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押运粮草(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同时,曹亮也希望这种防备状态成为一种常态,不管是在距离吴军较远的弋阳,还是距离吴军较近的夹石,都始终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一刻也不能放松。
    夜晚宿营时,往往是军队精力最为衰弱,防备最为松懈的时刻,这个时候,也是敌人发起偷袭的最佳时机,想要保证不发生任何的意外,时刻保持警惕是最起码的一个条件。
    押运粮草不同于行军作战,如果是行军打仗,进可攻,退可守,真如果战事不利的话,还可以撤退,留在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押运粮草就不同了,不管在任何条件下,首先要保证的是这些粮草的安全,军队不能投入进攻,也不能轻易地放弃逃走,把押运粮草的辎重车拱手让人。
    无论如何,粮草是排在这一位的东西,征南军习惯了冲杀在前的战场模式,第一次干这种差事,确实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曹亮此举就是为了扭转这种状况,他的这种特殊的宿营要求,就是要培养征南军养成一种以粮车为核心的思想,将他们的荣辱与共与这些粮草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个时候时近四月,天气也渐渐地转暖了,春末的的气侯最为的怡人了,没有白天那种炎热的天气,春末的夜晚,和风习习,心香沁人心脾。
    押解粮草,任务细致而繁琐,许多的将士对此深恶痛绝,都不愿意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
    但曹亮不同,他接受这个任务却是欣然的,行军打仗,押运粮草可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让曹亮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或许夏侯玄没有受伤的时候,曹亮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事,如今夏侯玄伤重未归,整个征南军全部由长史任览代管,而任览一介书生出身,管理军务往往力不从心,正因为如此,曹亮才有机会协助管理,成为征南军的幕后话事人,逐渐将曹亮培养和锻炼起来。
    人生的每一笔经历都是一种财富,人生的阅历越多,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这次出征,曹亮真的是深有体会,从初入军中的懵然无知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曹亮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
    凌晨的时候,征南军就已经踏上了新的路程,辎重车一辆接着一辆,逶迤如一条长蛇,辎重车的速度确实快不了,尤其是上千辆的辎重车集中在一处,早晨出发的时候,都得按序而行,光是一个启程,就能足足地消耗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就算是想急,都无法急起来。
    征南军需要保证的,是粮草的安全,其次才是速度。
    曹亮很清楚,吴军对魏军的这条粮道一直是虎视眈眈,司马懿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才会派征南军来担负押运粮草的任务。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司马懿给征南军穿小鞋,大材小用,但其实司马懿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整个大军之中,恐怕唯有征南军最为适合这个任务。
    大军进入到夹石山地之后,骑兵的优势就已经是完全地丧失了,许多的地段,战马无法通行,骑兵还不如步兵好使。
    所以将征南军撤下来去押运粮草,司马懿最为看重的就是征南军的那支骑兵,从弋阳到夹石,大部分的地段是平原,而平原是骑兵最为理想的舞台,吴军如果试图想在这条路上打伏击的话,他们恐怕就得失望而归了,光是骑兵的这一道防线,对于吴兵而言,简直就是如噩梦一般。
    白天行军之时,曹亮特意地将骁骑营布置在队伍的两侧,随同运粮的车队缓缓而行,如果车队受到敌军的围攻,那么骁骑营将会果断地予以出击,斩杀一切来犯之敌。
    骁骑营强大的机动能力,保证了它们在作战的时候,有速度,有力量,不管敌军从哪个方向发起进攻,骑兵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迎击敌人,绝对不会有让敌人靠近粮草的机会。
    吴军之所以想要偷袭运粮车队,目标显然并不是为了杀伤押运粮草的队伍,而是想要破坏掉魏军的粮车,但有骁骑营在,吴军的这种企图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平原之王,绝不是浪得虚名。
    白白的损耗兵马,诸葛恪肯定是不会干的,所以缺少机动能力的吴军,选择在平原地区袭击魏军粮道的可能性很小,他们选择的地点,毫无疑问会是在无强口通往夹石的这一段路上。
    这一段的山路,骁骑营的优势也已经是不复存在了,狭隘险峻的道路,骑兵根本就没有可能展开作战,而笨重的粮车,通行起来也是无比困难,行进的速度会大大地减低,这一段看似不长的路,粮车需要通过的话,至少也得要一天多的时间。
    所以进入到了无强口之后,曹亮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原本在平原地带,魏军就已经是广设岗哨,盘查来往行人,杜绝泄露运粮军的消息。真正到达无强口之后,吴军恐怕对魏军的行踪也是一无所知,仓促之间,他们是很难调集军队绕到魏军的身后进行伏击的。
    经过最后一天的行军,征南军的第一次运粮任务于黄昏时分结束,他们顺利地赶到了驻扎在夹石口的魏军大营,交割完成之后,顺利地完成了押运粮草的任务。
    这次的任务,看似简单,整个过程平静无波,没有受到吴军的任何袭击,顺顺利利地完成了任务,但实际上,却是曹亮等人付出无数的艰辛换来的,没有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