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1章 淮南战火再燃(1/2)
如今的淮南都督是王昶,原本他是驻守荆州的,不过杜预到达荆州之后,王昶便被调往了寿春,负责淮南防线的事务。
而驻守合肥的将领则是诸葛靓,当时诸葛诞被司马伦所灭,全家伏诛,只有诸葛靓在心腹大将吴纲的护送下,逃出了寿春。
当时摆在诸葛靓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南下投奔吴国,但由于诸葛诞和吴国因为地盘之争,双方大打出手,刚刚结下了新怨,诸葛靓此时若是前去投吴的话,前途未卜。
所以诸葛靓只能是选择第二条路,也就是北上投奔曹亮,只是那个时候司马军在黄河一线严密防守,所有的渡口和渡船都被司马军给控制了起来,想要渡河北上,难度可一点也不小。
诸葛靓不愧是诸葛家的人,逃出寿春之后,遣散了手下的那些兵士,化整为零,故意地将司马伦的追兵引往了兖州方向,自己则和吴纲两个人乔装改扮,前往了徐州,到老家琅琊郡潜伏起来,这样就摆脱了追兵。
直到并州军南渡黄河进入青州和徐州之后,诸葛靓才亮明身份,投奔了曹亮。
诸葛靓采用的办法无疑是最为聪明的,如果一路狂逃,迟早会被司马军给追上的,更何况黄河防线相当的严整,诸葛靓直奔黄河,无异于是飞蛾扑火,他遣散部下,悄悄蛰伏起来,这天下如此之大,司马伦想要找他出来,无疑于是大海捞针。
最终诸葛靓正是凭借着一招,死里逃生。
曹亮以他熟悉淮南事务之由,委任他为淮南护军,驻守合肥新城,以拒吴军,吴纲副之。
诸葛靓得到了曹亮的重用,自然是欣喜不已,再加上他对淮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驻守合肥之事,得心应手。
合肥新城,可谓是对吴作战的第一线,这座要塞城池除了在诸葛诞起事之时曾短暂地出让给了吴国之外,吴国从来也没有真正地攻下过新城,尽管吴国心心念念地想要拿下新城,多年以来发动过无数次战争,但却是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诸葛靓到任之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新城残破的城墙重新地修补完好,严阵以待。
诸葛靓深知,吴国觑觎淮南之心从来也没有断绝过,虽然是屡战屡败,但依旧是贼心不死,所以新城的防守,时刻都不敢有任何的松懈,时刻都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尤其是魏军的主力如今用兵于西北,整个东南防线略显空虚,这便给吴国方便一个错觉,那就是淮南唾手可得,很可能他们会趁此机会,大举兴兵来犯,所以诸葛靓一直不敢掉以轻心。
果然不出所料,兴安二年刚过正月,吴军便大举兴兵,从濡须口出兵,船队直抵巢湖北岸,向合肥新城直扑而来。
这是吴军再不能老旧的进攻套路了,他们倚仗着舟船之利,可以轻易地穿行于长江和巢湖之间,深入到淮南腹地,这也是魏军只能将合肥新城设为淮南第一道防线的原因,没有强大的水军,魏军始终无法再向前地迈出一步。
面对吴军的突然来袭,诸葛靓却是从容不迫,下令关闭城门,严防死守,沉着应战,诸葛靓深知,吴军虽然擅长于水战,但在陆战之中,能力却是相当的欠缺的,想要拿下新城,他们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不过这一次,吴军的进攻却是比较凌厉的多,诸葛靓打探之后才发现,这次担任先锋的,是吴国有名的悍将丁奉和刚刚投降吴国的司马伷,所以在前部人马之中,一大半都是司马军的旧部。
这次吴国的进攻也是倾尽全力的,总兵力号称十三万人,光是前部人马,就有四万余人,而合肥新城的守军,只有七千人,力量悬殊。
唯一有利的条件是新城的守军大多是从淮南招募的子弟兵,而且相当一部分是诸葛诞的旧部,诸葛靓指挥起战斗来,相对来说得心应手一些,他一方面坚守城池,与吴军展开血战,一方面命人急报于淮南都督王昶。
不过王昶手中也没有多少的富裕兵力了,吴军在进攻新城的同时,也是兵分了三路,一路攻打六安,一路攻打弋阳,一路攻打安丰,虽然说这些进攻都是辅助的,吴军的主攻目标还是合肥,但王昶也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一路如果失守的话,整个淮南的局势就会变得被动起来,所以王昶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也派出六百里加急的快马,将淮南的军情飞报给洛阳朝廷。
这个消息在送抵洛阳之后,又马不停蹄地送往了陇西,飞报于曹亮知晓。
听闻到淮南战事发生,曹亮倒也没有感到意外,毕竟这才符合吴国一贯的行事风格,见缝插针,落井下石,如果吴国这次不来进攻的话,反倒是让曹亮会深感意外的。
安排王昶为淮南都督,诸葛靓去守新城,都是曹亮事先计划好的对付吴国的办法,王昶久镇荆州,对淮南的军务也比较熟悉,屡次和吴国交战,经验是极为丰富的,有他坐镇淮南,曹亮还是比较放心的。
至于诸葛靓,能力也不俗,比起诸葛亮的儿孙来,他应当是更胜一筹的,加上他极为熟悉淮南的地利人情,所以把合肥新城这座要塞交给他把守,曹亮认为是万无一失的。
不过现在曹亮用兵于西北,东南一线上,终究是兵力单薄了一些,而且荆州方面也传来了军情,驻守武昌的
而驻守合肥的将领则是诸葛靓,当时诸葛诞被司马伦所灭,全家伏诛,只有诸葛靓在心腹大将吴纲的护送下,逃出了寿春。
当时摆在诸葛靓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南下投奔吴国,但由于诸葛诞和吴国因为地盘之争,双方大打出手,刚刚结下了新怨,诸葛靓此时若是前去投吴的话,前途未卜。
所以诸葛靓只能是选择第二条路,也就是北上投奔曹亮,只是那个时候司马军在黄河一线严密防守,所有的渡口和渡船都被司马军给控制了起来,想要渡河北上,难度可一点也不小。
诸葛靓不愧是诸葛家的人,逃出寿春之后,遣散了手下的那些兵士,化整为零,故意地将司马伦的追兵引往了兖州方向,自己则和吴纲两个人乔装改扮,前往了徐州,到老家琅琊郡潜伏起来,这样就摆脱了追兵。
直到并州军南渡黄河进入青州和徐州之后,诸葛靓才亮明身份,投奔了曹亮。
诸葛靓采用的办法无疑是最为聪明的,如果一路狂逃,迟早会被司马军给追上的,更何况黄河防线相当的严整,诸葛靓直奔黄河,无异于是飞蛾扑火,他遣散部下,悄悄蛰伏起来,这天下如此之大,司马伦想要找他出来,无疑于是大海捞针。
最终诸葛靓正是凭借着一招,死里逃生。
曹亮以他熟悉淮南事务之由,委任他为淮南护军,驻守合肥新城,以拒吴军,吴纲副之。
诸葛靓得到了曹亮的重用,自然是欣喜不已,再加上他对淮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驻守合肥之事,得心应手。
合肥新城,可谓是对吴作战的第一线,这座要塞城池除了在诸葛诞起事之时曾短暂地出让给了吴国之外,吴国从来也没有真正地攻下过新城,尽管吴国心心念念地想要拿下新城,多年以来发动过无数次战争,但却是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诸葛靓到任之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新城残破的城墙重新地修补完好,严阵以待。
诸葛靓深知,吴国觑觎淮南之心从来也没有断绝过,虽然是屡战屡败,但依旧是贼心不死,所以新城的防守,时刻都不敢有任何的松懈,时刻都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尤其是魏军的主力如今用兵于西北,整个东南防线略显空虚,这便给吴国方便一个错觉,那就是淮南唾手可得,很可能他们会趁此机会,大举兴兵来犯,所以诸葛靓一直不敢掉以轻心。
果然不出所料,兴安二年刚过正月,吴军便大举兴兵,从濡须口出兵,船队直抵巢湖北岸,向合肥新城直扑而来。
这是吴军再不能老旧的进攻套路了,他们倚仗着舟船之利,可以轻易地穿行于长江和巢湖之间,深入到淮南腹地,这也是魏军只能将合肥新城设为淮南第一道防线的原因,没有强大的水军,魏军始终无法再向前地迈出一步。
面对吴军的突然来袭,诸葛靓却是从容不迫,下令关闭城门,严防死守,沉着应战,诸葛靓深知,吴军虽然擅长于水战,但在陆战之中,能力却是相当的欠缺的,想要拿下新城,他们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不过这一次,吴军的进攻却是比较凌厉的多,诸葛靓打探之后才发现,这次担任先锋的,是吴国有名的悍将丁奉和刚刚投降吴国的司马伷,所以在前部人马之中,一大半都是司马军的旧部。
这次吴国的进攻也是倾尽全力的,总兵力号称十三万人,光是前部人马,就有四万余人,而合肥新城的守军,只有七千人,力量悬殊。
唯一有利的条件是新城的守军大多是从淮南招募的子弟兵,而且相当一部分是诸葛诞的旧部,诸葛靓指挥起战斗来,相对来说得心应手一些,他一方面坚守城池,与吴军展开血战,一方面命人急报于淮南都督王昶。
不过王昶手中也没有多少的富裕兵力了,吴军在进攻新城的同时,也是兵分了三路,一路攻打六安,一路攻打弋阳,一路攻打安丰,虽然说这些进攻都是辅助的,吴军的主攻目标还是合肥,但王昶也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一路如果失守的话,整个淮南的局势就会变得被动起来,所以王昶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也派出六百里加急的快马,将淮南的军情飞报给洛阳朝廷。
这个消息在送抵洛阳之后,又马不停蹄地送往了陇西,飞报于曹亮知晓。
听闻到淮南战事发生,曹亮倒也没有感到意外,毕竟这才符合吴国一贯的行事风格,见缝插针,落井下石,如果吴国这次不来进攻的话,反倒是让曹亮会深感意外的。
安排王昶为淮南都督,诸葛靓去守新城,都是曹亮事先计划好的对付吴国的办法,王昶久镇荆州,对淮南的军务也比较熟悉,屡次和吴国交战,经验是极为丰富的,有他坐镇淮南,曹亮还是比较放心的。
至于诸葛靓,能力也不俗,比起诸葛亮的儿孙来,他应当是更胜一筹的,加上他极为熟悉淮南的地利人情,所以把合肥新城这座要塞交给他把守,曹亮认为是万无一失的。
不过现在曹亮用兵于西北,东南一线上,终究是兵力单薄了一些,而且荆州方面也传来了军情,驻守武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