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854节(2/4)
的大漠,顺着天山北缘,奔袭上千里,长驱直入而向黑汗东部边关阿力麻里。
阿力麻里位于伊丽河下游,在河谷西北部,属于咽喉要道,也是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或许是过去大汉从未表露过对此地的野心,也没有任何北上的意向,因此,对于杨延昭军的到来,守军毫无戒备。
即便是经过长途行军的疲惫之师,不加休整,只一个冲锋,便闯关成功,轻松地拿下阿力麻里这个黑汗国东门锁钥。
其后,经过短暂的休整,恢复精力体力,补充饮水,搜罗粮草,杨延昭又迅速提兵西进,目标直指黑汗东部大邑乙寄乌骨,同样没有多少悬念,乙寄乌骨守军虽然不乏顽强抵抗者,但迫于兵力不足,且在汉军兵临城下后城内发生了一起内乱,不到半月即宣告城破。
黑汗国内的主要精力放在南边的汉军主力上,最精锐的军力也是如此,在东北部地区的实力自然孱弱,杨延昭军人数依旧不多,但都是汉军精锐,战力不俗,也不是当地的黑汗守军所能抵挡的。
与南面刘旻大军一路啃硬骨头,直面黑汗主力不同,杨延昭这一路军,虽然千里迢迢,行路辛苦,也遭遇过一些意外与风险,但总体而言,还是十分顺利的。
毕竟,面临的对手不同。但是,远涉大漠,深入敌境,本身就意味着死亡与危险,需要莫大的勇气与决心。
同时,在北路,杨延昭也做到了以战养战的目标,与想象中的沙碛荒漠,不毛之地不同,沿途有不少城镇牧场,虽比不得大汉的富饶,但物产是不缺的。
而生存在黑汗东北部的,大多是一些臣服的突骑施游牧部落,他们接受黑汗的统治,纳贡从征。早年之时,随着黑汗国的扩张,也是获得了不少好处,打仗总有缴获。
但是,在东进的过程中,黑汗的中央朝廷固然损失惨重,更为惨淡的则是这些北方的部族。族人不停地被征召,填补东征需要,消耗在与契丹、大汉的战争中,别说赏赐了,能完整地回来都是奢望。
越到后期,情况就越严重,事实上,在最近几年,黑汗对于这些仆属部族,已经是压榨性暴力统治,诸部早有不满,甚至发生过几次叛乱,只是因为实力不足,被镇压下去了。
但黑汗对东北部地区的统治,早已是摇摇欲坠,那些被黑汗残酷统治的部族心中早已充斥着怒火,汉军的到来,则将之彻底释放出来了。乙寄乌骨城的失陷,就是有这么一批人,积极反正,杀人夺城,然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北路军进展的顺利,完全出乎了杨延昭的预料,不过,他自然是乐得如此。战情如火,为了策应刘旻大军,也为了分担其压力,在乙寄乌骨城略作停留,便带领新征召的几千突骑施部卒,马不停蹄地继续向西南进发。
事实上,乙寄乌骨城陷落后,黑汗国都八刺杀衮便已经暴露在汉军的兵锋之下了,两地只相隔四百余里,中间只隔着一道伊丽河可为屏障,堪称一马平川。
而无数战例证明,要想守住河防,需要有充足的准备与足够的实力,而这两样,都不是时下的黑汗国具备的。
因此,漫长的伊丽河,也没能挡住北路军,为其轻松突破,兵锋直抵碎叶河畔的八刺杀衮。一路上的招降纳叛,兵叩敌都之时,杨延昭军人数不减反增,已达一万三千余人,因精锐齐出,南下御敌,八刺杀衮的守军,只有不到两千。
依靠着山河形胜,八刺杀衮还是给汉军进攻造成了一些麻烦,但空虚的敌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抵抗都是无力的,最终也没能逃过陷落的结局。
由于消息的滞后,在南线,黑汗主力正与刘旻大军缠斗。当得知北路也有汉军,并且在向八刺杀衮挺进之时,黑汗大汗阿里木萨整个人都懵了,不得不从歼灭汉军的美梦中醒来。
迫于后方紧迫的形势,不得不放弃战果,匆匆西撤。黑汗人的反应,自然引起了汉军的注意,为免中了敌人的诡计,刘旻初时也没有急于追击,但是,经过几次试探性的追击战,最终断定情况。
有了判断之后,刘旻就不客气,开始发力,全力追击,两方之间,攻守再度异势。只是这一回,黑汗人要更加狼狈,结果也更加惨淡。
在汉军的纠缠下,黑汗大军坚持了半个多月,待撤至距离八刺杀衮百里的集勒小城之时,国都失陷的消息终于传来了,黑汗人终于支撑不住了,陷入崩溃。
一场摧枯拉朽的战斗后,黑汗主力大部被歼,大汗阿里木萨也亡于阵中。
第257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
亦息渴儿湖,是黑汗国境内第二大的湖泊,仅次于北部的达林库尔湖,海拔高,水极深,四季不冻,风光秀丽。同时,得益于适宜的气候,以亦息渴儿湖为中心的盆地,也是黑汗国的重要畜牧区及产粮区。
缘湖一线,除巴尔思汗之外,尚有诸多小城镇村落,像一颗颗碎钻点缀在亦息渴儿湖这颗明珠周围。集勒城地处亦息渴儿湖西端,靠近国都,向来繁荣,自大战结束后,汉军便一直驻扎此处。
出征半年之久,不是在艰难行军,便是在辛苦作战,自上而下,都格外疲惫,也需要长时间的休整。而随着黑汗大汗阵亡,军队被歼,八刺杀衮陷落,
阿力麻里位于伊丽河下游,在河谷西北部,属于咽喉要道,也是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或许是过去大汉从未表露过对此地的野心,也没有任何北上的意向,因此,对于杨延昭军的到来,守军毫无戒备。
即便是经过长途行军的疲惫之师,不加休整,只一个冲锋,便闯关成功,轻松地拿下阿力麻里这个黑汗国东门锁钥。
其后,经过短暂的休整,恢复精力体力,补充饮水,搜罗粮草,杨延昭又迅速提兵西进,目标直指黑汗东部大邑乙寄乌骨,同样没有多少悬念,乙寄乌骨守军虽然不乏顽强抵抗者,但迫于兵力不足,且在汉军兵临城下后城内发生了一起内乱,不到半月即宣告城破。
黑汗国内的主要精力放在南边的汉军主力上,最精锐的军力也是如此,在东北部地区的实力自然孱弱,杨延昭军人数依旧不多,但都是汉军精锐,战力不俗,也不是当地的黑汗守军所能抵挡的。
与南面刘旻大军一路啃硬骨头,直面黑汗主力不同,杨延昭这一路军,虽然千里迢迢,行路辛苦,也遭遇过一些意外与风险,但总体而言,还是十分顺利的。
毕竟,面临的对手不同。但是,远涉大漠,深入敌境,本身就意味着死亡与危险,需要莫大的勇气与决心。
同时,在北路,杨延昭也做到了以战养战的目标,与想象中的沙碛荒漠,不毛之地不同,沿途有不少城镇牧场,虽比不得大汉的富饶,但物产是不缺的。
而生存在黑汗东北部的,大多是一些臣服的突骑施游牧部落,他们接受黑汗的统治,纳贡从征。早年之时,随着黑汗国的扩张,也是获得了不少好处,打仗总有缴获。
但是,在东进的过程中,黑汗的中央朝廷固然损失惨重,更为惨淡的则是这些北方的部族。族人不停地被征召,填补东征需要,消耗在与契丹、大汉的战争中,别说赏赐了,能完整地回来都是奢望。
越到后期,情况就越严重,事实上,在最近几年,黑汗对于这些仆属部族,已经是压榨性暴力统治,诸部早有不满,甚至发生过几次叛乱,只是因为实力不足,被镇压下去了。
但黑汗对东北部地区的统治,早已是摇摇欲坠,那些被黑汗残酷统治的部族心中早已充斥着怒火,汉军的到来,则将之彻底释放出来了。乙寄乌骨城的失陷,就是有这么一批人,积极反正,杀人夺城,然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北路军进展的顺利,完全出乎了杨延昭的预料,不过,他自然是乐得如此。战情如火,为了策应刘旻大军,也为了分担其压力,在乙寄乌骨城略作停留,便带领新征召的几千突骑施部卒,马不停蹄地继续向西南进发。
事实上,乙寄乌骨城陷落后,黑汗国都八刺杀衮便已经暴露在汉军的兵锋之下了,两地只相隔四百余里,中间只隔着一道伊丽河可为屏障,堪称一马平川。
而无数战例证明,要想守住河防,需要有充足的准备与足够的实力,而这两样,都不是时下的黑汗国具备的。
因此,漫长的伊丽河,也没能挡住北路军,为其轻松突破,兵锋直抵碎叶河畔的八刺杀衮。一路上的招降纳叛,兵叩敌都之时,杨延昭军人数不减反增,已达一万三千余人,因精锐齐出,南下御敌,八刺杀衮的守军,只有不到两千。
依靠着山河形胜,八刺杀衮还是给汉军进攻造成了一些麻烦,但空虚的敌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抵抗都是无力的,最终也没能逃过陷落的结局。
由于消息的滞后,在南线,黑汗主力正与刘旻大军缠斗。当得知北路也有汉军,并且在向八刺杀衮挺进之时,黑汗大汗阿里木萨整个人都懵了,不得不从歼灭汉军的美梦中醒来。
迫于后方紧迫的形势,不得不放弃战果,匆匆西撤。黑汗人的反应,自然引起了汉军的注意,为免中了敌人的诡计,刘旻初时也没有急于追击,但是,经过几次试探性的追击战,最终断定情况。
有了判断之后,刘旻就不客气,开始发力,全力追击,两方之间,攻守再度异势。只是这一回,黑汗人要更加狼狈,结果也更加惨淡。
在汉军的纠缠下,黑汗大军坚持了半个多月,待撤至距离八刺杀衮百里的集勒小城之时,国都失陷的消息终于传来了,黑汗人终于支撑不住了,陷入崩溃。
一场摧枯拉朽的战斗后,黑汗主力大部被歼,大汗阿里木萨也亡于阵中。
第257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
亦息渴儿湖,是黑汗国境内第二大的湖泊,仅次于北部的达林库尔湖,海拔高,水极深,四季不冻,风光秀丽。同时,得益于适宜的气候,以亦息渴儿湖为中心的盆地,也是黑汗国的重要畜牧区及产粮区。
缘湖一线,除巴尔思汗之外,尚有诸多小城镇村落,像一颗颗碎钻点缀在亦息渴儿湖这颗明珠周围。集勒城地处亦息渴儿湖西端,靠近国都,向来繁荣,自大战结束后,汉军便一直驻扎此处。
出征半年之久,不是在艰难行军,便是在辛苦作战,自上而下,都格外疲惫,也需要长时间的休整。而随着黑汗大汗阵亡,军队被歼,八刺杀衮陷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