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220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种谈话本来就没有多少意义。
    不过是互相打个照面,摸一摸双方的心思而已。
    慕容恪之所以能解决冉闵,最大的原因是摸透了冉闵的性格,一步一步将他诱入天罗地网之中。
    不过他这招对冉闵有用,对李跃则没多大效果。
    “慕容将军若愿意弃暗投明,某必以国公之位待之!”李跃让亲卫们大喊起来。
    “中原百战之地,李都督与江东反目,今又与我大燕兵戎相见,败亡之日不远矣,李都督天下豪杰,却不识天命,惜哉、惜哉!”
    这套老生常谈的说词,李跃都听出茧来,驱马向前,立于黄河边,涛涛河水在脚下流淌,李跃扬鞭北指:“大丈夫之志,当如大河滔滔不绝,不东奔到海,誓不回头!十年之内,某必率百万中原精锐,横扫幽燕,踏破龙城,届时再与阁下抵掌而谈!”
    得中原者得天下!
    这个时代,无论是关中,还是辽东、江东,都不可能跟一个整合起来的中原相提并论。
    中原所缺的是人口,是发展的时间!
    给中原十年,燕国何足道也!
    说完,便将长鞭抛入滔滔黄河之中。
    既然慕容恪的笑声能断断续续的传来,自己的这番言辞也能传过去。
    两岸忽然安静起来,只有呼呼的风声,以及黄河流淌之声。
    这天下间能率华夏崛起者,还有几人?
    以前摸着冉闵过河,现在掉坑里面去了,该自己站到前面去。
    做大事,就要义无反顾,舍我其谁!
    “李都督雄心壮志,真豪杰也,且看鹿死谁手,他日攻破陈留,再与都督面谈!”对面也毫不示弱。
    说完这句后,两边不欢而散,各自回营。
    对峙还在继续,邺城、鲁口都没有投降。
    崔瑾、贾坚从平原战场赶到黎阳,按照李跃的命令,并没有急着进攻。
    慕容恪麾下数万步骑,还有连环甲骑,平原野战,大不利于黑云军。
    他二人到来,大大减轻了白马、黎阳、枋头等地的压力,慕容恪的注意力也被牢牢吸引在白马。
    眼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李跃令高云率三千黑云军,带着自己的牙纛,从枋头渡河。
    枋头为大河南北枢纽,两岸遍布渡口,灵昌津(又名延津)、棘津、文石津、硗津等等,慕容恪的兵力被吸引在白马一线,无暇顾及其他渡口。
    李跃则令南军乘渡船,顺河而下,摆出一副随时将要进攻的架势。
    不过慕容恪毕竟是慕容恪,似乎早有防备,在各大渡口都布置了斥候,高云所部刚刚赶到硗津,便被燕军斥候发现,接着一支骑兵飞扑而来,在北岸以逸待劳。
    高云又趁夜转到棘津,依旧没逃过燕军斥候的双眼。
    行至河中,派出的先锋百余人,没有一个回来。
    两边再度陷入僵持之中。
    整个河北也陷入僵持状态。
    而河北细作传来消息,慕容儁从辽东召回慕舆根,统帅六万大军,即将支援黎阳前线。
    黎阳对峙,兖州的确有内线优势,却架不住慕容氏的财大气粗。
    如果慕舆根的六万大军进入河北,李跃即便北上,也会陷入燕军的重围之中。
    没办法,现在的兖州,还没有与燕国正面抗衡的实力。
    青州、徐州都是刚刚吞并,没来得及消化。
    时间又变得对慕容恪有利起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李跃决定发动渡河大战时,高云传来捷报,他绕开枋头,步行西进三百里,从荥阳板渚津渡过黄河,将李跃的牙纛插在河北大地上。
    然后鼓噪而进,没有选择支援枋头,而是直接向邺城进发,并且击退了慕容恪派来阻击的三千骑兵。
    燕军到了今日,早已成了疲军,战力严重下滑。
    而连环甲骑不是说出动便能出动的。
    这种重骑兵需要特定的战场,不适合远程奔袭。
    沿途城池,一见李跃牙纛,望风而降,高云得到补给,裹挟青壮万余人,向北进发,声势大振。
    慕容恪的严防死守终于破开一道裂痕。
    “慕容恪败了!”李跃望着河北笑道,心中对高云的评价再上一个台阶。
    渡河也就罢了,还选择直扑邺城,没有相当的眼力、大局观,绝做不到这点。
    仅凭这一手,高云便从将才侪身帅才行列。
    没有辜负李跃在讲武堂耗费的精力。
    不过慕容恪依旧如钉子一般在北岸挺着。
    但河北形势很快就发生重大变化。
    李跃的牙纛矗立在邺城之上,四方风云立变。
    常山人李渎率先起兵,自称李跃同族,聚集部曲四千余众,攻袭燕军粮道,焚毁粮食,掠杀民夫。
    广宗乞活军仿佛打了鸡血一般,一拥而出,三万人马直扑黎阳而来。
    中山人苏林举郡而反,自称天子,截断慕容恪后路,并与赶来的慕舆根大战,居然互有胜负,几次击退慕舆根的大军。
    鲁口王午也不甘示弱,自称安国王,继续与慕容垂死磕。
    瞬间,慕容恪陷入重围之中。
    尤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