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7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了。
    但是对于那些大商人来说,一年百分之三的收益并不诱人,还要承担五年的时间风险,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可怜的庞新跃,才在户部过上了喝茶的日子,就被上司一脚踢到了上海,专门负责成立这个什么铁路公债交易中心。
    庞新跃看着自己手下这么几个临时抽调的吏员,也是欲哭无泪,这铁路公债交易中心到底要怎么建啊?
    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庞新跃一边按照金融司对保险业的监管规程,搞出了一套交易中心的规程。
    紧接着又开始跑马圈地,准备在黄浦江边上建造一座混凝土玻璃建筑,来作为债券交易中心的办公场所。
    之所以要用混凝土玻璃来建造,并不是庞新跃故意追求潮流。
    其实玻璃和混凝土的建筑物住起来并不是舒适。
    因为保温和散热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冬冷夏热的情况。
    所以苏泽这么抠门的性格,也只把水晶宫作为春季制宪会议的场地,秋天办一办博览会,如果夏天在水晶宫里开会,估计所有人都能热死。
    庞新跃尝试使用新建筑,还是因为他这个部门的预算实在是太少了!
    使用玻璃的天花板,可以增加采光,有效的减少照明的消耗。
    而且这种房屋建造起来速度快,需要的工人也不多,庞新跃只是需要一个看起来宽敞明亮的交易场所。
    这并不是水晶宫那样精巧的建筑物,而只是四面和屋顶都换成了玻璃的露天市集。
    庞新跃这边忙的脚不沾地,松江府。
    松江徐家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转让出去了。
    因为当年申时行在松江府推行累进土地税率,凡是占据过多土地的大户,需要缴纳更高税率档次的土地税。
    徐家二公子徐琨当机立断,除了已经改造成工坊和用作仓储码头的土地保留在手上,其他田地都转让了出去。
    徐二公子其实早就看不上种田那点收益了,而随着生意做大了,徐琨也开始变得成熟。
    “徐家半华亭”的说法,是架在在徐家头顶上的一把利刃。
    徐琨他爹可是前明的首辅,徐家在东南官府中不仅仅没有任何靠山,当年徐琨还是想过抢占苏泽创办的上海码头的。
    抛售土地,也可以看做是徐琨响应东南官府号召,想要低调发财。
    可事与愿违,“徐家半华亭”的说法,如今却依然在民间流传着。
    只不过是从徐家占据华亭县过半的土地,变成了徐家占有华亭县过半的财富。
    对于这点,徐琨也很崩溃啊。
    自从几年前那次扩大产能,被苏泽用新技术的水力骡机吊打了徐家之后,徐琨痛定思痛,每次市场上出现新技术,他总是第一次跟进。
    徐家的工坊不是技术最先进的,但是在大规模工坊中是技术更新迭代最快的。
    而蓬勃的棉布贸易,似乎根本看不到增长的极限!
    徐琨这样的棉布商人才知道,整个世界对于棉布的需求是多么旺盛,而棉布这样的产品又是多么赚钱!
    且不说还保持增长的东南市场,北方的明廷、朝鲜、倭国、南洋这些市场的增长速度都非常惊人。
    如今福州和广州还涌入了大量的西洋商人,他们哄抢丝绸一样哄抢印染华丽的高端东南棉布。
    市场就是一个无底洞,无论徐家生产出多少棉布,总能够被市场一口吞下。
    徐琨拿着报纸走到家里的后宅,这里是徐家的禁区,普通仆役都是禁止入内的。
    老管家打开门,徐琨拿着最新的报纸走进去,直奔着正厢房而去。
    “爹!”
    住在后宅的就是“徐家老祖”,在嘉靖西狩途中失踪的明廷前首辅徐阶。
    这位曾经的徐阁老,此时和一名普通老人一样,穿着简单的棉布长衫,躺在一张摇椅上闭目养神。
    自从离开嘉靖之后,徐阶就隐姓埋名返回了松江华亭老家。
    回家之后,徐阶就闭门不出,隐居在这座后宅中。
    被儿子吵醒,徐阶无奈的睁开眼睛。
    徐阶刚回来的时候,徐琨也总是来后宅,那时候就像是得到新玩具的孩童,向父亲炫耀自己的新玩具,徐琨每天都要向徐阶讲述自己在松江做生意的事情。
    渐渐地,徐琨也不怎么来了,毕竟话题也就这么多,徐家能在棉布行业崛起,其实靠的就是徐家的财大气粗和徐家在松江府的人脉。
    最近徐琨来的又勤快了,因为他开始认识到商业和政治是无法分开的,自家产业这么庞大,早就不是普通商人了。
    所以他经常拿着东南的局势来请教父亲。
    “爹,这铁路公债的事情您看到报纸了吧?咱家是不要多买点支持一下大都督?”
    徐阶欣慰的说道:“你终于开窍了,买,我们徐家当然要买,一定要支持大都督的事业。”
    有了徐家带头,松江和苏州二府的大商人终于不再犹豫,纷纷反应过来认购铁路债券。
    杭州府,东南排名第二的经济重镇,著名投资人于二公子豪掷千金,认购了杭州市场上八成的铁路公债!
    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