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799节(2/4)
是他搜罗赵普的黑材料,他们是政敌,手中拿捏着一些东西,是很正常的事情,刘皇帝相信,赵普手中恐怕也有不少关于卢多逊的东西。
真正让刘皇帝愤怒的,恰恰是那一密室的材料,除了与他的党羽往来的信件、交易之外,还有大量官僚的黑材料,而显然,那么多东西,基本是通过都察院以及武德司这两大系统搜集的。
从这些东西可以看出,卢多逊以公器谋私利的情况有多严重,通过这些材料,随时可以罗织罪状,攻击政敌,也可以籍此挟制官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斗争的,定他个阴谋篡逆的罪都没问题,更何况,还有武德司参与其中。
因此,当这些东西暴露出来之后,卢多逊的下场,就几乎是注定的。如果只是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刘皇帝未必会真的取其性命,但偏偏,卢多逊有太多的取死之道。
而关于赵普的那些材料,刘皇帝一直按捺着,没有作声,一直到卢案逐渐平息,方才拿起来研究,同时也把皇城司、武德司他们搜集的秘档也调阅一番。
关于赵普的这些材料,内容很多,人事也复杂,刑部给卢多逊定的那些罪状中,基本都可以用在赵普身上。
这些开宝宰相,谁也不比谁干净,屁股底下都是一堆擦不干净的屎尿,像贪污、擅权、结党、谋私等,赵普自身或许相对干净,但他的亲友,他的门生同僚,又岂能完全没有牵涉。
对于这些,刘皇帝倒也看得开,并没有太过在意。连他自己都有自私的一面,更何况下面的那些大臣们,哪怕是以清誉著称的道德君子石熙载,也不是无尘无垢,更何况有太多短处的赵普了。
刘皇帝洞若观火,心知肚明,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在意,他只关心其利用价值。甚至始终坚持的吏治,此起彼伏的反贪反腐,也只是缓解矛盾、巩固统治的手段罢了。若是连这些都看不透,刘皇帝这个皇帝也就不合格了。
因此,阅览赵普的这些材料,刘皇帝也是有针对性的,对于大部分事情,只是一笑了之。但是,透过这些东西,还是看到了一些足令他忌惮的东西。
比如,十八年的宰相生涯,赵普积累了太多的政治资本,提拔了太多人,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用卢多逊的话来讲,天下官员,大半出于赵普门下,余者也多与他有牵连,当然,这种说法有些绝对,有些偏激,有些表面,但也能反映出赵普的威望。
而赵普用的那些人,成分也很复杂,有能臣干吏,也有蠹虫败类,尤其在中枢的一些人,私欲旺盛,贪腐谋私者,更不知凡己。
过去,有不少针对赵普党羽的攻击,有些被赵普挡住了,有些则被拿下了,但每一人,每一事,赵普也都是尽力维护,在这种情况下,赵普又岂能用干净来形容。
这些情况,同样不足为奇,刘皇帝也能接受,他既然用赵普,给他权力,就意味着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发生。
毕竟赵普这个宰相想要坐稳,想要在朝廷中有作为,需要实权,尤其是组织人事权力,需要一帮可用之人。
只要赵普本身不出问题,那朝廷就不会出大问题,而过去的十八年,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出现了各种弊案,但开宝盛世,赵普是有大功劳、大苦劳的。
当然,不是没有犯忌讳的情况,比如,在武德司搜罗的一些情况中,提到一点,赵普与皇城使张德钧有私下往来,虽然不算频繁密切,但暗地里的交易是绝对有的。
这自然是刘皇帝深为嫉恨的,有卢多逊、王寅武这一对在前,再暴出赵普与张德钧二人,倒也没那么惊悚,但刘皇帝的愤怒也是可想而知。
不过,毕竟是武德司上报的,皇城、武德两司之间的龃龉是朝野尽知的情况,而刘皇帝对王寅武又已经不信任了。
因此,对于这个情况,虽然引起了刘皇帝极强的猜忌之心,但多少是打了折扣。然而,不论如何,当刘皇帝开始认真审阅起这些黑材料时,也就代表着,刘皇帝对于赵普确实另有考虑的。
对于朝中赵普一党,也确实不打算继续放任,有整治之心。赵普这一个多月来的试探表现,刘皇帝如何不能察觉,但都三言两语,轻松揭过。
但这样的反应,也恰恰证明,他已经下定决心,他相信,以赵普的聪明,心里也清楚。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君臣二人之间,已然是心知肚明。
只不过,赵普囿于权力,一方面寻求后路,一方面又还保留这一丝丝的奢望。
而刘皇帝,之所以还没发动,也是顾虑到影响,毕竟,卢案闹得那么多,可以说举国震惊,事情未了,若是再把赵普拿下了,那朝廷恐怕就真的出乱子。
刘皇帝需要给朝廷一个喘息的机会,至少,也要等卢案的影响稍微消退之后,再行动作。
另一方面,则是对赵普如何安排,刘皇帝心中还没有一个定论,他需要综合考量,需要再看看赵普的表现。
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赵普不会步卢多逊的后路,这个老狐狸是素来有分寸的。更重要的,赵普这个开宝宰相,可是“开宝盛世”的标志性人物,这杆旗帜,刘皇帝怎么都不可能亲自将之折断,否则,既有伤他
真正让刘皇帝愤怒的,恰恰是那一密室的材料,除了与他的党羽往来的信件、交易之外,还有大量官僚的黑材料,而显然,那么多东西,基本是通过都察院以及武德司这两大系统搜集的。
从这些东西可以看出,卢多逊以公器谋私利的情况有多严重,通过这些材料,随时可以罗织罪状,攻击政敌,也可以籍此挟制官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斗争的,定他个阴谋篡逆的罪都没问题,更何况,还有武德司参与其中。
因此,当这些东西暴露出来之后,卢多逊的下场,就几乎是注定的。如果只是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刘皇帝未必会真的取其性命,但偏偏,卢多逊有太多的取死之道。
而关于赵普的那些材料,刘皇帝一直按捺着,没有作声,一直到卢案逐渐平息,方才拿起来研究,同时也把皇城司、武德司他们搜集的秘档也调阅一番。
关于赵普的这些材料,内容很多,人事也复杂,刑部给卢多逊定的那些罪状中,基本都可以用在赵普身上。
这些开宝宰相,谁也不比谁干净,屁股底下都是一堆擦不干净的屎尿,像贪污、擅权、结党、谋私等,赵普自身或许相对干净,但他的亲友,他的门生同僚,又岂能完全没有牵涉。
对于这些,刘皇帝倒也看得开,并没有太过在意。连他自己都有自私的一面,更何况下面的那些大臣们,哪怕是以清誉著称的道德君子石熙载,也不是无尘无垢,更何况有太多短处的赵普了。
刘皇帝洞若观火,心知肚明,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在意,他只关心其利用价值。甚至始终坚持的吏治,此起彼伏的反贪反腐,也只是缓解矛盾、巩固统治的手段罢了。若是连这些都看不透,刘皇帝这个皇帝也就不合格了。
因此,阅览赵普的这些材料,刘皇帝也是有针对性的,对于大部分事情,只是一笑了之。但是,透过这些东西,还是看到了一些足令他忌惮的东西。
比如,十八年的宰相生涯,赵普积累了太多的政治资本,提拔了太多人,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用卢多逊的话来讲,天下官员,大半出于赵普门下,余者也多与他有牵连,当然,这种说法有些绝对,有些偏激,有些表面,但也能反映出赵普的威望。
而赵普用的那些人,成分也很复杂,有能臣干吏,也有蠹虫败类,尤其在中枢的一些人,私欲旺盛,贪腐谋私者,更不知凡己。
过去,有不少针对赵普党羽的攻击,有些被赵普挡住了,有些则被拿下了,但每一人,每一事,赵普也都是尽力维护,在这种情况下,赵普又岂能用干净来形容。
这些情况,同样不足为奇,刘皇帝也能接受,他既然用赵普,给他权力,就意味着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发生。
毕竟赵普这个宰相想要坐稳,想要在朝廷中有作为,需要实权,尤其是组织人事权力,需要一帮可用之人。
只要赵普本身不出问题,那朝廷就不会出大问题,而过去的十八年,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出现了各种弊案,但开宝盛世,赵普是有大功劳、大苦劳的。
当然,不是没有犯忌讳的情况,比如,在武德司搜罗的一些情况中,提到一点,赵普与皇城使张德钧有私下往来,虽然不算频繁密切,但暗地里的交易是绝对有的。
这自然是刘皇帝深为嫉恨的,有卢多逊、王寅武这一对在前,再暴出赵普与张德钧二人,倒也没那么惊悚,但刘皇帝的愤怒也是可想而知。
不过,毕竟是武德司上报的,皇城、武德两司之间的龃龉是朝野尽知的情况,而刘皇帝对王寅武又已经不信任了。
因此,对于这个情况,虽然引起了刘皇帝极强的猜忌之心,但多少是打了折扣。然而,不论如何,当刘皇帝开始认真审阅起这些黑材料时,也就代表着,刘皇帝对于赵普确实另有考虑的。
对于朝中赵普一党,也确实不打算继续放任,有整治之心。赵普这一个多月来的试探表现,刘皇帝如何不能察觉,但都三言两语,轻松揭过。
但这样的反应,也恰恰证明,他已经下定决心,他相信,以赵普的聪明,心里也清楚。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君臣二人之间,已然是心知肚明。
只不过,赵普囿于权力,一方面寻求后路,一方面又还保留这一丝丝的奢望。
而刘皇帝,之所以还没发动,也是顾虑到影响,毕竟,卢案闹得那么多,可以说举国震惊,事情未了,若是再把赵普拿下了,那朝廷恐怕就真的出乱子。
刘皇帝需要给朝廷一个喘息的机会,至少,也要等卢案的影响稍微消退之后,再行动作。
另一方面,则是对赵普如何安排,刘皇帝心中还没有一个定论,他需要综合考量,需要再看看赵普的表现。
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赵普不会步卢多逊的后路,这个老狐狸是素来有分寸的。更重要的,赵普这个开宝宰相,可是“开宝盛世”的标志性人物,这杆旗帜,刘皇帝怎么都不可能亲自将之折断,否则,既有伤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