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678节(2/3)
来说起,依旧是个说客!
王清之听了朱燮元这话,心道不好,恐怕一个不小心就是性命堪忧的下场。
只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不由一咬牙,正色道:“以清之愚见,自然是以舜王为友,以后金为敌。”
“哦?是何道理?”三人不由对视一眼,开口笑道。
“实不相瞒,昨日我刚刚代表宣大两镇见过舜王殿下,殿下许以辽王一位,公三人,侯五人,参将及参将以上皆为伯爵,士卒月饷粮食一石。”王清之不由自信道。
说完自后,他不自信的看了朱燮元、张凤翼一眼,又补充道:“如果出力者非独一人,亦可析辽王为镇朔王和镇代王两位郡王。”
“什么?”三人闻言大骇,不由相继失色道,“好个舜王,果然不同凡响。”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三位何不归顺舜王,亦不失荣华富贵……”王清之见此,不由趁热打铁道。
“呃……朱某如今年事已高,又世受皇恩,位极人臣,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此事容后再议,清之且下去歇息便是。”朱燮元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啊?”王清之闻言有点傻了眼,不由扭头看了看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一时间不知作何回答为好。
“清之啊,你先下去休息便是。”叶廷桂见状也劝了一句,王清之只好悻悻而退。
待到王清之刚刚离去,沉默不言的张凤翼突然开口问道:“两位以为如何?”
“舜王倒是出手大方,只是我等岂是见利忘义之人?”叶廷桂思量了片刻,不由开口道。
“只是如今国家危急,我等坐拥两万精兵,束手无策,实为可恨……”
“叶抚军所言甚是!”朱燮元点了点头,这才最终下定决心道,“东虏、西寇待我愈厚,说明形势愈发危急。”
“既然如此,若不能从中火中取栗,岂不是负了朱某柱国之名?”
“那左柱国的意思是?”张凤翼眉头一跳,不由试探着问道。
“先应了东虏!”朱燮元冷冷一笑道,“再应了西寇!”
“然后我等休整城防,死守西烟镇和盂县城两地。”
“那……那左柱国的意思是……”当大同巡抚叶廷桂听了朱燮元此言,也不由心惊肉跳。
“驱虎吞狼,坐收渔利!”只见那朱燮元双目精光四射,脸上呈现出不正常的潮红之色。
“啊?”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不由面面相觑。
且不说三人如何商议,且说那王清之回到住处以后。
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他万万没想到居然不能一言而决,不由心中七上八下,着实难安,忍不住出了营帐,来回踱步。
“哎,这不是清之吗,你怎么来到这里?”就这王清之心事重重之际,却不曾想有人突然招呼了一声。
“啊?原来是杨廷石!”王清之扭头一看,招呼自己之人原来是副总兵杨国柱。
“唉,别提了!”王清之不由叹息道,“杨兄营中可有酒乎,咱俩许久未见,当痛饮一场。”
“这……”本来一脸好爽的杨国柱闻言顿时面带犹豫之色道,“这几日东虏来犯,形势危急。我若带头坏了禁酒令,犯军律事小,坏了国事罪大!”
“嗐,你还……你还当真了!”王清之话说了半截,不由扯着他低声道,“此处多有不便,换个地方再说。”
“好!”杨国柱点了点头,心道:左右无事,且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人好容易寻找了一处僻静之处,王清之这才正色道:“我先前听闻廷石乃义州人氏,与东虏有血海深仇,不知是也不是?”
“确实如此!”杨国柱心下里奇怪,不过他这些事军中人尽皆知,遂不以为奇。
他不由叹息道:“吾兄杨国祯及兄子皆死于东虏之手,弟媳赵氏亦因义州失陷而自缢死。”
“如今杨某乃无家可归之人,报仇雪恨乃余生之事耳!”
“唉,可怜可叹,可惜可恨!”王清之闻言不由摇了摇头道,“本来吾又一计,定能让廷石如愿以偿。”
“不曾想督师、军门、抚军等人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吾恐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清之,亦知国之大事乎?”杨国柱闻言不由摇了摇头,显然并不认为耽于酒色之徒能有什么计谋。
不曾想,那王清之闻言扯着他左右查看了一番,这才冷笑道:“如今这大明病矣,连战连败,难敌东虏。”
“廷石若想靠它报仇雪恨,恐怕也只能含恨而终。”
“你什么意思?”杨国柱闻言不由神色一冷,身体前倾,右手放到了刀柄之上,整个人杀气腾腾,颇有一言不合就要翻脸的架势。
“没什么意思!”王清之见状也不由恼怒起来,硬气道,“王某是个商人,只会做买卖。”
“先前众人托我发卖器械火药,后来众人托我发卖粮食十万石,现在又有人托我发卖宣大两镇……”
“好胆!”杨国柱听闻到此处,哪里按捺的住,不由大喝一声,就要将这厮一刀两断。
“且听我说完,廷石再杀我不迟!”王清之眼见自己走不脱,不由把心一横道。
王清之听了朱燮元这话,心道不好,恐怕一个不小心就是性命堪忧的下场。
只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不由一咬牙,正色道:“以清之愚见,自然是以舜王为友,以后金为敌。”
“哦?是何道理?”三人不由对视一眼,开口笑道。
“实不相瞒,昨日我刚刚代表宣大两镇见过舜王殿下,殿下许以辽王一位,公三人,侯五人,参将及参将以上皆为伯爵,士卒月饷粮食一石。”王清之不由自信道。
说完自后,他不自信的看了朱燮元、张凤翼一眼,又补充道:“如果出力者非独一人,亦可析辽王为镇朔王和镇代王两位郡王。”
“什么?”三人闻言大骇,不由相继失色道,“好个舜王,果然不同凡响。”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三位何不归顺舜王,亦不失荣华富贵……”王清之见此,不由趁热打铁道。
“呃……朱某如今年事已高,又世受皇恩,位极人臣,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此事容后再议,清之且下去歇息便是。”朱燮元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啊?”王清之闻言有点傻了眼,不由扭头看了看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一时间不知作何回答为好。
“清之啊,你先下去休息便是。”叶廷桂见状也劝了一句,王清之只好悻悻而退。
待到王清之刚刚离去,沉默不言的张凤翼突然开口问道:“两位以为如何?”
“舜王倒是出手大方,只是我等岂是见利忘义之人?”叶廷桂思量了片刻,不由开口道。
“只是如今国家危急,我等坐拥两万精兵,束手无策,实为可恨……”
“叶抚军所言甚是!”朱燮元点了点头,这才最终下定决心道,“东虏、西寇待我愈厚,说明形势愈发危急。”
“既然如此,若不能从中火中取栗,岂不是负了朱某柱国之名?”
“那左柱国的意思是?”张凤翼眉头一跳,不由试探着问道。
“先应了东虏!”朱燮元冷冷一笑道,“再应了西寇!”
“然后我等休整城防,死守西烟镇和盂县城两地。”
“那……那左柱国的意思是……”当大同巡抚叶廷桂听了朱燮元此言,也不由心惊肉跳。
“驱虎吞狼,坐收渔利!”只见那朱燮元双目精光四射,脸上呈现出不正常的潮红之色。
“啊?”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不由面面相觑。
且不说三人如何商议,且说那王清之回到住处以后。
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他万万没想到居然不能一言而决,不由心中七上八下,着实难安,忍不住出了营帐,来回踱步。
“哎,这不是清之吗,你怎么来到这里?”就这王清之心事重重之际,却不曾想有人突然招呼了一声。
“啊?原来是杨廷石!”王清之扭头一看,招呼自己之人原来是副总兵杨国柱。
“唉,别提了!”王清之不由叹息道,“杨兄营中可有酒乎,咱俩许久未见,当痛饮一场。”
“这……”本来一脸好爽的杨国柱闻言顿时面带犹豫之色道,“这几日东虏来犯,形势危急。我若带头坏了禁酒令,犯军律事小,坏了国事罪大!”
“嗐,你还……你还当真了!”王清之话说了半截,不由扯着他低声道,“此处多有不便,换个地方再说。”
“好!”杨国柱点了点头,心道:左右无事,且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人好容易寻找了一处僻静之处,王清之这才正色道:“我先前听闻廷石乃义州人氏,与东虏有血海深仇,不知是也不是?”
“确实如此!”杨国柱心下里奇怪,不过他这些事军中人尽皆知,遂不以为奇。
他不由叹息道:“吾兄杨国祯及兄子皆死于东虏之手,弟媳赵氏亦因义州失陷而自缢死。”
“如今杨某乃无家可归之人,报仇雪恨乃余生之事耳!”
“唉,可怜可叹,可惜可恨!”王清之闻言不由摇了摇头道,“本来吾又一计,定能让廷石如愿以偿。”
“不曾想督师、军门、抚军等人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吾恐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清之,亦知国之大事乎?”杨国柱闻言不由摇了摇头,显然并不认为耽于酒色之徒能有什么计谋。
不曾想,那王清之闻言扯着他左右查看了一番,这才冷笑道:“如今这大明病矣,连战连败,难敌东虏。”
“廷石若想靠它报仇雪恨,恐怕也只能含恨而终。”
“你什么意思?”杨国柱闻言不由神色一冷,身体前倾,右手放到了刀柄之上,整个人杀气腾腾,颇有一言不合就要翻脸的架势。
“没什么意思!”王清之见状也不由恼怒起来,硬气道,“王某是个商人,只会做买卖。”
“先前众人托我发卖器械火药,后来众人托我发卖粮食十万石,现在又有人托我发卖宣大两镇……”
“好胆!”杨国柱听闻到此处,哪里按捺的住,不由大喝一声,就要将这厮一刀两断。
“且听我说完,廷石再杀我不迟!”王清之眼见自己走不脱,不由把心一横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