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废立之事(1/2)
平定了李丰张缉的叛乱,司马师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不能说现在朝中就没有了异己的势力,但李丰张缉夏侯玄都没有办成的事,其他人就没有胆量再去试了,所以司马师在朝中是一手遮天,连半个反对的声音也没有了。
虽然此次只诛杀了四五百人的乱党,但引起的震撼却是无比深远的,估计没有什么更能彰显司马师威望的了,那怕是由于幽州失守,东兴兵败造成的声望损失,也在这次的平叛行动之中得以恢复。
为了表彰司马师匡扶社稷之功,曹芳特意地下诏,晋升司马师为大将军,都督内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节钺,地位进一步地予以提升。
当然这所谓的曹芳下诏,也不过是群臣上表请奏的,曹芳只是在诏书上盖了一个玺印而已,如今的曹芳,更成了一个只负责盖玺印的傀儡,终日戚戚惶惶,战战兢兢。
张皇后被废黜之后,郭太后在诸妃子之中选择王氏来当皇后,曹芳自然不敢有半点的反对意见,只不过,从此曹芳不再宠幸任何的妃嫔,每日夜里都独自一个人坐在张皇后原先的寝宫之中,捧着张皇后的遗物,睹物思人,哭得是泪流满面。
消息传到了司马师那儿,有人便给司马师提议,曹芳经此打击,已经是一蹶不振了,这样的天子,已经对司马师构不成任何的威胁了,司马师也不必冒着废帝的风险来对付他了,维持目前的局面,岂不甚好?
司马师微微地冷笑了一下,丝毫的不以为然,现在曹芳的所做所为,又焉能不是韬晦之计?
且不说别的,就是司马师单单杀了张皇后和她腹中的胎儿,就足以令曹芳对他恨之入骨了,把一个极端仇视自己的摆到皇帝的位置上,对于司马师来说,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
这次李丰张缉叛乱,是得到了曹芳暗中支持的,那下一次某某人再起兵造反,曹芳肯定也会站在叛乱者一边的,司马师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会这么幸运,天子与叛乱者联手,对自己的威胁和杀伤力原本就是极其最大的,司马师宁可换一个曹氏宗族的新人来当皇帝,也不愿留着曹芳这个祸胎了。
毕竟曹芳呆在这个位置上很久了,正是因为呆久了的缘故,他才会有亲政夺权的念头,换一个新人来当皇帝,自然是听话的很,无疑让司马师更好驾驭。
所以司马师铁了心地要废帝,前一段时间主要是处理李丰张缉的叛乱,腾不出手来对付曹芳,如今李丰张缉的事终于是尘埃落地了,司马师废帝的计划,也终于可以落地实施了。
只不过废帝远比处死几个乱臣逆党难得多,原本天子就是皇权的象征,那怕天子再昏庸再无道,想要废黜,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历史上,成功废黜天子而没有背负骂名的,也仅仅只有商朝的伊尹和汉朝的霍光,其他的废帝者,无一不被认为是奸佞之臣叛国乱党,所以司马师那怕是心存废帝的念头,也不敢轻易地表露出来,只能是暗暗地进行长远的计划。
想要不背上奸佞之臣的骂名,废帝之举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背锅才行,这样的锅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背得动的,所以司马师首先想到的人就是郭太后。
这段时间司马师进宫的次数便多了起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和郭太后幽会,耳鬓厮磨之余,司马师屡屡地谈起了废帝另立新君的打算。
一开始郭太后不太同意,首先曹芳是先帝曹叡选择的继承人,如果这个时候废帝另立的话,那将会是对先帝的大不敬。
其次,曹芳当初过继给曹叡尚在年幼,继位之时也不过才八岁,是郭太后一手把他抚养大的,不管现在他们的关系有多僵,但这一份母子情份郭太后打心底是难以割舍的。
再者从大局而言,曹芳这个皇位已经坐了十四年之久了,轻率地废立,必然会导致朝政的不稳,现在魏国的局势也是内忧外困,现在废帝,也并非是什么好的时机。
但是司马师的态度则比较坚决,他认为,曹芳现在年纪大了,羽翼渐丰,早已不把郭太后放在眼里了,所谓的母子亲情,也不过尔尔,从他此次参与李丰和张缉的叛乱就可以证明,曹芳是极有野心的,如果真得让曹芳亲政的话,遭殃的便是司马师和郭太后。
所以,在这种形势之下,换一个人来当皇帝,也方便郭太后在幕后垂帘听政,也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司马师的话还是说到了郭太后的心坎上,曹芳年幼的时候,宫里的大小事务皆是决到郭太后,就算是朝政上的事,群臣也会奏明郭太后,虽然未必她一个女人就拥有朝政的决断权,但这种垂帘听政的快感是无以言表的。
可是曹芳长大之后,郭太后就退居二线了,只主管后宫之事,不再参与朝政之事,无形之中,郭太后失落了许多。
而且曹芳长大之后,关系也变得和她疏远了许多,郭太后难免心情沮丧,如果真得让她再有垂帘听政的机会,郭太后便怦然为之心动,从而也就默许了司马师的废立之举。
不过在后继之人的选择上,司马师和郭太后还是发生了小小的争执。
司马师有意立彭城王曹据为帝,曹据是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之子,也就是明帝曹叡的叔叔,这也就是郭太后竭力反对的地方,如果
虽然此次只诛杀了四五百人的乱党,但引起的震撼却是无比深远的,估计没有什么更能彰显司马师威望的了,那怕是由于幽州失守,东兴兵败造成的声望损失,也在这次的平叛行动之中得以恢复。
为了表彰司马师匡扶社稷之功,曹芳特意地下诏,晋升司马师为大将军,都督内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节钺,地位进一步地予以提升。
当然这所谓的曹芳下诏,也不过是群臣上表请奏的,曹芳只是在诏书上盖了一个玺印而已,如今的曹芳,更成了一个只负责盖玺印的傀儡,终日戚戚惶惶,战战兢兢。
张皇后被废黜之后,郭太后在诸妃子之中选择王氏来当皇后,曹芳自然不敢有半点的反对意见,只不过,从此曹芳不再宠幸任何的妃嫔,每日夜里都独自一个人坐在张皇后原先的寝宫之中,捧着张皇后的遗物,睹物思人,哭得是泪流满面。
消息传到了司马师那儿,有人便给司马师提议,曹芳经此打击,已经是一蹶不振了,这样的天子,已经对司马师构不成任何的威胁了,司马师也不必冒着废帝的风险来对付他了,维持目前的局面,岂不甚好?
司马师微微地冷笑了一下,丝毫的不以为然,现在曹芳的所做所为,又焉能不是韬晦之计?
且不说别的,就是司马师单单杀了张皇后和她腹中的胎儿,就足以令曹芳对他恨之入骨了,把一个极端仇视自己的摆到皇帝的位置上,对于司马师来说,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
这次李丰张缉叛乱,是得到了曹芳暗中支持的,那下一次某某人再起兵造反,曹芳肯定也会站在叛乱者一边的,司马师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会这么幸运,天子与叛乱者联手,对自己的威胁和杀伤力原本就是极其最大的,司马师宁可换一个曹氏宗族的新人来当皇帝,也不愿留着曹芳这个祸胎了。
毕竟曹芳呆在这个位置上很久了,正是因为呆久了的缘故,他才会有亲政夺权的念头,换一个新人来当皇帝,自然是听话的很,无疑让司马师更好驾驭。
所以司马师铁了心地要废帝,前一段时间主要是处理李丰张缉的叛乱,腾不出手来对付曹芳,如今李丰张缉的事终于是尘埃落地了,司马师废帝的计划,也终于可以落地实施了。
只不过废帝远比处死几个乱臣逆党难得多,原本天子就是皇权的象征,那怕天子再昏庸再无道,想要废黜,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历史上,成功废黜天子而没有背负骂名的,也仅仅只有商朝的伊尹和汉朝的霍光,其他的废帝者,无一不被认为是奸佞之臣叛国乱党,所以司马师那怕是心存废帝的念头,也不敢轻易地表露出来,只能是暗暗地进行长远的计划。
想要不背上奸佞之臣的骂名,废帝之举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背锅才行,这样的锅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背得动的,所以司马师首先想到的人就是郭太后。
这段时间司马师进宫的次数便多了起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和郭太后幽会,耳鬓厮磨之余,司马师屡屡地谈起了废帝另立新君的打算。
一开始郭太后不太同意,首先曹芳是先帝曹叡选择的继承人,如果这个时候废帝另立的话,那将会是对先帝的大不敬。
其次,曹芳当初过继给曹叡尚在年幼,继位之时也不过才八岁,是郭太后一手把他抚养大的,不管现在他们的关系有多僵,但这一份母子情份郭太后打心底是难以割舍的。
再者从大局而言,曹芳这个皇位已经坐了十四年之久了,轻率地废立,必然会导致朝政的不稳,现在魏国的局势也是内忧外困,现在废帝,也并非是什么好的时机。
但是司马师的态度则比较坚决,他认为,曹芳现在年纪大了,羽翼渐丰,早已不把郭太后放在眼里了,所谓的母子亲情,也不过尔尔,从他此次参与李丰和张缉的叛乱就可以证明,曹芳是极有野心的,如果真得让曹芳亲政的话,遭殃的便是司马师和郭太后。
所以,在这种形势之下,换一个人来当皇帝,也方便郭太后在幕后垂帘听政,也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司马师的话还是说到了郭太后的心坎上,曹芳年幼的时候,宫里的大小事务皆是决到郭太后,就算是朝政上的事,群臣也会奏明郭太后,虽然未必她一个女人就拥有朝政的决断权,但这种垂帘听政的快感是无以言表的。
可是曹芳长大之后,郭太后就退居二线了,只主管后宫之事,不再参与朝政之事,无形之中,郭太后失落了许多。
而且曹芳长大之后,关系也变得和她疏远了许多,郭太后难免心情沮丧,如果真得让她再有垂帘听政的机会,郭太后便怦然为之心动,从而也就默许了司马师的废立之举。
不过在后继之人的选择上,司马师和郭太后还是发生了小小的争执。
司马师有意立彭城王曹据为帝,曹据是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之子,也就是明帝曹叡的叔叔,这也就是郭太后竭力反对的地方,如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