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节(2/3)
帘来,但见远处的府衙门前站着一大群官员,翘首以盼,当见到掀开车帘的吕惠卿,顿时激动不已。
这是章惇不曾想到的。
因为在一年前,各地都有不少官员反对新政。
但此一时彼一时。
二人下得车来,被一群官员拥护到大堂,非常热情,唯恐招呼不周。
吕惠卿非常清楚他们为何会这么热情的迎接他们,原因很简单,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寒暄过后,便拱手道:“诸位,我与章检正此番来到京东东路,其主要目的就是推行青苗法,严格来说,这是青苗法的第一次试行,因为在河中府,青苗法是受到公检法阻碍,甚至于官府的政令,难以得到执行。”
济南知府李恭建道:“我怎听闻,新政在河中府非常成功。”
吕惠卿苦笑道:“不瞒李知府,今年青苗法才会在河中府执行,这成功从何谈起,不过公检法倒是取得不错的成果,并且还驳回官府为推行青苗法所下达的政令。”
李恭建道:“公检法驳回官府的政令,这都是真的?”
吕惠卿点点头道:“此事千真万确,最终官府被迫改变青苗法的一些条例,不过朝廷也已经派韩寺事前往河中府调查此事。”
“这成何体统,官府的政令能被一个掌管司法的官署驳回。”
“是呀!这么做的话,不全都乱套了吗。”
一众官员纷纷表示不满。
其实他已经听说河中府的情况,而且就是吕惠卿派人来传得消息,故而才会转变支持新政,这公检法一来,他们就要靠边站,这谁受得了啊!
吕惠卿道:“诸位之所以新政在河中府取得成功,乃是有人在京城散播谣言,说新政在河中府取得成功,原因是在于公检法,朝廷应该以公检法为先。导致王学士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此行不成功的话。”
不等他话说完,那些官员便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青苗法,用事实戳破那些人的谣言。
章惇心里有数,虽然吕惠卿有些危言耸听,但能换得大多数的官员支持,这对于推行新政,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宋朝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执行效率。
如果大家是众志成城,那必然是事半功倍啊!
第六百二十一章 没有永远的敌人
这新法在京东东路的进程,完全与王安石预计的一样。
整个京东东路,除了如范纯仁那少数保守派骨干成员,其余官员官吏几乎都倒向革新派。
虽说治国先治吏,但如果大家都支持你,并且是真心实意的以你马首是瞻,这其实也是一种治吏,虽然是不可长久的,但至少可以有一个非常美妙的开局,这对于王安石而言,可是至关重要。
其实这吕惠卿来此,就是专门负责,向官员们讲述其中利害关系,游说他们全力支持新法,如果青苗法失败,司法改革马上就会降临京东东路。
到时你们就自求多福。
这账不难算,你们肯定血亏。
章惇则是负责,全面推广青苗法,他才是真正的执行者。
至于他们采取推广新法的方式,就还是通过行政令去驱动。
他们到来之后,没过几日,就直接在各地颁布他们制置二府条例司制定出来的行政命令,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当年借款随夏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
同时将各地常平仓里面的钱粮作为本钱,全部都用于青苗法。
这与河中府是有一点点不同,河中府是每年取息两分,而这里是每期,一年有两期,其实就是半年两分息。
当然,这也是因为河中府那块地没有这边的好,农业也远没有京东东路发达,但是收债,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另外,河中府的关键是盐利,王安石虽然拗,但在理财方面,他其实是很懂得变通的,经过张斐的劝说,他也认同,要改善河中府的财政,关键是在于盐债、盐钞,而不是借贷。
这也导致河中府的提举常平仓还保留着赈济的钱粮,反正有人借就借,没有人借,那就算鸟。
其实河中府现在都还没有颁布这条法令,就这方面业务直接下放给商人,让商人替自己放贷,但同时又与马家解库铺签订相互查账条例,使得马家解库铺愿意接受盐债抵押。
但这其实还是遵循王安石的策略,如果王安石不点头,元绛也不敢这么干。
然而,随着愈发接近青黄不接的时段,河中府也出现一些问题。
皇庭。
“什么情况?”
张斐与许芷倩来到办公室,向留守在河中府的叶祖恰问道。
叶祖恰赶忙起身,“我们方才收到一份诉讼,有一农户状告当地乡绅不讲信用,不愿借钱给他。”
“是吗?”张斐问道:“具体原因是为什么,你们可有问明?会不会是因为对方没有抵押物,亦或者此人信用不好?”
叶祖恰道:“根据那农户所言,去年他也借了钱,也都按时还了,可今年却借不到了,
这是章惇不曾想到的。
因为在一年前,各地都有不少官员反对新政。
但此一时彼一时。
二人下得车来,被一群官员拥护到大堂,非常热情,唯恐招呼不周。
吕惠卿非常清楚他们为何会这么热情的迎接他们,原因很简单,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寒暄过后,便拱手道:“诸位,我与章检正此番来到京东东路,其主要目的就是推行青苗法,严格来说,这是青苗法的第一次试行,因为在河中府,青苗法是受到公检法阻碍,甚至于官府的政令,难以得到执行。”
济南知府李恭建道:“我怎听闻,新政在河中府非常成功。”
吕惠卿苦笑道:“不瞒李知府,今年青苗法才会在河中府执行,这成功从何谈起,不过公检法倒是取得不错的成果,并且还驳回官府为推行青苗法所下达的政令。”
李恭建道:“公检法驳回官府的政令,这都是真的?”
吕惠卿点点头道:“此事千真万确,最终官府被迫改变青苗法的一些条例,不过朝廷也已经派韩寺事前往河中府调查此事。”
“这成何体统,官府的政令能被一个掌管司法的官署驳回。”
“是呀!这么做的话,不全都乱套了吗。”
一众官员纷纷表示不满。
其实他已经听说河中府的情况,而且就是吕惠卿派人来传得消息,故而才会转变支持新政,这公检法一来,他们就要靠边站,这谁受得了啊!
吕惠卿道:“诸位之所以新政在河中府取得成功,乃是有人在京城散播谣言,说新政在河中府取得成功,原因是在于公检法,朝廷应该以公检法为先。导致王学士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此行不成功的话。”
不等他话说完,那些官员便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青苗法,用事实戳破那些人的谣言。
章惇心里有数,虽然吕惠卿有些危言耸听,但能换得大多数的官员支持,这对于推行新政,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宋朝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执行效率。
如果大家是众志成城,那必然是事半功倍啊!
第六百二十一章 没有永远的敌人
这新法在京东东路的进程,完全与王安石预计的一样。
整个京东东路,除了如范纯仁那少数保守派骨干成员,其余官员官吏几乎都倒向革新派。
虽说治国先治吏,但如果大家都支持你,并且是真心实意的以你马首是瞻,这其实也是一种治吏,虽然是不可长久的,但至少可以有一个非常美妙的开局,这对于王安石而言,可是至关重要。
其实这吕惠卿来此,就是专门负责,向官员们讲述其中利害关系,游说他们全力支持新法,如果青苗法失败,司法改革马上就会降临京东东路。
到时你们就自求多福。
这账不难算,你们肯定血亏。
章惇则是负责,全面推广青苗法,他才是真正的执行者。
至于他们采取推广新法的方式,就还是通过行政令去驱动。
他们到来之后,没过几日,就直接在各地颁布他们制置二府条例司制定出来的行政命令,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当年借款随夏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
同时将各地常平仓里面的钱粮作为本钱,全部都用于青苗法。
这与河中府是有一点点不同,河中府是每年取息两分,而这里是每期,一年有两期,其实就是半年两分息。
当然,这也是因为河中府那块地没有这边的好,农业也远没有京东东路发达,但是收债,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另外,河中府的关键是盐利,王安石虽然拗,但在理财方面,他其实是很懂得变通的,经过张斐的劝说,他也认同,要改善河中府的财政,关键是在于盐债、盐钞,而不是借贷。
这也导致河中府的提举常平仓还保留着赈济的钱粮,反正有人借就借,没有人借,那就算鸟。
其实河中府现在都还没有颁布这条法令,就这方面业务直接下放给商人,让商人替自己放贷,但同时又与马家解库铺签订相互查账条例,使得马家解库铺愿意接受盐债抵押。
但这其实还是遵循王安石的策略,如果王安石不点头,元绛也不敢这么干。
然而,随着愈发接近青黄不接的时段,河中府也出现一些问题。
皇庭。
“什么情况?”
张斐与许芷倩来到办公室,向留守在河中府的叶祖恰问道。
叶祖恰赶忙起身,“我们方才收到一份诉讼,有一农户状告当地乡绅不讲信用,不愿借钱给他。”
“是吗?”张斐问道:“具体原因是为什么,你们可有问明?会不会是因为对方没有抵押物,亦或者此人信用不好?”
叶祖恰道:“根据那农户所言,去年他也借了钱,也都按时还了,可今年却借不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