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50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崔宏被调往朔州,士族前所未有的恭顺,自然也就没人敢反对。
    洪兴二年的最后一天,李俭返回洛阳。
    去时还觉感觉是个孩子,归来时变化极大。
    脸上多了一些风霜,也多了一些稳重,人倒是变得更干练了。
    崔言思一见儿子这副模样,眼泪便不受控制的簌簌而下,“儿啊,你在外面受苦了……”
    李跃赶紧挥退宫女宦官,只剩一家三口。
    “儿臣吃饱穿暖,何来苦吃?一别两年,未能在父皇母后膝下尽孝,是儿臣不孝。”再怎么成熟,终究也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仅凭这些话,李跃就老怀大慰。
    两汉魏晋以孝治天下,虽然弊病颇多,出了不少沽名钓誉之辈,但一个人若连父母都不孝顺,则肯定不是什么善类。
    “俭儿长大了,长大了!”崔言思又哭又笑。
    “都这么多年了,还这脾性,年轻人就应该出去多走走看看,不然一天到晚呆在宫中,岂不是成了金丝雀?朕的儿子当是雄鹰、当是猛虎!”李跃拍拍李俭肩膀。
    两年时间不见,豁然长高了许多,也更壮实了。
    “父皇所言甚是,儿臣此番在叔父麾下,受益匪浅。”李俭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
    李跃打开,扫了一眼,皆是两年的心得。
    有治国,有治民,有种田,也有行军打仗……
    洋洋洒洒,有两三千言之多。
    其中一些建议颇为中肯,比如提高退役伤残将士待遇,比如修建长安至姑臧的官道、驿站。
    还有一条占据颇多篇幅,利用渭水,建立一条从洛阳至陇右的水道,将洛水、黄河、渭水勾连起来,加强洛阳与关中、陇右,以及凉州的联系。
    春秋时晋国大旱,秦穆公调集船队浩浩荡荡从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河几百里水路,向东穿越大河,逆汾河北上。
    从秦到晋,泛于三河水道上的船舶相继,迤逦千里,这次空前的水路输粮食,《左传》称为“泛舟之役”。
    能送到河东,就能送到洛阳。
    这时代水运的运力比陆运强十余倍,成本却低五六倍。
    “这是你自己想的?”李跃眼神一亮。
    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难。
    历史上从不缺会带兵打仗的帝王,一个皇帝的首要职责从来不是打仗。
    所以李跃将治国能力放在首位。
    “非儿臣一人所思所想,叔父亦有诸多启发。”李俭没有贪功。
    “大善!”
    一部华夏史,其实就是就是一部运河史。
    秦始皇开郑国渠,汉武帝开漕渠。
    曹操在河北开凿运河,最终击败袁氏。
    邓艾在中原修运河,将中原与淮南联系起来。
    十六国南北朝后,隋文帝便派宇文恺开凿了广通渠,隋炀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引黄河水,向北连接涿郡,向南连接淮水和长江,横跨帝国南北,为唐朝的强盛奠定基础。
    这份奏折含金量极高,其实水道都是现成的,只需要稍微疏浚一番就能用,不必如隋炀帝一般耗费国力。
    而且马上要对西域用兵,如果战事不顺,这条水道意义重大。
    第六百七十一章 监国
    “儿子刚回来,陛下就操劳国事,也不让他休息休息。”崔言思絮絮叨叨。
    李跃一拍额头,笑道:“儿子长大了,朕这不是欢喜么?建议非常好,过年之后,朕让尚书台议一议,再派些通水文之人实地考察是否可行。”
    “父皇英明。”
    “忙了两年,也不必急于一时,好生休息两月,这几天多陪陪你母后。”
    李跃一向注重劳逸结合。
    太拼命不是什么好事,欲速则不达。
    “唯!”李俭这才松弛下来,露出当年的天性,与崔言思有说有笑,欢乐无比。
    不过在李跃面前,他就没这么放得开,总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敬畏。
    接下来几天,李跃也留在后宫。
    谢道韫生了个女儿,拓跋玉树生了个大胖小子,可谓双喜临门。
    李跃数了数院子中的儿子,竟然有几个不认识,怯生生的望着自己,心中顿感惭愧,自己这父亲当的实在太不称职……
    大雪纷飞,宫中其乐融融。
    李跃让将作监打造了几口铁锅,亲自下厨炒菜,做了一场家宴。
    这时代没什么调味料,连辣椒都没有,加上李跃本来手艺就不行,炒出来的菜实在一言难尽,自己都吃不下去。
    不过教会宫中庖人用铁锅热油后,弄出的菜异常可口,在后宫中大受欢迎。
    这东西不算贵,李跃特意给朝中各级官吏将领、以及功勋老卒送了几百口,派人教他们怎么用。
    汉灵帝喜食胡饼,胡饼遂风靡洛阳,乃至全国。
    热油炒菜,口味比炖煮强上一些,简单易学,出锅快。
    流传出去,竟也成了风尚,洛阳酒楼中人满为患,达官贵人们争先效仿。
    铁锅的价钱竟节节攀升起来。
    正月一过,大梁上下又忙碌起来。
    西域、漠北各种情报雪片一般传入洛阳。
    西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