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獬他们则是有些此意,如果判定出兵只是整场战争的一个行为,那么朝廷的决策,不在于出兵与否,而是在于招降与否,只要朝廷允许招降,那么出兵不需要朝廷的诏令来支持,那确实有很多先例可以给予张斐支持。
    战争已经打响,武将不可能动用一兵一卒,都得请示朝廷。
    折继世与大理河的部署,也没有请示朝廷。
    “而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种副使在出兵之时,并未告知陆知府。”
    张斐又道:“而种副使的理由有二,其一,他认为陆知府不会答应;其二,他不想连累种副使。这两个理由,都只是种副使自说自话,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故此我们皇庭并没有采纳。”
    种谔是一脸尴尬。
    那么问题来,你要都不采纳,那不是我有罪吗。
    张斐又继续言道:“在这一点上,本庭长认为这的确是属于种副使的过失,无可争议,但不足以定罪。原因就在于陆知府并没有反对诱降。”
    陆诜郁闷道:“我不反对,他就可以不征求我的同意吗?”
    张斐道:“必须是要的,故此我说这是他的过失,他理应要告知你一声。但是基于我们皇庭对于此类案件判定原则,我们更倾向给予最前线战斗人员更多的宽容。
    因为战机是稍纵即逝的,第一线战斗人员,不可能事事都向后方请示。在招降一事上面,青涧城就是第一线,虽然我也知道,当时种副使其实是有充裕向陆知府做出请示,但为了确保这个原则不被破坏,鼓励最前线的武将在战场能够当机立断,抓住战机,故此我们这判定它是一个过失,只给予警告,而不给予惩罚。”
    苏辙问道:“那你这不是鼓励武将违抗军令。”
    张斐道:“这个原则只适用于最先前线的战斗人员,如果种副使当时是处于后方,以及未有亲自带兵前往,那么他的所为就不适用于这个原则。因为我相信,他们用自己生命的做出决断,绝大部分应该是明智的。”
    苏辙一怔,不禁沉吟起来。
    这律法还能这么思考吗。
    武将们自然是小鸡啄米般地点头。
    说得可真是太好了。
    继续!
    继续说!
    这咱们爱听。
    此时,他们甚至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张斐又道:“当然,这个原则之下,只是宽容,而不是判定无罪,具体有没有罪,还得根据具体情况来断定,而在此案中,种副使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绥州城。”
    种诂激动地问道:“这个原则是律法么?”
    这个原则实在是有利于武将了,应该写成律法。
    张斐道:“当你来到军事皇庭申诉时,它将适用于所有人。”
    武将们一听,立刻是心领神会,若有皇庭在,将来就不用害怕文官们的口舌笔墨了,至少你们冤枉不了我们。
    文官当然也想到这一点,但他们也在考虑,这皇庭到底还是文官们在掌控,那么就不至于失控。
    并且第一原则是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武将必然是处于文官之下的。
    “最后!”
    张斐道:“就是关于种副使未有听从陆知府的命令,在收复绥州后,并没有立刻回撤。基于方才那个原则,我们会给予第一线战斗人员的判断,更多的宽容。
    而根据目前证据显示,种副使的判决,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他当时已经与折继世将军形成互倚之势,他若突然撤兵,可能会导致折继世将军腹背受敌。
    在这一点上,我们皇庭认为这属于陆知府过失。”
    陆诜又抑郁了,我还有过失?
    你这是各打五十大板吗?
    你这不叫公平,而是叫做平均啊!
    张斐解释道:“正如我之前说得,事已至此,该以抵御外敌为先,而陆知府只考虑到战略层面不应与西夏发生战争,而未有考虑战术层面,也就是折继世将军的处境,这显然是他的一个过失。
    至于陆知府并未跟薛发运使进行商量,这一点我们认为,并无任何不妥,因为当时陆知府身处更前线,更清楚状况,而当时敌军已经进犯,他应该当机立断,而非是等着与薛发运使商量,只是陆知府未有考虑周详,做出最为合适的部署。”
    说到这里,他稍稍停了下,端起茶杯,喝了两大口。
    他这一停,大家是如梦初醒,那郑獬突然反应过来,不禁质疑道:“张庭长的判决,大有为种副使开脱之意。”
    根据律法,种谔肯定有罪,但是张斐所言的几个原则,全部有利于种谔,而原则就是张斐自己弄得,这如何叫人信服。
    张斐放下茶杯来,道:“首先,我的这个判决,将会作为判例,从而适用于所有人,暂时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只在皇庭。
    其次,我承认我的确是有一些偏袒种副使,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是错。”
    “????”
    大家又傻了,包括苏辙在内。
    这么嚣张的主审官,可真是头回见啊!
    就算是,你也不应该承认啊!
    说你道德低,你承认也就罢了,毕竟道德低也不违法,但是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