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81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着圆筒一圈圈的转动,一页一页的文字就被源源不断的印刷到了长长的纸轴上。
    苏泽惊讶的看着姚春,每次交给姚春的印刷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苏泽已经很久没有印刷坊了。
    苏泽没想到姚春竟然自己摸索出了印筒印刷的技术,还做到了自动进纸!
    “这是你发明的?”
    姚春连忙点头,苏泽又问道:
    “古文观止就是用印筒印刷的?”
    姚春先摇头,又点头,他说道:
    “一开始是用活字印的,但是每页都要重新排版太麻烦,我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东家,印刷报纸,自然是您的活字印刷术好,但是印书的话,每一页都要重新排版,其实活字是不如雕板方便的。”
    苏泽点头,其实木板印刷并不是后人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在印书的时候雕版明显更方便,只需要将雕板刻好了,印书的时候只要刷上油墨就可以了。
    而活字印刷则需要每一页都重新排版。
    “我后来就想,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结合雕板和活字印刷的优点。”
    “东家要印书,我就按照雕板的办法,在铅筒上刻字,然后在铅筒上涂上油墨印刷。”
    苏泽问道:“成本呢?”
    姚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若是说成本,自然是活字印刷成本最低了,只需要排版就能印刷,铅活字就算是磨损了,重铸就可以了。”
    “雕版的成本最高,在木板上刻字要千万小心,一个字都不能刻错。而且大块的木料价格不菲,磨损之后就没办法再印了。”
    “这铅筒是在两者之间,铅筒不怕刻错字,刻错了重新用铅液盖上就可以了。铅筒可以反复印刷,只要我将古文观止的铅筒全部制作出来,就不用像活字印刷那样每一页都重新排版了。”
    “铅筒也不是一次性的,若是日后字迹模糊可以重新熔铸掉铅筒,然后再做成铅筒刻字就可以了。”
    果然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苏泽也没想到姚春这么快就改进了活字印刷。
    苏泽又发现学徒们将印好的长纸折叠好,然后抱着折叠好的纸来到一把大轧刀下,个头矮小的学徒跳起来抓下轧刀,一刀就将页边轧开。两边都轧开了之后,一张张纸就分离了出来。
    苏泽指着轧刀问道:“这又是谁的发明?”
    姚春说道:“这是我那个报童学徒发明的,那小子聪明伶俐,在街头卖报的时候也是卖的最好的。”
    “麻蛋儿!过来给东家瞧瞧!”
    苏泽看到一个满脸油墨的半大孩子冲了过来,他脸上有些雀斑,还梳着朝天辫,年纪也就和林良珺差不多。
    明明还是小萝卜头,但是刚才苏泽已经看他在指挥其他学徒做事了。
    “这些铅是哪里来的?”
    姚春说道:“上次我和熊五说了这个想法,听说胡公公那边的铅不值钱,熊五帮我从矿坑拉过来的。”
    苏泽点点头,他立刻让姚春召集所有的印刷匠人和学徒,然后当众表扬了姚春和麻蛋儿。
    苏泽直接奖励姚春二十两银子,又给了麻蛋儿十两银子。
    苏泽又宣布,在印刷坊投入五十两银子,设为特殊奖项,奖励那些改进印刷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的创意发明者。
    印刷工和学徒们更加激动了,他们每天都和雕板活字油墨打交道,自然有不少改进工艺的想法。
    不过他们都是拿着钱办事的,也没有多少工作积极性。
    如今苏泽拿出银子激励,而且出手这么大方,有几个有想法的印刷工蠢蠢欲动,都憋得改进工艺提高印刷效率。
    苏泽又勉励了姚春一番,提醒他注意铅毒,这才从印刷坊离开。
    与此同时,官道上。
    汪道昆让人收掉了督学的仪仗,一路上轻车简从的来到了南平县。
    这一路上还遇到了一个来南平县买书的商队,汪道昆干脆就和商队一起前往南平。
    商队主人看汪道昆气度不凡,手下随从也都是精壮,当他是某个大户人家贵公子出来游山玩水的,态度非常的谦恭,对汪道昆的问题有问必答。
    “你们去南平买书?是买《拍案惊奇》吗?”
    商队老板拿出一期往期的《拍案惊奇》,递给汪道昆。
    纸张是粗糙的生宣,这种纸上写墨水很容易化开糊成一团,但是报纸上的字却很清晰。
    墨迹飘香,看来是用了特殊的墨。
    汪道昆家中是富商,他很快估算出这份报纸的成本确实不高,也难怪可以低价出售大规模印刷的。
    翻开报纸,现在《拍案惊奇》的版面已经扩充到六版,格式和内容也固定下来。
    第一版是本地新闻,从朝廷到福建府的大事,都有可能被编辑成新闻刊登在上面。
    内容来自于府衙县衙张贴的告示,只不过文字用了更白话的写法,甚至有的还编成了打油诗和顺口溜,更方便百姓传播。
    第二版则是连载的《牡丹亭》,汪道昆失望的翻过去,这一期是一个月前的报纸,这篇戏文他在盗版合集中已经看过了。
    第三版是短篇故事两则,其中一则是苏泽写的聊斋,另外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