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25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大夫也须谨记,有些事该怎么说,该与何人说,你心里自当清楚。”
    外面的左军大营仍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楚国内部的奸细到如今仍是没有现身。
    这对李然而言,可也不是什么好事。
    他当然也不希望看到在他稍微一不留神的时候,这个奸细便混了进来与庆封达成某种交易。
    庆封深知这一点,当即点头道:
    “这你大可放心,老夫如今除了你之外,谁也不信!”
    还是那句话,为了活命,庆封如今也唯有相信李然了。
    因为,李然已经是这一时代极为难得的君子了。
    见状,李然这才点了点头,与孙武一道是离开了左军大营。
    当他二人刚刚回到自己营帐内时,孙武当即是小声问道:
    “先生,我们接下来该当如何?”
    庆封已经开口,中原诸国所面临的形势已可谓是危如累卵,也已容不得李然再有半分的迟疑。
    是时候下定决心了。
    第三百二十九章 宣战
    在李然的印象里,这本应该是一个各种思想都在启蒙并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对于政体的思想尝试,都在这一时代开始彰显出它们令后世千古传颂的魅力。
    而当这些思想在彼此的相互碰撞以后,本应该是能够显现出别具一格的光景来的。
    这一切,也让这一时代显得颇为“繁荣”,仿佛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在那里争渡着,都朝着他们既定的方向不断挖掘他们所能想到的一切。
    可是,今日当庆封用“事实”将一切因果都赤裸裸的袒露在李然面前时,那些阴暗与阴谋却又是如此的逼真,以至于令李然不得不信。原来,所谓“百家争鸣”的背后折射出来的,竟又是另一副极为不堪的光景。
    所以他有些失望的。
    对这个时代感到失望,也对这时代里的人感到失望。
    他们是因为局限于时代,所以无法展现出更为旷阔的认知吗?
    不,并不是。
    他们所具备的思辨能力其实已完全不亚于后世之人。而他们的“胆大妄为”,更是令后来者都为之震撼。
    可他们所想要取得的目的,却又往往是仅局限于他们自己所能看到的一亩三分地,以至于坐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能够推动社会变革的契机。
    而所谓的“百花齐放”,到头来竟也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阴谋,一场又一场的“政治洗脑”,这是何等的悲哀?
    所以,李然当即是下定了决心,他决心要彻底改造这个时代,以及这一时代里的人。
    这便是他的道。
    ……
    “既然拿庆封钓不到这条鱼,那咱们便来个‘打草惊蛇’吧。”
    李然目光凛然,开始在竹简上书写着。
    不一会儿,一封信札便写好了。
    他交到了孙武的手中,并言道:
    “命人急送晋国,务必亲手交到叔向大夫的手上!”
    这是一封关于庆封,关于暗行众的信札。
    在信札上,李然将庆封所言选取了一些可以透露的事告诉羊舌肸。
    孙武甚是疑惑的看着他并不由问道:
    “先生这是何意?”
    他不理解李然这么做的原因。
    “暗行众的首领既是晋人,那么当这封信札出现在晋国,你说这名首领会有何想法?”
    “如果他还能按耐得住,依旧在那无动于衷,那也只能作罢。”
    “可倘若是有了动静,那便是咱们的机会!”
    强行暴露自己所已经掌握的信息,这无异于是孤身犯险。
    而用自己的性命来引诱暗行众进行行动,李然这一招可谓是在搏命。
    “可万一……”
    “万一什么?”
    李然看着他又如是问道。
    孙武则是一阵皱眉后,不禁问道:
    “这些暗行众,可谓是防不胜防。万一这些人恼羞成怒,千方百计的于暗中加害于先生,那该如何是好?”
    他敏锐的察觉到了李然这是在兵行险着,所以当即道出对李然而言最为致命的一点。
    李然通过这封信札,将所知关于暗行众的信息,选择性的告知于羊舌肸。这种行为又岂能瞒得过暗行众的眼睛?所以,这也就是等同于对暗行众宣了战!
    既然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就必定要有所动作。
    “长卿试想一下,他们若想要在楚国对我等动手,那最好的选择是谁?”
    “当然就是楚国内的这个奸细……”
    “原来……!”
    孙武话到一半,猛的明白了过来,当即面露恍然之色。
    李然与暗行众宣战,而楚国乃是暗行众势力最为单薄的地方,暗行众想要加害李然,唯一能够动用的,便只有他们藏匿在楚国内的这个奸细。
    而这,才是李然所想要勾起的大鱼。
    如果将楚国比作一个巨大的鱼塘,那么就去逼暗行众不得不动用这条鱼,迫使其浮出水面,而后李然才能有机会将其抓住,并将其摁在砧板上。
    “可先生又为何非要选择从这个奸细身上入手?”
    “按道理,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