,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规模上。
“听闻辽国又重新武装起了一只重甲铁鹞子军,堪称辽军战力之巅,可惜此番并未随辽主前来,不得一窥其貌!”赵匡胤说道:“异日交战,不得不防啊!”
“根据辽国内部的密探,那支新铁鹞子军,足有五千人!”刘皇帝表情严肃了些,说道:“他要是带来了,那朕就不得不多添几分小心,怀疑其用心了!”
或许重骑有其缺陷与弱点,但这并不掩饰其强悍的攻击能力,正面对决,就是大杀器。因此,汉辽双方,在重骑的培养上,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
而大汉这边,在感受过当年那支辽军的那支铁鹞子的威力后,也大了在这上面的建设,不过还是困于战马,到如今,也只有七千骑。
“我们的重骑,仍需加强了,至少要一万人!”刘皇帝这么道。
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
夏州,都指挥司衙门。
这既是已形成常制的地方三司之一,也是偌大个榆林道的军事中心。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像榆林这样的边道,都司才是三司之首,实际的影响力要大大超过布政司。
这是特殊地域、民情导致的特殊军政情况,在诸边之中,倒也属寻常。在这些地方,军事力量的作用被明显放大了,也是保境安民,布政治安的最大保障。
西北其他几道,如河西、陇右者,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不过,河西道那边,布政使卢多逊是个强人,既是朝官,也奔走于东西,专注于西北事务十数年,资望、能耐、手腕都十分不俗,反而牢牢地把握着权力,没有负担地施展治才。
陇右道那边,布政使雷德骧也是个性烈的官员,又是曾今的计相,就这资历,布政司的权威就能得到保障。因此,在他权责范围的事情,根本容不得他人置喙。
也只有榆林道这边,担任军事主官的,还是天子股肱、大汉名将、新兴郡公杨业,一系列的光环加诸于身,也使得杨业成为当下榆林道权势最重的一个人。
不过,杨业本不是一个贪恋权位的人,人品操守素为人敬重,倒也没有倚势欺人。布政使吴廷祚,也是西北定边的功勋,文武双全,资望深厚,二者之间,配合起来还算和谐。
从刘皇帝的用人就可以看出,是费了不少心思的。在西北这种形势复杂的地区,想要做到高度的军政分离,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也只有在任官遣将方面,多加思量,尽量平衡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