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728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顺沉吟了一下,不由立刻下令道:“着张三百时刻注意后金兵动向,防止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着孙传统、曹文诏等人向五台、盂县、平定方向多派斥候、夜不收,谨防后金兵偷渡。”
    “着李信部派遣部分人马北上,入驻辽州,谨防明、金两国翻越太行山。”
    “着洪承畴准备收网,尽快结束彰德、大名一带战事,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北上,不得有误!”
    “是,属下这就草拟命令!”那徐子渊闻言不由大喜过望,连忙应了道。
    “恭喜舜王,贺喜舜王,若是此战事已下,恐怕席卷北直,定鼎京师,指日可待!”两人话音刚落,那高启潜连忙溜须拍马道。
    他本是大明总监,但是到了义军这里,张顺那肯单独放他出去。
    如今这高启潜除了操练麾下勇卫营以外,也就成了张顺身边的吉祥物。
    “休得妄言,天下英雄何其多耶,本王尚不及其万一,岂可轻言胜败!”张顺闻言摇了摇头,其实心中毫无波澜。
    这一刻,其实张顺正和刚刚抵达保安的洪太一般,两人正以天地为棋,以众生为子,隔空下这一场惊天的棋局!
    第360章 地雷发威
    “报,建虏西犯,已据雕鸮堡,围我三岔口堡。我等于城上观之,约莫有四五千人,皆快马精甲,来去如风!”俄而有数骑忽入龙门城,向驻扎在龙门城中的卢象晋汇报道。
    “哦?”卢象晋闻言皱了皱眉头,不由看向原分守宣府中路参将刘惠,开口问道,“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三岔口堡西接龙门,南接雕鸮,东北接赤城,为行旅三岐之路,故名三岔口。”那刘惠闻言应道。
    “其城周一里二百五十四步,额军一百三十三员名,本非重镇,盖《兵法》所谓‘交地’是也。”
    “以吾之见,救不可救,以免为虏所趁。我等但谨守城池,便是大功。”
    卢象晋闻言颇为不悦,但是又担心失了城池,误了“舜王”大事,一时间犹豫不决。
    刘惠见状连忙又建言道:“兵法云:未虑胜,先虑败。”
    “且不论三岔口堡如何,卫城距彼一十五里,顷刻即至,若不早加防备,恐为敌所趁。”
    那卢象晋一听到此处,顿时也不再犹豫了,连忙请教道:“既然如此,不知刘将军有何建议?”
    “一则士卒披甲、巡逻,各司其职,将军已为之矣!”刘惠闻言笑道。
    “二则征发城中丁壮,使其运输物资,以便士卒专心防守。”
    “三则,于其必经之处埋下地雷,绝其道路……”
    “地雷?”那卢象晋闻言一愣,不由奇怪道,“这是何物,不知城中火器库中可有?”
    “便是此物!”那刘惠闻言亦是一愣,万万没想到这卢象晋从军数年,竟不知“地雷”一物,便连忙从旁边的箩筐里拿出一颗来让卢象晋观看。
    那卢象晋仔细一看,只见那物件圆圆滚滚好似一颗“寒瓜”一般,不过上面又长了许多角,看起来又像一颗大号菱角。
    他不由伸手要过来,托在手中沉甸甸的,约莫又七八斤之重。
    “这……这就是地雷吗,不知如何使用?”卢象晋观察了半晌,不明所以道。
    “将军你看!”一谈起地雷来,参将刘惠不由两眼放光,连忙指点道。
    “这枚地雷是由铸铁铸造而成,威力最为犀利。若是不舍得用铁,陶器、石头皆可为之!”
    “大小若‘寒瓜’状,内纳火药三五斤不等。若是毒辣,可再添加铁砂或狼火、砒霜、雄黄、辣椒、沙油等物。”
    “铁砂伤人,油料纵火,狼火、砒霜、雄黄、辣椒等物纵烟,视其情况,可酌情增减。”
    “临战,或埋入地下,或藏于草丛,或置于道边。”
    “但等虏至,或燃发,或拌发,或踏发,不一而足。”
    “其声如霹雳,我不接敌而伤敌,故而最为犀利……”
    只可惜那卢象晋不是张顺,虽然听得稀奇,却也提不出什么有效建议。
    若是张顺在此,定然会想起前世的“地雷战”,更会向刘惠提出“发丝雷”、“子母雷”、“连环雷”和“天女散花”等奇思妙想来。
    实际上自明中后期以来,火器发展百花齐放,固然产生了火龙出水、木人火马一类奇葩玩意儿,但是也产生了火箭、地雷、水雷等具有先进理念的作战武器,其中地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早起的地雷产生于宋末,其实就是用引线引燃的“震天雷”、“燃烧弹”一类的玩意儿。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终在明代中后期分化为手雷和地雷两个体系。
    前者的代表作,就是李过等人在黑石岭堡防守时使用过的“万人敌”。
    而后者的代表作便是钢轮发火的地雷。
    据《火龙经》云: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久而久之,明军之中便出现了擅长一些特殊火器的将领,其中分守宣府中路参将刘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张顺前世的原本历史上,后金曾在崇祯九年分三股入关。
    其中一路从镇安堡、两河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