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199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下定了决心,他不能辜负他的儿郎们对他的期望,不能辜负他们对吴国的耿耿忠心。
    吴国上下,绝无乞降之辈!
    “吴王!”
    “哈哈哈!吴王此言可当真是荒谬至极啊!且不言今日你们吴国至多不过如此尔尔,便是再给你吴国一百年,只怕你吴国也只能望着我楚国的大好河山也是无济于事啊!”
    “我楚国的土地,你吴国永远也休想涉足!”
    就在这时,伍举竟是出现了。
    虽说他给了孙武完全自主的调兵之权,又许诺给了李然以罢兵劝降的时间。可这并不代表他就完全信任了李然和孙武。
    就在李然,孙武率兵赶来巢邑之后,他便立刻调集了亲军,远远的随在其后,也于今日一早抵达了巢邑。
    只不过,自始至终,他的这一支亲军,都从未露过面。所以,即便是自己军中的将领,也大都不知道他此刻会悄无声息的来到巢邑。
    而这一场巢邑之战,他从头到尾都始终只在城外的山麓旁观着,直到此刻大局已定,这才是匆忙赶来收获战果。
    早就说了,老奸巨猾如伍举,这世上当真没有几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伍举大夫?”
    李然见得伍举到来,顿时心头一惊。
    在原本的计划里,此处本不应该有他的戏份。他刻意的让伍举率领中军后撤,为的就是让他莫要掺和进来。
    可谁知道伍举竟还是跟了来,非但如此,而且如今还当着诸樊的面说出这等的羞辱之言,这摆明了是要把诸樊往死里逼啊!
    “老匹夫,今日寡人不敌的乃是孙长卿,与你这匹夫又有何干?!”
    诸樊一见到伍举就又是暴跳如雷,听得这些羞辱之辞更是怒火中烧,若非此时孙武在旁,只怕他早已是要提剑上前与伍举同归于尽了。
    “呵呵,吴王此言更是荒谬。”
    “孙长卿乃是从将,你败给他,岂不等同于是败给我?”
    “哈哈哈哈!”
    “吴王若不早降,却又更待何时?!若吴国肯归服我楚国,本帅敢与吴王保证,寡君必定能给吴王禄三邑,以资吴王日后可以在我楚国安度余生。”
    伍举此时胜券在握,出言可谓极尽羞辱之能事,嚣张至极竟一时丝毫没有顾及所谓的礼教。
    伍举此言也可谓已是诛心。与李然所言完全不同的是,伍举此言的言外之意也是再明显不过了:
    无论你是不是自尽,你都不可能再回到吴国了。
    而这对于吴王诸樊而言,简直就如同是判了死刑一般。
    要知道诸樊可是姬姓之国的国君,那是与周王室是同宗的兄弟,如此说他,莫说他们本就甚是彪悍的吴国了,一国的国君被囚质于蛮夷之邦,这无论是对于谁,对于哪个国家而言,都可谓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
    可他伍举,他楚国,最不在意的便是这些。
    第二百五十二章 诸樊之死
    诸樊死了。
    在吴国士兵们那句“吴国男儿,绝不乞降”中,在这悲壮与嘹亮的呐喊声中,在面对伍举这一通羞辱中,诸樊最终还是选择了拔剑自刎。
    还是那句话,他不能辜负他的“身份”,更不能辜负了吴国数百年的名誉。
    吴国人,宁死不屈!
    这是诸樊所能想到的,他所能拥有的最好的归属,也是他这一生最好的结局。
    而随后,一千多吴国士兵也不约而同的是拾起了戈戟,尽数切腹而死。但见其纷纷倒在寒雨之中,场面一时令所有楚人都为之骇然。
    饶是孙武见得这一幕,也不由得是为他如今这一对手而感到钦佩不已。
    或许在多年以后,他仍能想起今日发生的一切,想起诸樊那一幕宁死不降的英雄气概。
    相较之下,此刻李然眼中,却是萦绕着无尽怒火。
    他当然知道以诸樊刚烈的性子是绝对遭不住伍举的嘲讽与羞辱的,这也是他为何让孙武领兵生擒诸樊的原因。
    可是伍举的偷摸到来,却是搅乱了他全盘的计划。
    诸樊一死,中原诸国姬姓之邦必然视他为首敌,而郑国也会成为中原诸国唾骂的对象,于是他李然在中原的声望也势必会一落千丈。
    届时,若让竖牛、丰段和盘踞齐国的那一股与他一直暗斗着的势力给利用了的话,那日后他该如何自处?
    所以,对他而言,诸樊可不能死啊!
    李然猛的转头看向伍举,凌厉锋锐的目光好似要将伍举活剐了一般。
    “哈哈哈哈,诸樊小儿今日命绝于此,实乃我楚国之大幸事啊!”
    “先生立此奇功,还请受举一拜!”
    而此时的伍举,却直接把李然给再度架了起来。
    他不但对李然凌厉愤怒的目光是视而不见,甚至还直接把诸樊之死的功劳全部都给算到了李然的头上。
    是你李然杀了诸樊,是你李然为我楚国立下了这一不世之功!
    你李然就是我楚国的大福星啊!
    “大夫!”
    李然猛的怒吼,眼框内的愤怒已然再也藏不住,瞬间喷涌而出。
    “哦?先生这是怎么了?”
    伍举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