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482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通与关中的联系,却迟迟不攻南郑,是想以汉中消耗江东实力,汉中已成鸡肋,不如令朱序、周楚防守剑阁,拱卫蜀中,使荆襄无西顾之危,再出使代,南北牵制,江东可保无虞也。”
    出兵救援汉中肯定不可能,正中王猛、薛强的诡计。
    不过要舍弃汉中,桓温有些不甘心,思索一阵后,“李跃不是以为吾不敢北伐么?今日当大张旗鼓,围攻合肥!”
    “大司马不可,合肥坚固,久攻不下,自伤士气。”郗超极力劝谏。
    “嘉宾大可放心,吾率大军北上,围而不攻,若洛阳大军来援,我等退兵便是,梁国旱灾方解,国中正虚,如此可窥梁国实力。”
    桓温当然知道合肥难打,所以只是做做样子,给梁国看,也给江东看。
    这几年已经被梁国打造成铁壁,驻扎五千黑云精锐,北面寿春还有八千黑云骁骑,加上淮河两岸的镇军,足有三万之众。
    此次出兵,一是报复其迁都洛阳之举,二是向江东展示强硬,以北伐拉拢人心,其三,也算是“响应”了姚苌。
    梁国还未从大旱中恢复,西面同时出兵陇右和汉中,如果再出兵江淮,则是三线作战,可以虚耗梁国国力。
    而且细作传回的消息,草原上拓跋什翼健横扫北海后,实力大涨,不断南下侵扰幽并。
    桓温出兵围攻合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若只是围而不攻倒也无妨,属下有一计,可一石三鸟。”郗超眼珠一转。
    “哦?嘉宾快快说来。”桓温一脸期待。
    “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广陵北府军亦在调遣之中,如今既然要北伐,可下令让北府军为先锋,一者,可试探北府军实力,二者,若是真攻下合肥,则大功仍在大司马。”
    郗超一步百计,独步江东,这些为桓温出谋划策,居功厥伟。
    如果桓温全听郗超,也不至于弄到如今不上不下的局面。
    几次关键性的献策,桓温都没有采纳,以至于错失良机。
    “妙哉!”桓温大喜。
    北府军攻城不利,损耗的是江东朝廷和谢家的实力,对桓温没有任何影响,还可以借战败拿捏谢家,逼其就范。
    若是拿下了,桓温作为北伐的号召者,肯定是首功。
    这大半年来,桓温几次三番挑衅,梁国无动于衷,助长了江东的气焰。
    如今梁国实力未恢复,又在攻伐关中,此时不出兵,难道还要等梁国恢复元气,一统北国之后吗?
    而且北伐也不是桓温一人的心思。
    晋朝还在,梁国就把《晋书》给弄出来了,分明是提前给江东送终。
    送终也就罢了,关键书里面将司马家贬的一文不值,士族门阀同流合污。
    王谢荀陈殷庾褚等江东大族有一个算一个,大书特书曾经干过的龌龊事,将八王之乱、永嘉之祸全都推在他们身上……
    当年桓温北伐洛阳时,见中原残破,万里丘墟,曾言:“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王夷甫便是曾经跪在石勒胯下乞活的琅琊大名士王衍。
    不过桓温心中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
    所以,晋室对梁国的不满日益加剧,如今争的已经不仅仅是正统。
    如果梁国统一天下,那么司马氏和衣冠南渡的士族们,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江东士族还是要些脸面的……
    第六百四十二章 我诈
    很快,建康朝廷就收到了桓温请求北伐的奏表。
    与其说是奏表,还不如说是军令。
    这这道奏表比江东朝廷的诏令还管用,可以直接通行于晋国大片区域。
    桓温上表,当然只是通知朝廷一声。
    皇帝司马丕在御榻上打着哈欠,喜好修习断谷饵药以求长生,但长生没求到,反而服用丹药过多,把身体弄垮了,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却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不过朝堂上也没谁睁眼瞧他一眼,本来就是各方势力推举上来的皇帝,贤明与昏庸都无所谓,反正没什么实权。
    “桓温这是借北伐之名,消耗北府军!”司马昱眉间聚成一个“川”字。
    江东内部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歇。
    既要与桓温斗,又要压制蠢蠢欲动的江东本土豪强,压力不可谓不大。
    “哼,他桓温还没当皇帝,凭什么随叫随到?合肥坚如铁石,岂是那么容易攻破的?当年孙权六攻合肥不下,空耗国力,即便攻破合肥,后面还有寿春、彭城!”
    王坦之话刚说出口,忽然感觉此言有些不敬,这是在朝堂上,皇帝还在上面坐着。
    但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北府军若有三长两短,以后谁还能制衡桓温?”王彪之向御榻上的皇帝司马丕拱手,但身体却朝着司马昱。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