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827节(2/4)
又何尝不是小心翼翼,不愿来一场利落的赌博。当然左右战场胜负的,却不是交战的双方,李继迁在丰州设了个圈套,却忽视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道理。
致命的威胁来自背后,当然不是丰州,驸马都尉、山阳都指挥使李继隆,率领五千山阳铁骑,神兵天降,痛击叛军,联合孟玄喆,将李继迁叛军彻底击溃。
三万多叛军,一朝丧尽,李继迁狼狈逃窜,不知所终。官军只俘获了千余人,在官军的穷追猛打之下,逃脱者则不足千人,至于这样的战果是如何实现的,观者自明。
因此,在开宝二十一年还没结束的时候,夏州党项叛乱的主要力量,就已经被消灭了,李继迁这个贼首虽仍在逃亡,但朝廷又何尝真正在意过这么个人。
没有党项叛众支持的李继迁,说到底,也只是个流寇。而以榆林当下的形势,李继迁想要再像过去的一年多那样,屡扑屡起,更是难上加难了。
李继迁兵败,其势一跌到底,西进灵州的袁恪,也是个难兄难弟,他面对的是包括禁军在内的朝廷精锐,又是田重进这样的沙场宿将,还完全暴露汉军的视野之中。
与夏州平乱的纠缠不休不同,对袁恪叛军,则是完全的围剿。在袁恪叛军还没出盐州之时,就已经被田重进军逮住了,接连三战,叛军三战三败,等袁恪叛军逃入灵州境内之时,其众已然崩溃,而境地则更为险恶,在灵州官军的配合之下,被彻底困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直到被斩杀殆尽。
由“反正”的叛将王屾供出了袁恪下属那一干叛军贼将,有一个算一个,或被战场斩杀,或被俘虏后杀头。
就是袁恪这个盐州叛乱大首领,也没能逃脱一个惨淡的下场,他似乎并没有点上李继迁的逃避属性,在战场上被踏成肉泥。
袁恪此人,做宋江尚可,真让他领兵作战,当面锣对面鼓,与朝廷正面厮杀,也实在力有不足。这终究只是一个认不清自我,怀有不切实际野望的野心家罢了,借势而起,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甚至于,比李继迁败亡得更早。
事实上,进入开宝二十二年之后,整个榆林,已不存在大规模的叛军了,袁李二贼的迅速失败,也基本宣告了这场榆林大叛乱的最终结局。
不过,两场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榆林并未平静下来,不是那些造反作乱的党项人不愿妥协,而是朝廷的封锁仍在继续……
开春之后,官军再度出击,放开手脚,攻杀有叛军嫌疑的贼寇,而榆林境内,从贼与否,早已定性了。当然,在此事上,除了一部分官军之外,承担屠刀角色的,乃是那些附属的杂胡部众。
在行营的放任乃至鼓励下,不论是为了生存还是财富,这些杂胡仆从,都毫不犹豫朝那些“叛贼”举起屠刀,肆意杀戮,提人头向朝廷请赏。
整个榆林,在开宝二十二年之初,就逐渐成为了一座斗兽场,所有被官府排斥在外的人,都不得不化身禽兽,互相啃咬,互相厮杀,直到血流尽,人死光。
第198章 秦王的请求
上元节刚过,东京士民尚沉浸在佳节喜悦的氛围中,京师各处的花灯彩带尚且鲜艳,官员职吏们仍旧享受着难得的休沐时光。
当然,这些与太子刘旸以及高官重臣们无关,崇元殿御宴后,刘旸只得到了一日的歇息,便再度收拾心情、鼓足精神,投入到繁重的国事当中。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正当忙碌之际。
这数月来,朝廷的重心虽然在榆林叛乱上,但偌大的帝国,不只一个榆林,一个榆林叛乱真正牵扯的精力,只怕不十一,尤其在榆林局面彻底扭转,形成掌控之后。
刘旸这个太子,大概是历朝历代,掌握实权最重的一人了,虽无监国之名,却早有秉政之实。尤其在赵普卸任的这几个月间,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帝国太大了,事务太多了,千头万绪,即便刘旸勤奋,也难以面面兼顾。当然,中枢新的领导班子,也基本磨合好了,在宋琪、赵匡义、王著这些老臣的辅助下,还是能够把各项政务工作顺利推进的。
政事堂内,刘旸特地留出一些时间,接见秦王刘煦。这个新年,刘煦一家子,再度回京,共贺佳节。当然,不只是秦王一家子,晋王刘晞亦然,诸皇子中,除了在西北的刘昉、刘旻、刘晔,以及不知游到哪里的刘昀之外,基本都汇集京师。
刘煦如今也三十六岁了,主政安东也有近十年了,长年与东北艰苦恶劣的环境做着斗争,比起当初的风华正茂,哪怕不刻意营造,身上也多了几分沧桑之色。
或许是从小培养得到,经历过丰富的磨砺,刘皇帝这几个年长的儿子,性格上或有不同,但都具备一些相似的特质。
那就是忍得寂寞,受得艰苦,办事也都不惜力,有决心,有毅力,人人如龙,这已经在朝野之中形成了共识。并不是吹捧,而是十几二十年的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兄弟俩对面而坐,饮着热茶,刘旸注意到刘煦鬓脚染上的少许白色,心头不免触动,温言道:“安东恶劣,大哥又坚持朴素,还需保重身体啊!”
这么多年了,兄弟俩的关系,已经完全不能用亲密来形容了,有些芥蒂一旦形成了,就再难消除了。
致命的威胁来自背后,当然不是丰州,驸马都尉、山阳都指挥使李继隆,率领五千山阳铁骑,神兵天降,痛击叛军,联合孟玄喆,将李继迁叛军彻底击溃。
三万多叛军,一朝丧尽,李继迁狼狈逃窜,不知所终。官军只俘获了千余人,在官军的穷追猛打之下,逃脱者则不足千人,至于这样的战果是如何实现的,观者自明。
因此,在开宝二十一年还没结束的时候,夏州党项叛乱的主要力量,就已经被消灭了,李继迁这个贼首虽仍在逃亡,但朝廷又何尝真正在意过这么个人。
没有党项叛众支持的李继迁,说到底,也只是个流寇。而以榆林当下的形势,李继迁想要再像过去的一年多那样,屡扑屡起,更是难上加难了。
李继迁兵败,其势一跌到底,西进灵州的袁恪,也是个难兄难弟,他面对的是包括禁军在内的朝廷精锐,又是田重进这样的沙场宿将,还完全暴露汉军的视野之中。
与夏州平乱的纠缠不休不同,对袁恪叛军,则是完全的围剿。在袁恪叛军还没出盐州之时,就已经被田重进军逮住了,接连三战,叛军三战三败,等袁恪叛军逃入灵州境内之时,其众已然崩溃,而境地则更为险恶,在灵州官军的配合之下,被彻底困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直到被斩杀殆尽。
由“反正”的叛将王屾供出了袁恪下属那一干叛军贼将,有一个算一个,或被战场斩杀,或被俘虏后杀头。
就是袁恪这个盐州叛乱大首领,也没能逃脱一个惨淡的下场,他似乎并没有点上李继迁的逃避属性,在战场上被踏成肉泥。
袁恪此人,做宋江尚可,真让他领兵作战,当面锣对面鼓,与朝廷正面厮杀,也实在力有不足。这终究只是一个认不清自我,怀有不切实际野望的野心家罢了,借势而起,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甚至于,比李继迁败亡得更早。
事实上,进入开宝二十二年之后,整个榆林,已不存在大规模的叛军了,袁李二贼的迅速失败,也基本宣告了这场榆林大叛乱的最终结局。
不过,两场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榆林并未平静下来,不是那些造反作乱的党项人不愿妥协,而是朝廷的封锁仍在继续……
开春之后,官军再度出击,放开手脚,攻杀有叛军嫌疑的贼寇,而榆林境内,从贼与否,早已定性了。当然,在此事上,除了一部分官军之外,承担屠刀角色的,乃是那些附属的杂胡部众。
在行营的放任乃至鼓励下,不论是为了生存还是财富,这些杂胡仆从,都毫不犹豫朝那些“叛贼”举起屠刀,肆意杀戮,提人头向朝廷请赏。
整个榆林,在开宝二十二年之初,就逐渐成为了一座斗兽场,所有被官府排斥在外的人,都不得不化身禽兽,互相啃咬,互相厮杀,直到血流尽,人死光。
第198章 秦王的请求
上元节刚过,东京士民尚沉浸在佳节喜悦的氛围中,京师各处的花灯彩带尚且鲜艳,官员职吏们仍旧享受着难得的休沐时光。
当然,这些与太子刘旸以及高官重臣们无关,崇元殿御宴后,刘旸只得到了一日的歇息,便再度收拾心情、鼓足精神,投入到繁重的国事当中。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正当忙碌之际。
这数月来,朝廷的重心虽然在榆林叛乱上,但偌大的帝国,不只一个榆林,一个榆林叛乱真正牵扯的精力,只怕不十一,尤其在榆林局面彻底扭转,形成掌控之后。
刘旸这个太子,大概是历朝历代,掌握实权最重的一人了,虽无监国之名,却早有秉政之实。尤其在赵普卸任的这几个月间,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帝国太大了,事务太多了,千头万绪,即便刘旸勤奋,也难以面面兼顾。当然,中枢新的领导班子,也基本磨合好了,在宋琪、赵匡义、王著这些老臣的辅助下,还是能够把各项政务工作顺利推进的。
政事堂内,刘旸特地留出一些时间,接见秦王刘煦。这个新年,刘煦一家子,再度回京,共贺佳节。当然,不只是秦王一家子,晋王刘晞亦然,诸皇子中,除了在西北的刘昉、刘旻、刘晔,以及不知游到哪里的刘昀之外,基本都汇集京师。
刘煦如今也三十六岁了,主政安东也有近十年了,长年与东北艰苦恶劣的环境做着斗争,比起当初的风华正茂,哪怕不刻意营造,身上也多了几分沧桑之色。
或许是从小培养得到,经历过丰富的磨砺,刘皇帝这几个年长的儿子,性格上或有不同,但都具备一些相似的特质。
那就是忍得寂寞,受得艰苦,办事也都不惜力,有决心,有毅力,人人如龙,这已经在朝野之中形成了共识。并不是吹捧,而是十几二十年的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兄弟俩对面而坐,饮着热茶,刘旸注意到刘煦鬓脚染上的少许白色,心头不免触动,温言道:“安东恶劣,大哥又坚持朴素,还需保重身体啊!”
这么多年了,兄弟俩的关系,已经完全不能用亲密来形容了,有些芥蒂一旦形成了,就再难消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