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862节(2/4)
心意吧!”
“是!”
“你退下吧!”看了王继恩一眼,刘皇帝淡淡道。
“小的告退!”
王继恩恭敬而去,刘皇帝习惯性地望着他的背影,目光平静,竟至漠然。王继恩此人,确实是比较好用的,也一直是刘皇帝手中一把锋利的刀。
不过,这些年此人私心是越来越重,也越来越好享受了,当年与赵普的往从甚密,刘皇帝虽然最终轻轻放下,但这件事,刘皇帝可一直记着的。
与几番整饬的武德司不同,对皇城司刘皇帝虽然有过一些动作,掺过一些沙子,但始终没有大动干戈。如今,随着刘皇帝的心态变化,对皇城司,显然又有想法了。
废黜是不可能的,但整顿也是必要的,皇城司也不会有任何特殊。而真正要起到效果,首当其冲的,恰恰是这个一手组建皇城司,并连任了二十多年的皇城使。
慢慢地从凝思中恢复平静,刘皇帝淡淡然地笑了笑,随手拿起小案上的一道奏章翻看,有些意外的是,这是寇准的谏章。
在此前殿试的最终排名中,经过综合评定,寇准被定为殿试第二,拿了个榜眼,状元之位则被渤海士子胡旦夺去了。
理由也很现实,胡旦年纪更长,名声更大,履历更丰富,而才学同样卓著,相比之下,寇准就实在太年轻,点为榜眼,就已经算破格抬举了,这毕竟是开宝二十三年了……
琼林宴后,今科所录之士,也被迅速安排下去,寇准则被分到了都察院,担任“见习御史”。而这份谏章,已经是两日前便提交上来了,今日才被刘皇帝翻到。
对于“寇老西”,刘皇帝多少有些印象的,因而,也带着些好奇,想看看这初入朝堂的寇准,第一道上达天听的谏章都说了些什么。
稍微浏览了一会儿,刘皇帝轻松的神情不在了,眉头甚至逐渐蹙起,看得一旁的喦脱心惊胆战的。心中暗骂,哪个不知死活的言官,说了有什么狂妄之言,惹恼了官家。
“去,把那寇准给朕叫来!”
寇准?喦脱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赶忙道:“是!”
正值嘉庆节休沐期间,朝廷诸部司,除了必要的当值人员在衙内,大部分都放假了。不过,像寇准这种初录取入仕的进士,自然得多多表现,待在衙内,随前辈同僚们学习。假期对他们而言,是奢侈的东西。
当然喦脱派出的内侍到达都察院,宣召寇准之时,自然轻松地便找到人,而对于刘皇帝的召见,寇准不惊不讶,面色平静,整理衣冠,便跟着进宫,而与他同期进入都察院的那些同僚们,则是羡慕嫉妒恨了。
对有的大臣而言,见刘皇帝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对这些还没在朝廷这座大染缸里洗礼过的年轻官员,那可就是无上的幸运了。
刘皇帝算是深谙躺平之道了,寇准匆匆来到御前时,他还缩在躺椅里边,只是头顶撑了一把华盖,春光再是美好,也受不了一直吹。
“小臣寇准,参见陛下!”小心地瞄了眼刘皇帝,寇准恭敬拜道。
这还是寇准第一次见刘皇帝,不论是殿试还是琼林宴,刘皇帝都没露面,至于昨夜的嘉庆寿宴,他可没资格上殿。
刘皇帝像是醒过来一般,两眼惺忪地打量着寇准,或许是受“历史名气”的影响,刘皇帝总觉得,此时的寇准,虽然年轻,但已经透着一股刚毅的气质,仿佛浑身上下都带着棱角。
“免礼!”良久,刘皇帝开口了。
或许是心理天生强大,面对刘皇帝审视,寇准始终保持着平稳,但听到“免礼”二字,还是让刘皇帝察觉到他身体细微的松懈动作。
随手拿起那份奏章,刘皇帝问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应该知道朕召见你的原因吧!这封谏章,是你手书?”
寇准满脸的严肃,拱手道:“是!”
“真是意气风发啊!才初入仕,便忙着为朝廷建言献策了!”刘皇帝笑了笑。
寇准应道:“臣努力进取,正为报效国家,自不甘碌碌无为!即便人微言轻,要秉忠直言,不敢空食君禄,更不敢欺瞒陛下!”
“呵呵!”刘皇帝笑出了声,道:“今科取士近两百人,但敢向朕拟奏进言的,只有你寇准一个,果然不凡。朕记得,上一个还是王禹偁,你是在跟他学吗?”
闻言,寇准沉默了下,而后郑重应道:“陛下,论学问文章,臣远不及王御史!”
王禹偁在学界,这些年名气可是响亮得很,当年被刘皇帝“发配”家中治学之时,写下了无数反应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文章,并籍此掀起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多年下来,小有成绩。
而因其性情刚直,敢于直言犯谏,得罪了很多人,虽然因为过于刚烈,一度惹恼刘皇帝,但刘皇帝偏偏还要用他。甚至,还把王禹偁安排在都察院,担任都察御史,正四品衔。
刘皇帝拿寇准与王禹偁相比,就目前二人的情况而言,已经是在高抬寇准了。然而,寇准的话,却有些意味深长。
刘皇帝自然也感受到了,轻声道:“你这话,似乎只说了半句,学问文章,不及王禹偁,看来在其他能力方面,你是自信满满啊!”
“臣不敢自傲,唯愿恪
“是!”
“你退下吧!”看了王继恩一眼,刘皇帝淡淡道。
“小的告退!”
王继恩恭敬而去,刘皇帝习惯性地望着他的背影,目光平静,竟至漠然。王继恩此人,确实是比较好用的,也一直是刘皇帝手中一把锋利的刀。
不过,这些年此人私心是越来越重,也越来越好享受了,当年与赵普的往从甚密,刘皇帝虽然最终轻轻放下,但这件事,刘皇帝可一直记着的。
与几番整饬的武德司不同,对皇城司刘皇帝虽然有过一些动作,掺过一些沙子,但始终没有大动干戈。如今,随着刘皇帝的心态变化,对皇城司,显然又有想法了。
废黜是不可能的,但整顿也是必要的,皇城司也不会有任何特殊。而真正要起到效果,首当其冲的,恰恰是这个一手组建皇城司,并连任了二十多年的皇城使。
慢慢地从凝思中恢复平静,刘皇帝淡淡然地笑了笑,随手拿起小案上的一道奏章翻看,有些意外的是,这是寇准的谏章。
在此前殿试的最终排名中,经过综合评定,寇准被定为殿试第二,拿了个榜眼,状元之位则被渤海士子胡旦夺去了。
理由也很现实,胡旦年纪更长,名声更大,履历更丰富,而才学同样卓著,相比之下,寇准就实在太年轻,点为榜眼,就已经算破格抬举了,这毕竟是开宝二十三年了……
琼林宴后,今科所录之士,也被迅速安排下去,寇准则被分到了都察院,担任“见习御史”。而这份谏章,已经是两日前便提交上来了,今日才被刘皇帝翻到。
对于“寇老西”,刘皇帝多少有些印象的,因而,也带着些好奇,想看看这初入朝堂的寇准,第一道上达天听的谏章都说了些什么。
稍微浏览了一会儿,刘皇帝轻松的神情不在了,眉头甚至逐渐蹙起,看得一旁的喦脱心惊胆战的。心中暗骂,哪个不知死活的言官,说了有什么狂妄之言,惹恼了官家。
“去,把那寇准给朕叫来!”
寇准?喦脱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赶忙道:“是!”
正值嘉庆节休沐期间,朝廷诸部司,除了必要的当值人员在衙内,大部分都放假了。不过,像寇准这种初录取入仕的进士,自然得多多表现,待在衙内,随前辈同僚们学习。假期对他们而言,是奢侈的东西。
当然喦脱派出的内侍到达都察院,宣召寇准之时,自然轻松地便找到人,而对于刘皇帝的召见,寇准不惊不讶,面色平静,整理衣冠,便跟着进宫,而与他同期进入都察院的那些同僚们,则是羡慕嫉妒恨了。
对有的大臣而言,见刘皇帝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对这些还没在朝廷这座大染缸里洗礼过的年轻官员,那可就是无上的幸运了。
刘皇帝算是深谙躺平之道了,寇准匆匆来到御前时,他还缩在躺椅里边,只是头顶撑了一把华盖,春光再是美好,也受不了一直吹。
“小臣寇准,参见陛下!”小心地瞄了眼刘皇帝,寇准恭敬拜道。
这还是寇准第一次见刘皇帝,不论是殿试还是琼林宴,刘皇帝都没露面,至于昨夜的嘉庆寿宴,他可没资格上殿。
刘皇帝像是醒过来一般,两眼惺忪地打量着寇准,或许是受“历史名气”的影响,刘皇帝总觉得,此时的寇准,虽然年轻,但已经透着一股刚毅的气质,仿佛浑身上下都带着棱角。
“免礼!”良久,刘皇帝开口了。
或许是心理天生强大,面对刘皇帝审视,寇准始终保持着平稳,但听到“免礼”二字,还是让刘皇帝察觉到他身体细微的松懈动作。
随手拿起那份奏章,刘皇帝问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应该知道朕召见你的原因吧!这封谏章,是你手书?”
寇准满脸的严肃,拱手道:“是!”
“真是意气风发啊!才初入仕,便忙着为朝廷建言献策了!”刘皇帝笑了笑。
寇准应道:“臣努力进取,正为报效国家,自不甘碌碌无为!即便人微言轻,要秉忠直言,不敢空食君禄,更不敢欺瞒陛下!”
“呵呵!”刘皇帝笑出了声,道:“今科取士近两百人,但敢向朕拟奏进言的,只有你寇准一个,果然不凡。朕记得,上一个还是王禹偁,你是在跟他学吗?”
闻言,寇准沉默了下,而后郑重应道:“陛下,论学问文章,臣远不及王御史!”
王禹偁在学界,这些年名气可是响亮得很,当年被刘皇帝“发配”家中治学之时,写下了无数反应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文章,并籍此掀起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多年下来,小有成绩。
而因其性情刚直,敢于直言犯谏,得罪了很多人,虽然因为过于刚烈,一度惹恼刘皇帝,但刘皇帝偏偏还要用他。甚至,还把王禹偁安排在都察院,担任都察御史,正四品衔。
刘皇帝拿寇准与王禹偁相比,就目前二人的情况而言,已经是在高抬寇准了。然而,寇准的话,却有些意味深长。
刘皇帝自然也感受到了,轻声道:“你这话,似乎只说了半句,学问文章,不及王禹偁,看来在其他能力方面,你是自信满满啊!”
“臣不敢自傲,唯愿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