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0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身后作陪的是延平书院的教授和学生,他们气喘吁吁的在后面跟着。
    陈山长举起竹杖,指着山上说道:“元朗兄,前面就是化剑阁了。”
    何良俊,字元朗,号拓湖先生。
    何良俊登高看着山崖下方的延平津问道:“这就是二剑合一的延平津?”
    陈山长点头说道:“正是此地。”
    “听说化剑阁还有李相公的碑文,现可存否?”
    “李相公的碑文尚存,我带元朗兄去看。”
    化剑阁是南平县一座名胜古迹,这是一段来自于晋代的传说。
    相传晋代名臣张华擅长观星,他观星发现斗牛星宿之间紫气长虹,认为将有神剑出世,佩戴神剑的人可以做宰相。
    于是他委托同样擅长星象的豫章人雷焕去豫章丰城做县令,寻找星象中所示的神剑。
    古人认为天上的星象也对应地上的位置,斗牛星宿对应的就是豫章之地。
    而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那一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说的就是雷焕在豫章挖出神剑的典故。
    雷焕挖出两把宝剑,一说是太阿和龙泉,也有说是干将和莫邪,他将其中一把剑送给张华,自己则留下一把剑。
    这时候雷焕的儿子劝说父亲不要藏下宝剑得罪张华,但是雷焕却说晋朝要大乱,张华也会被害,这剑是灵异之物,终究会化为他物而去,不会永远为人所佩带。
    后来张华果然在八王之乱中身死,那把神剑也不知所踪。
    后来雷焕的儿子雷华任州从事,一次带剑经过延平津时,剑忽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雷华让人进入水中找剑,一直找不到。
    只见到两条龙各长数丈,盘绕在水中,身上有花纹,寻剑的人惊惧之下离开。
    雷华叹息道:“先父化为他物的说法,张公终将会合的议论,今日算是验证了。”
    这件事之后,南平人就在延平津边上的九峰山建造了化剑阁,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化剑阁上有不少名人题字碑文。
    何良俊随着陈默群继续登山,果然见到了一座石碑,两人走到石碑处观看,这就是何良俊所寻的李相公的碑文。
    不过这位李相公,倒不是当朝的相公,而是宋代明相李纲(绍宋里那位)。
    看完了李纲的碑文,何良俊再看下方的延平津,张华、雷煥,雷华的故事交错,突然让人产生了一种古今悠悠的感慨。
    陈默群说道:“元朗兄,马上就要到化剑阁了。”
    一想到自己被倭寇焚毁的家园,何良俊叹息一声坐下道:
    “下山吧。”
    陈默群惊讶道:“马上就到化剑阁了,为何要下山?”
    何良俊说道:“我想到兰亭集序上那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可还能记得我等今日登高?”
    陈默群沉默了,他虽然是延平书院的山长,是本地的名人,可是他这样的人物,怕是能载入《地方志》都困难。
    何良俊虽然是曲艺名家,但是也没有和吴中四子那样名扬天下,他这样的人也很难写入青史当中。
    而能够记录在历史上的,无论是张华还是李纲,这都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人物。
    雷焕父子跟着名人的故事,也能流传千古。
    而自己呢?
    何良俊的感慨让陈默群也失去了登山的兴致,他也举起竹仗说道:“下山下山!”
    延平书院的教授和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山长不到化剑阁就要下山,不过也只能乖乖的跟在后面下山回城。
    与此同时,黄时行举着油墨飘香的小报,正在等待山长陈默群回来。
    为了能一炮而红,黄时行一口气印了二百份的《文苑新韵》,免费赠送给南平县城的达官贵人。
    黄公子发行报纸,延平书院的读书人自然要捧场。
    《文苑新韵》定价二两银子,那些家中有钱的纷纷慷慨解囊购买,而没钱的穷读书人,也会几个人凑银子买上一份。
    这倒也不是单纯为了拍黄时行的马屁,而是《文苑新韵》肯定会成为南平县文坛的盛事,如果不能跟上风,可能会被同学看不起孤立。
    混圈子的,自然最怕被圈子孤立。
    江南读书人要随身携带那么多的拜帖,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地文化圈子的热点你不知道,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你不参加,其他读书人就会看不起你。
    知府衙门后宅,方若兰看着装订精美的《文苑新韵》,翻开第一页看到了第一篇文章。
    第一篇自然是黄时行的戏文了,为了能在士林扬名,这篇戏文是黄时行写好之后,又请了福州府的曲艺名家润色修改后,精心准备的戏文。
    方若兰翻看了一下,实在忍不住跳到了下一篇。
    用方若兰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篇辞藻华丽,完美符合戏曲格式规范的标准戏文。
    可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好看。
    是的,枯燥的剧情,毫无特色的人物,实在是让方若兰提不起一点兴趣。
    就这?就这?延平府的学子就这个水平?
    方若兰继续翻下去,第二篇文章也是当地知名的士子,这篇戏文和黄时行的差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