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8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另一方面,林德阳也接到了熊况传来的消息,他立刻加大了对剑阁炮轰的力度,还趁机发动了几次对剑阁的突击,给剑阁守军巨大的心理压力。
    果不其然,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剑阁守军的士气不断低落,士兵们开始要求返回成都,拒绝执行军官的命令。
    守将陆光祖也清楚,自己这些士兵都是从成都募集的,本来依靠要塞和火炮,还有一战之力,如今军中流言四起,根本不知道成都的情况,众将士归心似箭,根本没有继续守卫剑阁的决心了。
    陆光祖只能给江东臣写信,请求带领主力去回援成都,实际上就是在劝说江东臣投降。
    十月二十日,剑阁守军发生哗变,陆光祖独木难支,只能带领嫡系撤出剑阁。
    剑阁易手,成都告急!
    第546章 城市与乡村
    林德阳看到了机会,立刻派遣炮兵轰炸剑门关。
    剑门守军本来就已经没有了战斗意志,又被炮火猛烈轰击,更是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而成都沦陷的消息又在剑门关内疯狂的传播,最后剑门关守将陆光祖带领嫡系主力撤出,哗变的士兵打开关门,迎接林德阳进入剑门关。
    陆光祖带领麾下的士兵,迅速前往阆中,见到了也同样焦头烂额的江东臣。
    江东臣见到陆光祖后大吃一惊,连忙问道:
    “陆参将!剑门关?”
    陆光祖直接跪在江东臣面前说道:
    “巡抚大人,末将有愧于您的信任!剑门关丢了!”
    听到这个消息,陆光祖头晕目眩,差点没有站稳。
    他扶住桌沿说道:
    “剑门关丢了,你带回来多少兵?”
    陆光祖在进入阆中之前,已经清点过士兵人数,立刻说道:“还有不到八千人。”
    江东臣再次晕眩,剑门守军本来有两万人,靠着天险才能挡住东南新军。
    如今只剩下八千人,这点人别说是挡住剑门关那边的东南大军了,就连去成都平叛都不用。
    而且攻破剑门之后,整个川府平原根本无险可守,自己拿什么去抵挡东南的大军。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江东臣也知道大势已去了。
    他看向陆光祖说道:
    “川中士卒本来就厌战,此也非陆将军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江东臣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他看着陆光祖说道:
    “你率军降了吧。”
    “巡抚大人!”
    陆光祖看着江东臣,江东臣颓然说道:
    “我们就算是不降,也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难不成要让八千士卒随我殉葬不成?”
    江东臣说完,直接留着陆光祖在明堂,自己则转身走进了书房。
    书房中堆满了各种文书,江东臣将相应的资料分好,接着又写了三封信。
    第一封的收件人是高拱,江东臣和高拱是科举同年,高拱也是江东臣的举主,这是江东臣对高拱的感谢信,也讲述了他这些年来治蜀期间发生的事情。
    第二封信是留给东南新军将领的,这上面写了他在四川治理的心得,川中豪强大族的局势。
    第三封信则是江东臣留给明廷的。
    信件上,是江东臣总结的明廷失败的原因。
    江东臣已经有了取死之意,所以他的信上内容也毫不客气。
    首先是吏治腐败,官员吏员都想着捞好处,完全没有为国为民之心。
    接着是中枢缺乏权威,导致各地督抚只能各自为战,还因为争权夺利互相不信任。
    前两点也算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了,最后一点才是江东臣从政多年的思考。
    “臣江东臣涕泪上表,盖东南得以席卷天下,为之其三约在士!”
    “先秦之时,能读书的都是公卿子弟,肉食者为士,能得士就能得天下,秦能得天下之士,才有秦王扫六合。”
    “汉时,学在世家豪族,累世公卿为士,以汉武之强,晚年汉帝也要和豪强妥协,没有这些豪强大族也无法治理天下。”
    “唐宋以降,学至寒门,臣出身地方寒门,能以科举进学而为封疆大吏。”
    “臣为县官之时,每到任一方都要面见当地的地主乡绅,有乡绅才能治乡,能治乡才能治粟,能治粟才能完成朝廷的田税丁赋,才能有人支持建设乡里。”
    “而臣治学政,也以乡绅子弟为佳。”
    “可如今时代已变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江东臣心中苦涩。
    “城乡之变,实乃千百年来之大变局也。”
    “往昔之时,税赋在乡,学术在乡,士卒在乡。”
    “今日之时,税赋在城,学术在城,士卒在城。”
    “而我大明官员,多善于治乡而不善于治城,多以言田事为荣以言工商为耻,这才是大明丢失天下之心的开始啊。”
    江东臣写完这些,将三封信放在桌子上,又返回后宅拿出一把火枪,抵着喉咙扣动扳机自杀。
    江东臣死后,陆光祖悲痛不已,但既然明廷的四川巡抚已经死了,那其他人也没有抵抗的必要了。
    陆光祖收殓了江东臣的尸体,将阆中的巡抚衙门封存,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