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1/2)
数量固然是提升骑兵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同样质量也是提高骑兵战斗力的另一个途径。
曹亮做为穿越者,其实一直掌握着骑兵马具之中的两大神器: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是骑兵发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东西,这两大神器的问世,让骑兵的战斗力明显地提升了一个档次,也彻底地让骑兵从战场上的辅助兵种成为真正的主力兵种,真正成为了战场之上的王者。
中原王朝最早使用骑兵是开始于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兴盛于商周的战车也在这个时代逐渐被骑兵所取代。
不过最初的时候,驾驭战马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马镫,没有辔头,骑手只能坐在光溜溜的马背上,手抓着马的鬃毛,双腿夹着马腹,光是控制战马就非常的吃力了。
骑兵发展到了汉代,各式的马具应运而生,笼头、衔铁、缰绳、马鞍、马镫,这样就大大方便了骑乘,也有效地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
不过在三国时代,马鞍只不过是一个系在马背上的小布包,让骑手骑乘的时候坐的舒服一点而已。
而所谓的马镫,只不过是悬在一边的一个单边马镫,位置较低,是为了方便骑手上马时踩踏而设计的,其实骑手骑到马背上之后,两脚依然悬空,这个马镫等于是没有。
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是出现在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最早将它们应用在实战之中的是鲜卑人,正是因为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极大地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所以鲜卑人才得以在五胡乱战的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真正的赢家,建立了北魏王朝。
高桥马鞍是一种中间低两端高的马鞍,木质结构,上面覆以皮革,以方便骑手乘坐。而双边马镫则是金属结构的,多为铁制或青铜制,是悬挂在马鞍两侧的脚踏,骑手在骑乘战马时,双脚便可以踩踏在马镫上。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在设计制作上非常的简单,甚至可以说看上一眼,就可以仿制出来,但这么两样简单的马具,对骑兵战斗力的提升,有一种质的飞跃。
长久以来,驾驭和操控战马,往往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培养一个骑术精湛的骑兵,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而且骑手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上首先的一件条件就是操纵好战马,让自己不从马背上掉下去,这无疑会花费骑手的大量体力,从而影响了战斗力。
一个合格而优秀的骑兵,是需要很强的腿部力量和腰部力量的,他们需要用有力的双腿来夹住马背,用腰部来控制平衡,这样才能把双手解放出来。
其实大多数的骑兵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他们配备的武器,大部分是单手武器,另一只手来操纵缰绳,只能做简单的砍刺等动作。
而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出现,解决了骑手骑马时的困难,凹型的马鞍,正好将骑手的臀部卡在马背上,解决了纵向移动的问题,而双脚踩踏在双边脚镫之中,又完美地解决了横向移动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人马合一的难题。
有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骑手驾驭和操控战马更加的灵活和方便,不但双手被解放了出来,而且他们在马背上可以大幅度地摆动,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大大的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同时也对骑兵素质的要求大为降低。
一个最为简单的发明,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之前曹亮一直秘而不宣,就是因为这两个东西太容易仿制了,就算自己的军队装备了,敌人一样可以仿制出来,大家都拥有这个东西了,想要克敌制胜,凭这个是不行的。
但这个东西曹亮也不可能一直藏着掖着,毕竟就算他不拿出来,将来鲜卑人也会发明出来,所以曹亮需要一个契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的话,那就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匈奴人已经被灭掉了,而鲜卑人也被逐回了大漠,外族的隐患暂时平息了,而司马懿大规模地增加骑兵的数量,试图想在骑兵上压制住并州军。
以并州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和司马懿来搞军备竞赛的,所以骑兵数量的落后已经是不可逆的,想要解决骑兵战斗力的问题,唯有提升并州骑兵的质量,以质量胜数量。
无疑现在就是推出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最好时机了,诚然这场战役之后,司马懿也会发现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重要性,也会进行仿制来装备他的骑兵。
但曹亮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怕被司马懿掌握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秘密就不去制造不去使用这些东西。现在并州军的骑兵已经不再是当初那条弱小的骑兵了,三大主力骑兵称雄天下,所向披靡,如果全面完成装备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战斗力将会陡增,彻底击溃扩军后的司马骑兵亦非难事。
到那时,司马懿虽然掌握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技术,但骑兵决战失利之后,他再想组建强于并州军的骑兵已经成为奢望,凭借着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并州骑兵从此将会一飞冲天,驰骋天下,从此再无对手可以抗衡。
所以曹亮在得到了司马懿扩编骑兵的消息之后,立刻做出了相应的决定,那就是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项目上马,并装备到三大
曹亮做为穿越者,其实一直掌握着骑兵马具之中的两大神器: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是骑兵发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东西,这两大神器的问世,让骑兵的战斗力明显地提升了一个档次,也彻底地让骑兵从战场上的辅助兵种成为真正的主力兵种,真正成为了战场之上的王者。
中原王朝最早使用骑兵是开始于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兴盛于商周的战车也在这个时代逐渐被骑兵所取代。
不过最初的时候,驾驭战马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马镫,没有辔头,骑手只能坐在光溜溜的马背上,手抓着马的鬃毛,双腿夹着马腹,光是控制战马就非常的吃力了。
骑兵发展到了汉代,各式的马具应运而生,笼头、衔铁、缰绳、马鞍、马镫,这样就大大方便了骑乘,也有效地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
不过在三国时代,马鞍只不过是一个系在马背上的小布包,让骑手骑乘的时候坐的舒服一点而已。
而所谓的马镫,只不过是悬在一边的一个单边马镫,位置较低,是为了方便骑手上马时踩踏而设计的,其实骑手骑到马背上之后,两脚依然悬空,这个马镫等于是没有。
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是出现在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最早将它们应用在实战之中的是鲜卑人,正是因为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极大地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所以鲜卑人才得以在五胡乱战的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真正的赢家,建立了北魏王朝。
高桥马鞍是一种中间低两端高的马鞍,木质结构,上面覆以皮革,以方便骑手乘坐。而双边马镫则是金属结构的,多为铁制或青铜制,是悬挂在马鞍两侧的脚踏,骑手在骑乘战马时,双脚便可以踩踏在马镫上。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在设计制作上非常的简单,甚至可以说看上一眼,就可以仿制出来,但这么两样简单的马具,对骑兵战斗力的提升,有一种质的飞跃。
长久以来,驾驭和操控战马,往往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培养一个骑术精湛的骑兵,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而且骑手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上首先的一件条件就是操纵好战马,让自己不从马背上掉下去,这无疑会花费骑手的大量体力,从而影响了战斗力。
一个合格而优秀的骑兵,是需要很强的腿部力量和腰部力量的,他们需要用有力的双腿来夹住马背,用腰部来控制平衡,这样才能把双手解放出来。
其实大多数的骑兵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他们配备的武器,大部分是单手武器,另一只手来操纵缰绳,只能做简单的砍刺等动作。
而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出现,解决了骑手骑马时的困难,凹型的马鞍,正好将骑手的臀部卡在马背上,解决了纵向移动的问题,而双脚踩踏在双边脚镫之中,又完美地解决了横向移动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人马合一的难题。
有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骑手驾驭和操控战马更加的灵活和方便,不但双手被解放了出来,而且他们在马背上可以大幅度地摆动,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大大的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同时也对骑兵素质的要求大为降低。
一个最为简单的发明,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之前曹亮一直秘而不宣,就是因为这两个东西太容易仿制了,就算自己的军队装备了,敌人一样可以仿制出来,大家都拥有这个东西了,想要克敌制胜,凭这个是不行的。
但这个东西曹亮也不可能一直藏着掖着,毕竟就算他不拿出来,将来鲜卑人也会发明出来,所以曹亮需要一个契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的话,那就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匈奴人已经被灭掉了,而鲜卑人也被逐回了大漠,外族的隐患暂时平息了,而司马懿大规模地增加骑兵的数量,试图想在骑兵上压制住并州军。
以并州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和司马懿来搞军备竞赛的,所以骑兵数量的落后已经是不可逆的,想要解决骑兵战斗力的问题,唯有提升并州骑兵的质量,以质量胜数量。
无疑现在就是推出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最好时机了,诚然这场战役之后,司马懿也会发现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重要性,也会进行仿制来装备他的骑兵。
但曹亮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怕被司马懿掌握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秘密就不去制造不去使用这些东西。现在并州军的骑兵已经不再是当初那条弱小的骑兵了,三大主力骑兵称雄天下,所向披靡,如果全面完成装备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战斗力将会陡增,彻底击溃扩军后的司马骑兵亦非难事。
到那时,司马懿虽然掌握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技术,但骑兵决战失利之后,他再想组建强于并州军的骑兵已经成为奢望,凭借着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并州骑兵从此将会一飞冲天,驰骋天下,从此再无对手可以抗衡。
所以曹亮在得到了司马懿扩编骑兵的消息之后,立刻做出了相应的决定,那就是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项目上马,并装备到三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