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851节(2/4)
,要在此事上触刘皇帝的眉头。
眼瞧着刘皇帝快对宋琪下“处决”了,终是做不到袖手旁观,因而主动进言道:“陛下,宋相人品才干,是朝野公认的,否则您也不会以国事委之。臣相信,宋相所言,皆是秉公直言,绝无私心,倘有冒犯之处,想以陛下之宽宏大量,也能够饶恕……”
刘旸一发话,几乎凝固的气氛,终于被撬动了几分,一道目光平静地落在刘旸身上,刘皇帝的眼神中,也终于少了几分阴沉。
面对刘皇帝注视,刘旸要说一点不紧张,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没有露怯,只是坦然地面对着。
良久,刘皇帝又看向跪在地上的宋琪,片刻的功夫,就变得老态龙钟起来,仿佛失了精气神一般。眉头并没有舒展,刘皇帝淡淡道:“垂拱殿的地板甚凉,宋卿就别跪着了,年纪大了,这样对身体不好,回家去养着吧!”
闻言,宋琪身体绷了下,而后拱手拜道:“谢陛下!”
说完,缓缓起身,一步一顿地,慢慢地退出垂拱殿去,直到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那老迈佝偻的背影,映在所有人脑海中,仿佛带有无限的凄凉。
宋琪退去,殿中气氛也变得有些诡异,刘旸、赵匡义、王著三人都没有完全反应过来。
回想起宋琪的身影,刘旸心有不忍,拱手:“陛下!”
刘皇帝却伸手断他,沉声道:“宋琪所言,该是出乎公心,朕适才,话说得有些重了……”
刘皇帝这么说,还没得刘旸一口气松下来,便又听到:“不过,宋琪不能再用了,年近七旬了,也该退下来……”
就这么三言两语间,大汉又罢了一个宰相,虽然不像赵普那般是名正言顺的首相,但宋琪在过去的一年中,事实上承担着总理政事堂的职责。
而此时的殿中,原本还有些幸灾乐祸的赵匡义,面对刘皇帝如此轻易便把宋琪给罢免了,也不由得有些头皮发麻,心中生寒……
他期待宋琪倒霉,却没想到刘皇帝罢免宰相就跟喝水一般轻松,宋琪如此,换作是他赵匡义,又能如何?
细思极恐,稍微一往深处想,赵匡义心中那点幸灾乐祸就荡然无存了,不停地做着心理建设,别学宋琪,别学宋琪,别学宋琪……
震惧的同时,心头又不禁生出一丝火热,宋琪罢相,总需要有人替之,难道说?
第250章 调整
虽然赵普罢相之后,刘皇帝再未明确指定一个首相,但政事堂几十年的运转机制中,注定需要一个领头羊,一个能够一锤定音的角色。
在刘皇帝最初的构想中,这份权力是要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这个角色也该是皇帝,不过,这二十多年来,连他自己都有些怠政了,何况后世之君。
而在赵普当政的那些年,相权已经事实上对君权造成了侵蚀,产生了危害,刘皇帝所拥有的崇高威望,只是在他察觉到威胁之时,拥有足够的实力与底气去消除威胁,抑或消灭制造威胁的人。
君权、相权,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赵普罢相后,朝廷的最高决策权,基本都被刘皇帝收回了,同时其中一部分转移到太子身上,而政事堂宰相能够保留的决策权已经很少了。
像宋琪等宰相,更多的职责只是听命办事,有参与、建议的机会,却无拍板决议的权力。但即便如此,宋琪在实际的秉政中,仍旧充当着总理朝政的首辅之职,只是名义上没有得到确认罢了,但很多人就是把宋琪看作权力、势力小一些的赵普。
而对于这样的身份认同,赵匡义自然也是格外向往的,也是他孜孜以求的。作为勋臣,荣华富贵早有保障,入仕二十余载,始终兢兢业业,从无懈怠,堪称严苛地约束自己,所追求者,也不过权力名誉二词,如今,赵匡义似乎看到了希望。
若是,寻常时候,他怕是得熬到宋琪退休告老,以宋琪的身体,多少需要些年头,但现在出了这等状况,宋琪自取其祸,丢官免职,那前路仿佛在一瞬间变得平坦顺畅起来。
宋琪、赵匡义这批宰臣中,军政系统是不必考虑的,不论韩通还是刘廷翰,基本都没有首辅的可能,何况随着三郡公回京,军政方面必有大调整。
至于剩下的,王著是占个出道早、资历老,又是刘皇帝身边出去的便宜,实际上,赵匡义并不怎么看得上此人,这么深厚的资历与关系,换作是他赵匡义,早就登顶了,不会仅仅还是个财政使,并且连财政司那点事都理不清,诸事还需沈义伦费心。
沈义伦年高德重,但同样是老迈不堪,基本构不成威胁,就等着顺利致仕,平安落地,回家养老了。
倒是掌管吏部的吕端是个人物,能够做到“唾面自干”的就不会是凡人,不过这个人平日里表现得太普通,被不少朝臣所轻视。刘皇帝能破格提拔吕蒙正为洛阳府尹,但若是把吕端提列到百官之首,那内外群臣绝对难以接受,想来也是会多几分慎重考量……
这么一想,赵匡义忽觉自己优势很大,不论身份、能力、资望,舍他“赵二”其谁?朝廷中还有比他更适合秉政的人吗?
大概是关心则切的缘故,心中波澜起伏,失了常平,赵匡义忽视了很多事。而刘皇帝接下的安排,
眼瞧着刘皇帝快对宋琪下“处决”了,终是做不到袖手旁观,因而主动进言道:“陛下,宋相人品才干,是朝野公认的,否则您也不会以国事委之。臣相信,宋相所言,皆是秉公直言,绝无私心,倘有冒犯之处,想以陛下之宽宏大量,也能够饶恕……”
刘旸一发话,几乎凝固的气氛,终于被撬动了几分,一道目光平静地落在刘旸身上,刘皇帝的眼神中,也终于少了几分阴沉。
面对刘皇帝注视,刘旸要说一点不紧张,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没有露怯,只是坦然地面对着。
良久,刘皇帝又看向跪在地上的宋琪,片刻的功夫,就变得老态龙钟起来,仿佛失了精气神一般。眉头并没有舒展,刘皇帝淡淡道:“垂拱殿的地板甚凉,宋卿就别跪着了,年纪大了,这样对身体不好,回家去养着吧!”
闻言,宋琪身体绷了下,而后拱手拜道:“谢陛下!”
说完,缓缓起身,一步一顿地,慢慢地退出垂拱殿去,直到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那老迈佝偻的背影,映在所有人脑海中,仿佛带有无限的凄凉。
宋琪退去,殿中气氛也变得有些诡异,刘旸、赵匡义、王著三人都没有完全反应过来。
回想起宋琪的身影,刘旸心有不忍,拱手:“陛下!”
刘皇帝却伸手断他,沉声道:“宋琪所言,该是出乎公心,朕适才,话说得有些重了……”
刘皇帝这么说,还没得刘旸一口气松下来,便又听到:“不过,宋琪不能再用了,年近七旬了,也该退下来……”
就这么三言两语间,大汉又罢了一个宰相,虽然不像赵普那般是名正言顺的首相,但宋琪在过去的一年中,事实上承担着总理政事堂的职责。
而此时的殿中,原本还有些幸灾乐祸的赵匡义,面对刘皇帝如此轻易便把宋琪给罢免了,也不由得有些头皮发麻,心中生寒……
他期待宋琪倒霉,却没想到刘皇帝罢免宰相就跟喝水一般轻松,宋琪如此,换作是他赵匡义,又能如何?
细思极恐,稍微一往深处想,赵匡义心中那点幸灾乐祸就荡然无存了,不停地做着心理建设,别学宋琪,别学宋琪,别学宋琪……
震惧的同时,心头又不禁生出一丝火热,宋琪罢相,总需要有人替之,难道说?
第250章 调整
虽然赵普罢相之后,刘皇帝再未明确指定一个首相,但政事堂几十年的运转机制中,注定需要一个领头羊,一个能够一锤定音的角色。
在刘皇帝最初的构想中,这份权力是要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这个角色也该是皇帝,不过,这二十多年来,连他自己都有些怠政了,何况后世之君。
而在赵普当政的那些年,相权已经事实上对君权造成了侵蚀,产生了危害,刘皇帝所拥有的崇高威望,只是在他察觉到威胁之时,拥有足够的实力与底气去消除威胁,抑或消灭制造威胁的人。
君权、相权,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赵普罢相后,朝廷的最高决策权,基本都被刘皇帝收回了,同时其中一部分转移到太子身上,而政事堂宰相能够保留的决策权已经很少了。
像宋琪等宰相,更多的职责只是听命办事,有参与、建议的机会,却无拍板决议的权力。但即便如此,宋琪在实际的秉政中,仍旧充当着总理朝政的首辅之职,只是名义上没有得到确认罢了,但很多人就是把宋琪看作权力、势力小一些的赵普。
而对于这样的身份认同,赵匡义自然也是格外向往的,也是他孜孜以求的。作为勋臣,荣华富贵早有保障,入仕二十余载,始终兢兢业业,从无懈怠,堪称严苛地约束自己,所追求者,也不过权力名誉二词,如今,赵匡义似乎看到了希望。
若是,寻常时候,他怕是得熬到宋琪退休告老,以宋琪的身体,多少需要些年头,但现在出了这等状况,宋琪自取其祸,丢官免职,那前路仿佛在一瞬间变得平坦顺畅起来。
宋琪、赵匡义这批宰臣中,军政系统是不必考虑的,不论韩通还是刘廷翰,基本都没有首辅的可能,何况随着三郡公回京,军政方面必有大调整。
至于剩下的,王著是占个出道早、资历老,又是刘皇帝身边出去的便宜,实际上,赵匡义并不怎么看得上此人,这么深厚的资历与关系,换作是他赵匡义,早就登顶了,不会仅仅还是个财政使,并且连财政司那点事都理不清,诸事还需沈义伦费心。
沈义伦年高德重,但同样是老迈不堪,基本构不成威胁,就等着顺利致仕,平安落地,回家养老了。
倒是掌管吏部的吕端是个人物,能够做到“唾面自干”的就不会是凡人,不过这个人平日里表现得太普通,被不少朝臣所轻视。刘皇帝能破格提拔吕蒙正为洛阳府尹,但若是把吕端提列到百官之首,那内外群臣绝对难以接受,想来也是会多几分慎重考量……
这么一想,赵匡义忽觉自己优势很大,不论身份、能力、资望,舍他“赵二”其谁?朝廷中还有比他更适合秉政的人吗?
大概是关心则切的缘故,心中波澜起伏,失了常平,赵匡义忽视了很多事。而刘皇帝接下的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