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08节(2/3)
我为何不行?”
听其言,感其志,刘皇帝认真起来,表情也严肃起来,盯着刘旻,刘旻也胆大,眼睛不带眨地迎视。
“行军打仗可不是射猎,更不是游戏!”刘皇帝说道。
“我知道!”刘旻点头。
父子俩又对视几许,刘皇帝忽然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忽视过继出去的这个儿子了。沉吟,思量,刘旻也不急,就是昂首挺身,等待刘皇帝的决定。
“也好,陪你二哥去见识一下!”良久,刘皇帝这么说。
“二哥那边人够多了!”刘旻回道。
“你想去何处?”刘皇帝兴致忽然变得浓厚了。
“四哥在河西,我愿去榆林或者山阳!”刘旻早有主意。
“去榆林吧!”刘皇帝缓缓地点了点头,而后似恐吓一般:“杨业那边,可是要出塞,脱离后方,远赴绝域,步步艰险……”
“我不怕!”刘旻一点不露怯。
“去吧!”
“谢陛下!”刘旻躬身拜谢。
刘旻的主动请缨,给刘皇帝提了个醒,以往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年长的四个儿子身上,如今其他皇子也陆续长大,并有自己的想法与主意了……
开宝八年,春,三月朔,大汉西京皇城。
乾元殿前,百官齐聚,公卿俱在,华丽的仪仗整齐排列,白石御阶之下,上万自北伐各军抽调的将士汇聚于此,军容齐整,旗帜鲜明。
伴随着雄浑的鼓角声,刘皇帝一身礼服,高立于御阶之上,作为名义上的主帅,刘旸一身戎甲,在公卿、百官、将士们的注视下,稳步登阶,跪拜于帝前。
仪式感扑面而来,礼官朗声宣读完北伐檄文,刘皇帝拿过天子剑,交给刘旸,刘旸则满面肃穆,用力地接过。在其侧,赵匡胤、高怀德二人,也敬领帅印。
看着三人,刘皇帝没有废话,只是郑重道:“好好打!朕等着你们的捷报!”
“是!”
随着刘旸拔出御剑,直指苍穹,锐利的剑身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而在场的将士,顿时齐呼万岁、万胜。
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
根据枢密院的兵力配置,此番北伐,两京禁军要派出近七万将士,尤其是殿前司与侍卫司下辖的众马步军。
东京周边的禁军半数都被抽调,西京这边更是出大头,铁骑、龙捷、龙栖、小底、护圣、奉国诸军都在调派序列之内,河洛诸关的禁兵也是成建制地向北调动。
不过,直接从西京洛阳城出发的将士,只有两万步骑出头。数十万大军北伐,可不是集结好了再一起出发,而是分批调动,向各自的目的地赴命,而幽州则最大的一个集结点。
西京这边,除了乾元殿前的出征仪式外,还搞了一个出城仪式,奉命北伐的将士,都要从皇城正门出发,跨过河桥,沿着洛阳天街,走南门出,再行北上。
出征的人数不算多,但引起的轰动却不小,大汉开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这种充满仪式感的出征巡游。
天街两侧,围观的洛阳士民也是以十万计,观者如堵,人声如潮,不过都很有自觉地,待在警戒线外。
士民之中,有为子弟送行的,有为将士鼓励的,也有纯粹看热闹的,没有刻意组织,但声势浩大。
看着那旌旗猎猎,铠甲鲜明,长枪反射出的光芒锐利夺目,整齐的军容显示出一种强悍的气质。虽然大汉的禁军已然承平多年,但是建国以来长久的胜利下所培养出来的自信却始终存在,再加上对军队的建设工作从未放松,当大汉儿郎们披上战甲,跨上战刀,仍旧是那支睥睨天下的强军。
在万众的欢呼助威风中,出征的将士,也都不由地挺起了胸膛,迈动的步伐也更加铿锵有力。而洛阳百姓的反馈也更加热烈,他们似乎找回了属于古都居民沉寂已久的自信与热情,大汉儿郎开拓进取的精神与豪情也在这种气氛中迸发出来。
围观的人众中,也是形形色色,天南海北,官吏士农工商。当然,还包括那些寓居西京的各族商旅侨民,他们有不少人在大汉生活许久,感到吃惊的事物也见识不少了,然而此次出征的场面,威武强健的将士,热情雀跃的百姓,这些目睹的情状仍旧让他们感到震撼,心慕大汉繁华的同时,更添敬畏与向往。
在大汉走向繁盛的过程中,刘皇帝通过宣威司长年累月的宣传,一直默默地打造着官民百姓对朝廷、对国家的认同感,二十多年下来,已初见成效。
汉民之外,诸少数民族也一样,天街两侧欢呼呐喊的群众之中,就不乏吐蕃、苗、瑶、彝、党项、回鹘、女真人,甚至是高丽、扶桑,乃至那些裹着头巾的msl……
就如此前赵匡胤所说,此番北伐的将士中,以青俊为主,这么多年过去,大汉将士也更新换代了,后起之秀迭起,少壮派也彻底接替老兵老将们,而军功贵族子弟中的优秀人才也充斥其中。开宝封爵的贵族中,基本都有子弟在北伐军中效力。
洛阳北面的黄河渡口,最主要的自然是孟津与小平津了,都是历史悠久的古渡,也是交通要衢,在西京官府的开发下,这些年也日显活力,尤其是朝廷西迁之后。
而此番大军北上,
听其言,感其志,刘皇帝认真起来,表情也严肃起来,盯着刘旻,刘旻也胆大,眼睛不带眨地迎视。
“行军打仗可不是射猎,更不是游戏!”刘皇帝说道。
“我知道!”刘旻点头。
父子俩又对视几许,刘皇帝忽然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忽视过继出去的这个儿子了。沉吟,思量,刘旻也不急,就是昂首挺身,等待刘皇帝的决定。
“也好,陪你二哥去见识一下!”良久,刘皇帝这么说。
“二哥那边人够多了!”刘旻回道。
“你想去何处?”刘皇帝兴致忽然变得浓厚了。
“四哥在河西,我愿去榆林或者山阳!”刘旻早有主意。
“去榆林吧!”刘皇帝缓缓地点了点头,而后似恐吓一般:“杨业那边,可是要出塞,脱离后方,远赴绝域,步步艰险……”
“我不怕!”刘旻一点不露怯。
“去吧!”
“谢陛下!”刘旻躬身拜谢。
刘旻的主动请缨,给刘皇帝提了个醒,以往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年长的四个儿子身上,如今其他皇子也陆续长大,并有自己的想法与主意了……
开宝八年,春,三月朔,大汉西京皇城。
乾元殿前,百官齐聚,公卿俱在,华丽的仪仗整齐排列,白石御阶之下,上万自北伐各军抽调的将士汇聚于此,军容齐整,旗帜鲜明。
伴随着雄浑的鼓角声,刘皇帝一身礼服,高立于御阶之上,作为名义上的主帅,刘旸一身戎甲,在公卿、百官、将士们的注视下,稳步登阶,跪拜于帝前。
仪式感扑面而来,礼官朗声宣读完北伐檄文,刘皇帝拿过天子剑,交给刘旸,刘旸则满面肃穆,用力地接过。在其侧,赵匡胤、高怀德二人,也敬领帅印。
看着三人,刘皇帝没有废话,只是郑重道:“好好打!朕等着你们的捷报!”
“是!”
随着刘旸拔出御剑,直指苍穹,锐利的剑身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而在场的将士,顿时齐呼万岁、万胜。
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
根据枢密院的兵力配置,此番北伐,两京禁军要派出近七万将士,尤其是殿前司与侍卫司下辖的众马步军。
东京周边的禁军半数都被抽调,西京这边更是出大头,铁骑、龙捷、龙栖、小底、护圣、奉国诸军都在调派序列之内,河洛诸关的禁兵也是成建制地向北调动。
不过,直接从西京洛阳城出发的将士,只有两万步骑出头。数十万大军北伐,可不是集结好了再一起出发,而是分批调动,向各自的目的地赴命,而幽州则最大的一个集结点。
西京这边,除了乾元殿前的出征仪式外,还搞了一个出城仪式,奉命北伐的将士,都要从皇城正门出发,跨过河桥,沿着洛阳天街,走南门出,再行北上。
出征的人数不算多,但引起的轰动却不小,大汉开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这种充满仪式感的出征巡游。
天街两侧,围观的洛阳士民也是以十万计,观者如堵,人声如潮,不过都很有自觉地,待在警戒线外。
士民之中,有为子弟送行的,有为将士鼓励的,也有纯粹看热闹的,没有刻意组织,但声势浩大。
看着那旌旗猎猎,铠甲鲜明,长枪反射出的光芒锐利夺目,整齐的军容显示出一种强悍的气质。虽然大汉的禁军已然承平多年,但是建国以来长久的胜利下所培养出来的自信却始终存在,再加上对军队的建设工作从未放松,当大汉儿郎们披上战甲,跨上战刀,仍旧是那支睥睨天下的强军。
在万众的欢呼助威风中,出征的将士,也都不由地挺起了胸膛,迈动的步伐也更加铿锵有力。而洛阳百姓的反馈也更加热烈,他们似乎找回了属于古都居民沉寂已久的自信与热情,大汉儿郎开拓进取的精神与豪情也在这种气氛中迸发出来。
围观的人众中,也是形形色色,天南海北,官吏士农工商。当然,还包括那些寓居西京的各族商旅侨民,他们有不少人在大汉生活许久,感到吃惊的事物也见识不少了,然而此次出征的场面,威武强健的将士,热情雀跃的百姓,这些目睹的情状仍旧让他们感到震撼,心慕大汉繁华的同时,更添敬畏与向往。
在大汉走向繁盛的过程中,刘皇帝通过宣威司长年累月的宣传,一直默默地打造着官民百姓对朝廷、对国家的认同感,二十多年下来,已初见成效。
汉民之外,诸少数民族也一样,天街两侧欢呼呐喊的群众之中,就不乏吐蕃、苗、瑶、彝、党项、回鹘、女真人,甚至是高丽、扶桑,乃至那些裹着头巾的msl……
就如此前赵匡胤所说,此番北伐的将士中,以青俊为主,这么多年过去,大汉将士也更新换代了,后起之秀迭起,少壮派也彻底接替老兵老将们,而军功贵族子弟中的优秀人才也充斥其中。开宝封爵的贵族中,基本都有子弟在北伐军中效力。
洛阳北面的黄河渡口,最主要的自然是孟津与小平津了,都是历史悠久的古渡,也是交通要衢,在西京官府的开发下,这些年也日显活力,尤其是朝廷西迁之后。
而此番大军北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