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章 求援江东(1/2)
但曹亮毕竟是远在冀州,相隔千里,远水难解近渴,当年王凌起兵之时,也曾试图和曹亮结盟,但同样是鞭长莫及,司马懿铁心了要首先吃掉王凌,曹亮还真帮不上什么忙。
诸葛诞也很清楚这一点,就算他此时和曹亮结盟,能得到的援助也是少之又少的,最多也是只能起到牵制司马师的作用,而司马师一旦选择和司马懿一样的办法,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集中力量来对付诸葛诞的话,那诸葛诞还真是悬了。
尽管这几年来诸葛诞一直在进行着秘密准备,就是防着司马师这一手的,但是淮南一地的资源有限,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不可能支持大规模的扩军备战,所以诸葛诞真心想要叫板司马师的话,以半州之力对抗拥有大半个天下的司马师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起兵一事上,诸葛诞采用慎之又慎的态度,如果这次不是司马师密谋要暗算他的话,诸葛诞肯定会继续地维持现在局势不动。
但现在形势所迫,诸葛诞已经不可能再隔岸观火置身事外了,单独地对抗司马师的难度,那么诸葛诞不介意去靠一棵大树,不管在什么时候,背靠大树好乘凉。
这棵大树,自然是就是一直和他们处于敌对状态的吴国,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当年孙权在位之时,心心念念地就是想攻下淮南,他不止一次地向淮南和荆州发起进攻,目的非常的明确,就是想要开疆拓土,问鼎中原。
在魏吴对峙的这几十年间,包括曹操的那个时代,魏吴之间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几乎隔个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平时那些小的摩擦战斗,更是多得不计其数,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常便饭。
尽管孙权已经死了,主战的诸葛恪也死在了内乱之中,但诸葛诞相信,只要把淮南这块肥肉摆到吴国君臣的面前,吴人就没有不动心的。
对于诸葛诞来说,他也不一定就想要去投靠吴国,这无疑会让他背负上一个叛国的罪名,但是现在的形势所迫,诸葛诞已经顾上不那么许多了,他也不一定就是要真心投降吴国,只不过是想要利用吴国的力量而已,如果将来打败了司马师,说不定诸葛诞就会过河拆桥,和吴国翻脸,兵戎相见了。
说来说去,这也不过是诸葛诞的权宜之计,非常时刻,当用非常手段,至于那些虚名什么的,诸葛诞已经不在乎了,或者说压根儿顾不上了。
于是诸葛诞决定派蒋班前往吴国,向吴国寻求援助。
吴国的援兵当然不是白给的,尤其是双方先前还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诸葛诞如果开不出令吴国方面比较满意的条件,吴国又怎么可能耗钱费粮地来充当这个冤大头吧?
所以诸葛诞还是给了蒋班一个谈判的底线的,那就是将合肥新城交给吴国,并承诺,击退司马师之后,将庐江郡、安丰郡和弋阳郡割让给吴国,并且拨付五千万钱和五十万斛军粮给吴军,以为出兵之资。
合肥新城那可是淮南的一座重镇,是淮南的南大门,魏吴两国之中,光是围绕合肥新城进行过的战斗,就不下十余次,就在去年,诸葛恪还大举兴兵来攻打新城,最终是铩羽而归,这也直接导致了诸葛恪最终被杀。
新城可是令吴人垂涎已久的一座重镇,诸葛诞为了表示诚意,特意地将新城送给吴国,这样优厚的条件,足以让吴人为之动心了。
当然诸葛诞也是很肉痛的,一旦新城失守,吴军就可以长驱北上,寿春便再无险可依,但诸葛诞也很清楚,如果不给吴人足够的好处,人家凭啥要出兵帮你,如果仅仅只是将一些偏远的没有战略价值的城池送给吴国的话,吴国也肯定不会买帐的,所以诸葛诞最终还是咬了咬牙,把新城给送了出去。
没有香饵,又怎么可能会钓得到大鱼,吴国的人又不是傻子,没有好处的事,谁也不会去干,至于割让庐江、安丰、弋阳三个郡的事,那就是以后的事了,能不能兑现,首先得要看能不能打败司马师,如果连司马师都无法打败的话,那么许下再多的诺言,也不过是空头票据。
当然,打败司马师之后,诸葛诞还需不需要兑现诺言,那就另当别论了,到时候,还得看形势,还得看心情,诸葛诞恐怕自己也没有想好吧。
至于钱粮,那是军队的日常消耗,这部分的开支,自然得诸葛诞来出了,毕竟吴国派来援兵,没有自掏腰包的道理。
总之现在诸葛诞不惜血本,也要把吴国拉到战局之中来,只要有吴国军队的援助,司马师还真是奈何他不得了。
蒋班奉命,连夜离开了寿春,前往了吴国。
吴国的现在的局势,刚刚算是稍稍平定了下来,孙峻利用铁腕的手段,将诸葛恪一家连同党羽尽皆铲除,一个不留,彻底地将诸葛恪的势力从吴国的政坛上给抹去了。
其实做为一个非江东本地的士族势力,诸葛家族的势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远没有江东那些大士族树大根深,这也是诸葛恪一死,整个诸葛家势力便灰飞烟灭的原因。
别看诸葛恪在世之时,权势赫赫,如日中天,但这棵基本上没有多少根基的大树,在倾覆之时,说倒就倒,
诸葛诞也很清楚这一点,就算他此时和曹亮结盟,能得到的援助也是少之又少的,最多也是只能起到牵制司马师的作用,而司马师一旦选择和司马懿一样的办法,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集中力量来对付诸葛诞的话,那诸葛诞还真是悬了。
尽管这几年来诸葛诞一直在进行着秘密准备,就是防着司马师这一手的,但是淮南一地的资源有限,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不可能支持大规模的扩军备战,所以诸葛诞真心想要叫板司马师的话,以半州之力对抗拥有大半个天下的司马师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起兵一事上,诸葛诞采用慎之又慎的态度,如果这次不是司马师密谋要暗算他的话,诸葛诞肯定会继续地维持现在局势不动。
但现在形势所迫,诸葛诞已经不可能再隔岸观火置身事外了,单独地对抗司马师的难度,那么诸葛诞不介意去靠一棵大树,不管在什么时候,背靠大树好乘凉。
这棵大树,自然是就是一直和他们处于敌对状态的吴国,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当年孙权在位之时,心心念念地就是想攻下淮南,他不止一次地向淮南和荆州发起进攻,目的非常的明确,就是想要开疆拓土,问鼎中原。
在魏吴对峙的这几十年间,包括曹操的那个时代,魏吴之间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几乎隔个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平时那些小的摩擦战斗,更是多得不计其数,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常便饭。
尽管孙权已经死了,主战的诸葛恪也死在了内乱之中,但诸葛诞相信,只要把淮南这块肥肉摆到吴国君臣的面前,吴人就没有不动心的。
对于诸葛诞来说,他也不一定就想要去投靠吴国,这无疑会让他背负上一个叛国的罪名,但是现在的形势所迫,诸葛诞已经顾上不那么许多了,他也不一定就是要真心投降吴国,只不过是想要利用吴国的力量而已,如果将来打败了司马师,说不定诸葛诞就会过河拆桥,和吴国翻脸,兵戎相见了。
说来说去,这也不过是诸葛诞的权宜之计,非常时刻,当用非常手段,至于那些虚名什么的,诸葛诞已经不在乎了,或者说压根儿顾不上了。
于是诸葛诞决定派蒋班前往吴国,向吴国寻求援助。
吴国的援兵当然不是白给的,尤其是双方先前还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诸葛诞如果开不出令吴国方面比较满意的条件,吴国又怎么可能耗钱费粮地来充当这个冤大头吧?
所以诸葛诞还是给了蒋班一个谈判的底线的,那就是将合肥新城交给吴国,并承诺,击退司马师之后,将庐江郡、安丰郡和弋阳郡割让给吴国,并且拨付五千万钱和五十万斛军粮给吴军,以为出兵之资。
合肥新城那可是淮南的一座重镇,是淮南的南大门,魏吴两国之中,光是围绕合肥新城进行过的战斗,就不下十余次,就在去年,诸葛恪还大举兴兵来攻打新城,最终是铩羽而归,这也直接导致了诸葛恪最终被杀。
新城可是令吴人垂涎已久的一座重镇,诸葛诞为了表示诚意,特意地将新城送给吴国,这样优厚的条件,足以让吴人为之动心了。
当然诸葛诞也是很肉痛的,一旦新城失守,吴军就可以长驱北上,寿春便再无险可依,但诸葛诞也很清楚,如果不给吴人足够的好处,人家凭啥要出兵帮你,如果仅仅只是将一些偏远的没有战略价值的城池送给吴国的话,吴国也肯定不会买帐的,所以诸葛诞最终还是咬了咬牙,把新城给送了出去。
没有香饵,又怎么可能会钓得到大鱼,吴国的人又不是傻子,没有好处的事,谁也不会去干,至于割让庐江、安丰、弋阳三个郡的事,那就是以后的事了,能不能兑现,首先得要看能不能打败司马师,如果连司马师都无法打败的话,那么许下再多的诺言,也不过是空头票据。
当然,打败司马师之后,诸葛诞还需不需要兑现诺言,那就另当别论了,到时候,还得看形势,还得看心情,诸葛诞恐怕自己也没有想好吧。
至于钱粮,那是军队的日常消耗,这部分的开支,自然得诸葛诞来出了,毕竟吴国派来援兵,没有自掏腰包的道理。
总之现在诸葛诞不惜血本,也要把吴国拉到战局之中来,只要有吴国军队的援助,司马师还真是奈何他不得了。
蒋班奉命,连夜离开了寿春,前往了吴国。
吴国的现在的局势,刚刚算是稍稍平定了下来,孙峻利用铁腕的手段,将诸葛恪一家连同党羽尽皆铲除,一个不留,彻底地将诸葛恪的势力从吴国的政坛上给抹去了。
其实做为一个非江东本地的士族势力,诸葛家族的势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远没有江东那些大士族树大根深,这也是诸葛恪一死,整个诸葛家势力便灰飞烟灭的原因。
别看诸葛恪在世之时,权势赫赫,如日中天,但这棵基本上没有多少根基的大树,在倾覆之时,说倒就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